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邢伟  孔维涵  方步武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0):1667-1672
目的 探讨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 (BSA)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 18 mg/mL BSA 与等体积的弗氏不完全佐剂混悬液足跖皮下多点注射5次免疫大鼠后,尾静脉攻击注射 BSA 生理盐水 (每次 2 mg/0.4 mL 递增至 3.4 mg/0.4 mL) 15 次,每周2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区组法分为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低剂量 (8.2、2.59、0.82 g/kg,2.59 g/kg 为临床等效剂量) 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各治疗组均于造模结束后 ig 给药 (1 mL/100 g),每日1次,连续2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 ig 等体积蒸馏水。酶谱法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 和 -9 (MMP-2、MMP-9),荧光法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黏连蛋白 (LN)、Ⅳ型胶原 (Ⅳ-C)、Ⅲ型前胶原 (PCⅢ)。结果蒿鳖养阴软坚方各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MMP-2 及 MMP-9、肝纤维化程度、血清 HA、LN、Ⅳ-C 水平 (P<0.05),其高、中剂量能明显降低血清 MDA 水平 (P<0.05)。结论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 BSA 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抗脂质过氧化与降低 MMP-2 及 MMP-9 为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雄芍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雄芍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阳性对照组、雄芍汤预防组和雄芍汤高、低剂量(生药15.8、7.9 g/kg)组(造模后给药)。采用ip猪血清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雄芍汤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和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雄芍汤各给药组血清ALT、AST、HA、LN、PCIII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血清ALB水平和A/G值明显升高(P<0.01);雄芍汤预防组血清CIV水平明显降低(P<0.05);所有给药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轻微,肝组织纤维增生较少,雄芍汤高剂量组和预防组的作用尤为明显。结论 雄芍汤能减轻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52只,分正常组、病理模型组、丹芍化纤胶囊低剂量组(0.3g/kg)、中剂量组(0.6g/kg)、高剂量组(0.9g/kg)及秋水仙碱组(0.15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均腹腔内注射猪血清(0.5ml/只,2次/周,持续12周)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持续12周.实验第8、10周检测尿羟脯氨酸排出情况.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Ⅳ-C).肝脏常规病理切片行Masson三色法观察纤维化程度.结果:丹芍化纤胶囊中、高剂量给药能增加大鼠尿羟脯氨酸的排出量(P<0.01),降低血清HA和Ⅳ-C浓度 (P<0.01),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减轻肝脏损伤,增加胶原降解,具有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2):324-327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强肝抗纤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为强肝抗纤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6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高剂量组5组.采用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前1d,各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造模及灌胃给药共进行6周,6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ALT,AST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强肝抗纤汤高、低剂量组ALT,AST含量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强肝抗纤汤可有效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软肝冲剂对四氯化碳性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50只雄性SPF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软肝冲剂治疗组.给予空白对照组100%花生油1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10周;模型组给予含20%四氯化碳的花生油1 mL/kg腹腔注射,2次/周,共10周;软肝冲剂3个治疗组第3周起给予软肝冲剂高、中、低7.5、5.0、3.5 g/(kg·d)剂量灌胃至第10周.在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四型胶原(Ⅳ-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含量;计算肝脏指数;使用Masson和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软肝冲剂组血清中的HA、LN、PCⅢ、Ⅳ-C、ALT和AST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软肝冲剂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的炎性浸润和脂肪空泡消失,Masson染色显示在汇管区无纤维素沉积.结论 软肝冲剂可以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血清HA、LN、PCⅢ、Ⅳ-C、ALT和AST的水平,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动物整体水平评价归味消纤丸抗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药效,进一步验证归味消纤丸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72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GP 组、GWXX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除正常组外每组均采用 CCl4灌胃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各药物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2周末,以大鼠肝脏指数、肝纤维四项(HA、LN、PCⅢ、C-Ⅳ)为指标,观察归味消纤丸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升高不明显(P >0.05)。与模型组比较,HGP 组、GWXX 中剂量组和 GWXX 高剂量组肝脏指数升高不明显(P >0.05),GWXX 低剂量组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 <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HA、PCⅢ、C-Ⅳ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HGP 组血清 HA 明显降低(P <0.05),血清 PCⅢ(P <0.01)显著降低,而血清 LN、C 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GWXX 低剂量组和GWXX 高剂量组的血清 HA、PC Ⅲ显著降低(P <0.01),GWXX 中剂量组血清 HA、PC Ⅲ、C-Ⅳ(P <0.01)显著降低。