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总结注射隆乳术后凝胶分布及清除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最佳方法.方法 45例经乳晕切口直视下清除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结果 其中20例完整包裹无分隔或有分隔.25例移位到胸大肌各层及4例移位乳房周皮下,19例胸大肌受侵蚀变性.其余患者胸大肌无侵蚀变性.45例包膜周组织及注射遂道凝胶浸润.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分布在乳房周皮下,胸大肌内及前、后不同层次,胸大肌受侵蚀变性.直视下手术是处理注射隆乳术并发症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硅胶假体隆乳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胸大肌注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12~2011-05收治的53例需行隆乳术者行双侧胸大肌下半部分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双侧总计100 U).结果 53例术后6~10个月随访,乳房双侧对称良好,外形满意,乳房感觉正常,无假体移位.有1例单侧血肿,3个月后患侧出现包膜挛缩,经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 硅胶假体隆乳术中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胸大肌注射可以提高假体隆乳术术后的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倪武  林育超 《当代医学》2008,14(23):70-7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保乳根治术(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治疗组).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病人的病乳外形良好,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明显降低创腔积液,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在减少乳癌保乳根治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效果。方法 将 6 1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31例 ,行保乳根治术 ;治疗组 30例 ,在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 ,病人的病乳形态好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减少创腔积液 ,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1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期乳房重建已成为较常见的手术方式,而乳房假体胸大肌植入乳房重建术为最常见方法。前锯肌瓣与胸大肌缝合能较好的固定假体,防止假体移位,且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后哺乳期乳汁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7例注射式隆乳后乳汁内瘘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乳房下皱襞切口,切开反复冲洗、特制刮匙清除植入物,术后应用压力渐降的负压引流和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抑制乳汁分泌。结果:7例患者手术切口在术后12~20 d愈合,术后1~8个月复查乳房彩超均未发现注射物残留,其中5例术后患侧乳明显缩小。结论:治疗关键是及时切开引流、清除植入物及抑乳治疗。有注射式隆乳史的女性产后应避免哺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腮腺良性病变手术中Ⅰ期应用胸锁乳突肌瓣旋转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5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5例腮腺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为改良手术组,对照组为本院2000年~2005年接受常规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36例.改良手术组接受腮腺切除术,同期胸锁乳突肌瓣旋转修复术中缺损,对照组只接受腮腺切除术.结果 住院期间发生涎漏者改良手术组0例,对照组9例,随访3个月~4年,改良手术组出现术区凹陷畸形0例,Frey's综合征1例,对照组出现术区凹陷畸形34例,Frey's综合征11例.结论 应用胸锁乳突肌瓣旋转Ⅰ期修复腮腺良性病变术中的缺损,能明显改善术后凹陷畸形,同时有效减少涎瘘和Frey's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乳晕周围双切口巨乳缩小和乳房悬吊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9月以来对11例乳房肥大及松垂患者进行了乳晕周围双切口乳房缩小及乳房悬吊术,其中7例正常体积的乳房下垂(中度)4例乳房下垂伴肥大,术中选择乳腺肿瘤的好发部位,乳腺的外上象限切除多余的乳腺组织,并形成以乳腺下极为蒂的内外侧乳腺组织瓣,内侧瓣向内翻转折叠叠缝合,固定在第三肋及肋间的胸大肌肌膜上,外侧瓣向上向内翻转,固定在第二肋骨骨膜上,皮肤切口做荷包缝合,缝合后形成的局部皱褶多在3~4个月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0年5月~200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3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有53例发生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15.7%。结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淋巴管瘘的发生,腋窝、胸骨旁、肋弓处畅通有效的引流,游离皮瓣的保护和合理的厚度,合适的胸带固定,无张力缝合以及有回路的、主动持续性低负压中心吸引引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当代医学》2016,(5):90-91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患者41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1例,A组患者采取TAC化疗方案治疗,B组患者采取AC→T化疗方案,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等,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65.0%)明显小于A组(38.1%)(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胸壁转移中采用AC→T化疗方案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减少中性粒细胞,有利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肛痈方对肛周脓肿进展的影响。方法将162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肛痈方口服及坐浴,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发热症状及脓腔收缩率变化,并比较两组肛周脓肿切口(或溃破口)愈合时间。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1、7d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②两组治疗后发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发热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脓腔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肛痈方能控制局限肛周脓肿的炎性肿块范围,促进炎症组织吸收,缩短肛瘘形成时间,为肛周脓肿的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龙血竭用于乳腺癌患者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受胸壁放射治疗的乳腺癌胸壁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龙血竭外涂,对照组采用硼酸水、碘伏等常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明显优于治疗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血竭能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炎,且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短,病人所受痛苦少,确保了患者放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对138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3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结果:34例皮下积液(24.6%),其中皮瓣坏死12例(35.3%);无皮下积液104例(75.4%),其中皮瓣坏死12例(11.5%),有皮下积液者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无皮下积液者(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淋巴管瘘、合理应用电刀、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及合理的胸带包扎可以减少皮下积液的产生,从而减少皮瓣的坏死。  相似文献   

16.
小儿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关节外露患儿50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6cm×11cm,最大9cm×16cm;全部采用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吻合26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足背动、静脉吻合14例,腹壁下动、静脉与胫后动、静脉吻合10例。皮瓣面积最小7cm×12cm,最大10cm×17cm,皮瓣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供区与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30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足踝功能恢复良好,患儿行走良好。结论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可良好修复儿童足踝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经手术治疗的96例胸壁结核。对手术治疗要点、影响手术一期愈合的因素及复发的病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残腔是手术成功的关健。本组一次治愈91例,复发5例,治愈率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胸部数字化摄影与普通胸部平片影像质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讨其成像质量在人胸部正常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方面的显示区别。方法:选取268例荣复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胸部影像资料,6个月内均有以上两种检查资料。对比分析视觉质量评价及统计胸部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解剖结构的显示率。结果:数字化摄影甲级片率94%,无废片;普通胸部平片甲级片率48.6%,废片率2.2%。影像诊断质量方面,胸部数字摄影能清晰显示肺门、气管隆突、胸椎、胸壁软组织层次等胸部正常解剖级结构;肺内实质性病变、肺纹理细节追踪、胸膜病变、胸腔病变、肋骨病变、纵隔病变、钙化、胸壁软组织等病变均能较好显示;普通胸部平片在气管隆突、胸椎、胸壁软组织层次等胸部正常解剖级结构方面显示欠清晰;对心影遮盖的肺组织及膈、腹肌遮盖的肋骨显示不清晰。结论:胸部数字化摄影比普通胸部平片影像质量好且辐射量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髂腹部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方法用以旋髂浅血管为蒂的腹股沟皮瓣及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下腹壁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38例。结果本组38例中,36例术后创面一期愈合,效果满意;1例瓣下积脓,经引流、植皮后愈合;1例皮瓣部分撕脱,未影响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结论髂腹部皮瓣解剖恒定,操作较简单,血供良好,是修复手、腕及其下腹部临近Ⅳ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复方大枣合剂对小鼠乳腺癌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复方大枣合剂(代号886甲)对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代号MA737)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MA737用小块法接种于近交系TA2小鼠腹股沟皮下,次日分别注射886甲、环磷酰胺、886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隔日一次,共给10次,观察肿瘤抑制率和白细胞计数。结果:886甲对小鼠乳腺癌抑制率为59.89%,环磷酰胺为84.74%、886甲+环磷酰胺为88.70%,886甲组白细胞未见明显下降。结论:886甲对小鼠乳腺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机体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