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尖吻蝮蛇血凝酶( h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HCA)(商品名:苏灵)是从我国华南尖吻蝮蛇(俗称五步蛇)体内的毒液提炼和研制而成,所提取的单一组分血凝酶纯度高达99%,是国际上第一个达到如此高纯度的蛇毒血凝酶产品。2002年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并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现将近年对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作用及用药安全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炎  魏宏权  杜莉  田慧  李雅莉 《西部医学》2017,29(11):1516-1519
【摘要】〓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zxoagulase Agkistrodon,HCA, 商品名:苏灵)在成人腺样体肥大手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采取双盲和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5例,术前半小时静注尖吻蝮蛇血凝酶2U;对照组(B组)25例,术前半小时静注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模拟尖吻蝮蛇血凝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血压波动范围等,并于术后第1d查凝血功能、血常规和肝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止血有效率为76%,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21%,组间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各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的ALT、TBIL、Bun、Cr及PT、TT、APTT、FIB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成人腺样体肥大手术切口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前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安全性和止血效果。方法40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结肠癌23例、直肠癌17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20 min分别予以尖吻蝮蛇血凝酶2 U/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及等量生理盐水安慰剂;术前、术后第3天分别记录患者凝血、肝肾功能结果;记录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32.3±11.6)mL、术后引流量(24.9±7.7)mL,对照组术中失血量(58.7.3±15.7)mL、术后引流量(36.3±8.4)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凝血、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术前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可明显降低患者出血倾向,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及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42例,手术开始前或术中使用HCA辅助止血,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出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比较显示,出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中白细胞、红细胞和尿素氮差异有显著性,但与使用HCA无关.结论 手术中应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辅助止血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尖吻蝮蛇血凝酶N末端序列测定及其止血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尖吻蝮蛇血凝酶N末端氨基酸序列,并对其止血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Edm an法测定尖吻蝮蛇血凝酶N末端氨基酸序列,采用毛细管电泳估算其等电点,根据纤维蛋白出现时间和全血凝时间研究其止血活性。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VIGGNECDTNEEHFL,等电点为6.59,使用后能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出现时间和全血凝时间。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具有较强的止血活性。  相似文献   

6.
袁伟  陈曦  刘娅  苗壮 《中国医药导刊》2015,(4):366-368,370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手术后止血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手术中及手术后1~3天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HCA)2u,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中及手术后常规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止血,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天,手术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手术前后过程中无明显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前后常规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止血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是从尖吻蝮蛇蛇毒中提取的一种凝血酶。该酶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而且不影响血液中的凝血酶原和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血管内没有血小板凝聚作用,无血栓形成危险[1]。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2例肾移植手术患者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肾移植手术患者22例为HCA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43岁。另选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体外循环结束肝素拮抗后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1U,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量、出血时间及术后第3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出血时间、创面出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3天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朱培荧 《大家健康》2013,(11):100-101
正蛇毒类凝血酶作为一种动物来源的蛋白酶类止血药,由于其毒性低、起效快、药效持久且不引起血管内栓塞等优点,近年来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商品名苏灵)是一种从尖吻蝮蛇毒液中提取分离出的蛇毒类凝血酶,该类凝血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2],用于各种出血、血友病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在体外对健康人和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TBI患者10例,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2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将不同梯度浓度的HCA加入研究血液样本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静脉止血剂对肝癌切除术后的远期生存与复发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5至2007年本院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的T1-2N0M0期,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B级,病理切缘阴性者,共504例。用逐步回归法Cox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患者远期生存复发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使用静脉止血剂对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4 (7~72) 个月,504例患者中围术期使用过静脉止血剂者326例,未使用任何静脉止血剂者178例,使用止血剂组5年总生存率较未使用止血剂组低(61.04% vs 75.28%,P=0.002);使用止血剂组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较未使用止血剂组患者低(49.08% vs 61.80%,P=0.001)。逐步回归法Cox分析表明,围术期使用静脉止血剂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RR=1.872,95%CI 1.298~2.702;P=0.001)和无瘤生存(RR=1.523,95%CI 1.136~2.043;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围术期使用静脉止血剂可能会降低肝癌切除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干预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加压弹力绷带组)42例和B组(桡动脉充气止血器组)42例,对两组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止血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均轻于A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结论:桡动脉充气止血器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相对较好,辅以针对性护理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多糖的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许启泰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4):398-400,403
目的:观察玉米须多糖(SMPS)的止血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断尾法、玻片法、复钙法观察SMPS对小鼠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浆复钙时间(RT)的影响;采用血凝仪观察SMPS对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采用优球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纤溶酶并对其进行初步性质研究和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采用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和两次Superdex75PG凝胶过滤,从尖吻蝮蛇蛇毒中纯化出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的蛋白酶。结果:分离到的纤溶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5kD,HPLC分析纯度在97%以上,氨基酸序列分析其N末端为MSTEF QRYME IVVNHS MVKKY NGDSD KIKAW。结论:采用此工艺可从尖吻蛇毒中分离出高比活的纤溶酶,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凝血试验的价值.方法复习79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任一项异常者归入病例组,正常者归入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 结果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病例之间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无差异.结论术前凝血试验常不能预计术中失血量,术前常规凝血试验的预约应结合病史、临床体检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评估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门静脉未转流下梗阻性黄疸及其肝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耐受时限。方法胆总管结扎3d后72只大鼠,随机分6组行手术,检测各组术后血清转氨酶、肝组织匀浆中黄嘌呤氧化酶含量、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术后1周内各组动物生存只数。结果胆道梗阻3d大鼠第一肝门阻断15min以内,术后1周全部存活;肝叶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15min,术后1周多数死亡。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在门静脉未转流下常温入肝血流阻断(PTC)时限应〈15min,如行肝叶切除,PTC时限应〈10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对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在内镜下有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根据经济状况选择33例进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另外35例进行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有效止血率在金属钛夹组为93.94%(31/33),药物注射组为91.43%(3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穿孔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2种方法在肝叶切除术的麻醉效能。方法:择期肝叶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全凭静脉麻醉组29例直接行全麻诱导;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29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4ml,确定效果后,行麻醉诱导,2组诱导均选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胺,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胺。比较2组丙泊酚、维库溴胺、芬太尼、罗哌卡因的用药总量及手术时间,停止给予丙泊酚到患者清醒拔管的时间及有无术中知晓,术后清醒时切口是否疼痛。结果:2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清醒时切口均无疼痛。与全凭静脉麻醉组相比,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芬太尼、维库溴胺、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及药品价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肝叶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静脉麻醉剂芬太尼、丙泊酚及肌松剂维库溴胺的用量,并且术中血压、心率稳定,易于管理,术后苏醒拔管迅速,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Snake venom contains a number of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pharma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cancer therapy, and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a novel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and to explore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Methods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iethylaminoethyl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through Sephadex G75, SP-Sepharose Fast Flow and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through Sephadex G50. We detected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of the eluant to select the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of interest.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determin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 gel electrphoresis (SDS-PAG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Its protein content was detected by bicinchoninic acid (BCA). Results SDS-PAGE vertical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anticoagulant factor is a tripolymer composed of three proteins whose molecular weights are 25 KDa, 30 KDa and 50 KDa. The factor contains about 65% percent protein. Conclusions A novel anti-clotting protein component was purifi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acutus and was found to be composed of three kinds of prot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