结论:归味消纤丸能有效抑制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尤其以 GWXX 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丹芍化纤胶囊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药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除正常组外,采用四氯化碳(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g/kg、1g/kg丹芍化纤胶囊灌胃治疗8周,自然恢复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结果:与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比较,治疗组血清HA及ALT显著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中CTGF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够抑制肝纤维化组织中CTGF的表达,这可能是丹芍化纤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组给予大量高尿酸饮食,制成肾损害模型,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高、中、低剂量组在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参芍胶囊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分泌的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O、NOS、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参芍胶囊治疗后大鼠肾组织中NO、NOS、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MDA降低,其中仅中剂量组各指标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剂量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肾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过敏性哮喘豚鼠肺动态顺应性(Pdc)和气道阻力(Raw)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致敏激发哮喘的方法制作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氨茶碱组6组,以气流速度描记法测定Pdc和Raw,观察四磨汤对Pdc和Raw的影响。结果四磨汤高剂量组抗原激发后Pdc变化不大,整个过程均处于稳定状态,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Pdc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激发过程高剂量组Pdc值平均比模型组提高了(74.31±11.36)%,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两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Raw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值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32.76±19.28)%和(38.35±14.57)%,与氨茶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能抑制过敏性哮喘豚鼠抗原激发后Pdc值的降低,也能抑制抗原激发后导致的Raw值升高,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滋肾活血法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小鼠流产率及蜕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VEGF/VEGFR-2/p-ER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8只未孕CBA/J雌鼠,26只DBA/2雄鼠,8只BALB/c雄鼠,按雌:雄=2:1,建立CBA/J×DBA/2习惯性流产小鼠模型50只,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蒸馏水)、LMWH组(1000U/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3.9g/kg)+LMWH(1000U/kg)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11.7g/kg)+LMWH(1000U/kg)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35.1g/kg)+LMWH(1000U/kg)组,每组10只;建立CBA/J×BALB/c正常妊娠小鼠模型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按照人鼠体表面积换算每日滋肾活血方灌胃药量和LMWH注射量,给药干预2周。计算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蜕膜中VEGF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蜕膜中VEGF、VEGFR-2、p-ERK、ERK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胚胎丢失率上升(38.38%比7.29%,P<0.05),该组免疫组化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降低[(0.22±0.07)比(0.23±0.01),P<0.01],该组WB结果显示VEGF、VEGFR-2蛋白表达下降[VEGF:(2.01±0.08)比(2.90±0.06);VEGFR-2:(2.62±0.01)比(3.15±0.08),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LMWH组、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和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下降(23.76%、16.83%、12.75%、10.10%比38.38%,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述4组的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上升[(0.24±0.04)、(0.29±0.02)、(0.32±0.06)、(0.33±0.10)比(0.22±0.07),P均<0.05],WB结果显示上述4组的VEGF、VEGFR-2、p-ERK、ERK蛋白表达上升[VEGF:(3.13±0.09)、(2.93±0.73)、(3.31±0.18)、(3.38±0.15)比(2.01±0.08);VEGFR-2:(3.19±0.02)、(3.53±0.10)、(3.77±0.12)、(3.83±0.09)比(2.62±0.01);p-ERK:(1.57±0.35)、(1.79±0.06)、(1.73±0.07)、(1.75±0.06)比(1.39±0.04);ERK:(3.82±0.08)、(4.22±0.09)、(4.24±0.04)、(4.19±0.27)比(3.42±0.14),P均<0.05]。与LMWH组比较,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胚胎丢失率降低更显著(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在滋肾活血方低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中剂量+LMWH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LMWH组上升(P均<0.05);WB结果显示上述3组的VEGFR-2、p-ERK、ERK蛋白表达上升(P均<0.05),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滋肾活血法联合LMWH能够改善复发性流产小鼠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VEGF/VEGFR-2/p-ERK/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芝类提取物(GLE)对Walker-256腹水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GLE组、中剂量GLE组、高剂量GLE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采用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接种法造模后,高、中、低剂量GLE组大鼠分别给予GLE 0.84、1.68、3.36 g/(kg·d)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 d;顺铂组大鼠给予0.004 g/(kg·d)顺铂(溶于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未造模大鼠)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每次2mL,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腹水质量,称量计算大鼠脾、胸腺和肾脏器指数,检测肾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的细胞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自然杀伤(NK)细胞数;血清免疫因子蛋白芯片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和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GLE可有效减少大鼠腹水质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顺铂组均出现胸腺、脾和肾损伤,给予中、高剂量GLE干预后大鼠胸腺指数、肾指数提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值降低(P<0.05);模型组和顺铂组大鼠胸腺和骨髓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给予GLE干预后G0/G1期阻滞减少、G2/M和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GLE干预使大鼠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增加,CD8+细胞比例降低(P<0.05).中剂量GLE组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α、IL-1β、IL-2、IL-4、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升高(P<0.05).结论 GLE可有效减少Walker-256腹水大鼠腹水生成,改善大鼠免疫功能,且与顺铂相比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脯氨酸羟化酶2(PHD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以及六味地黄汤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5/6肾切除法复制慢性肾衰模型。六味地黄汤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3.38 g/(kg·d)、6.75 g/(kg·d)、13.5 g/(kg·d)六味地黄汤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12周。造模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PHD2、HIF-1α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六味地黄汤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不明显,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六味地黄汤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HD2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HIF-1α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中PHD2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HIF-1α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PHD2与HIF-1α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653,P=0.00)。结论 PHD2/HIF-1α信号途径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六味地黄汤可有效防治慢性肾脏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HD2、降低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瓜蒌薤白汤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博莱霉素组、瓜蒌薤白汤组、泼尼松组、正常组,每组18只。用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后,用药组每天灌胃瓜蒌薤白汤,分别于第7天、第14天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和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正常组大鼠肺组织正常;博莱霉素组大鼠第7天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呈1级肺泡炎改变和2级、3级肺组织纤维化;瓜蒌薤白汤组大鼠肺组织炎性改变和纤维化程度较博莱霉素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部分呈1级纤维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第7天和第14天博莱霉素组TGF-β、Smad3表达水平升高,Smad7表达下降(P0.05);与博莱霉素组比较,4 g·kg~(-1)瓜蒌薤白汤可使TGF-β、Smad3表达下降(P0.05),而Smad7表达增高(P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第7天和第14天博莱霉素组TGF-β、Smad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mad7表达下降(P0.05);与博莱霉素组比较,4 g·kg~(-1)瓜蒌薤白汤可使TGF-β和Smad3表达下降(P0.05),Smad7表达增高(P0.05)。结论:瓜蒌薤白汤能明显减轻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泡炎,有效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致纤维化作用,进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垂盆草水煎液对4种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乙醇、对乙酰氨基酚、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垂盆草高剂量组(6.67 g·kg~(-1))、垂盆草低剂量组(3.33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数天后,观察不同剂量垂盆草对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对乙醇所致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垂盆草水煎液高剂量组SOD、MD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AST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低剂量组SOD、MDA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AST、SOD及MD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垂盆草水煎液低剂量组MDA、AST,垂盆草水煎液高剂量组SOD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AS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高剂量组SOD、MD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AST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高剂量组SOD、低剂量组MDA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垂盆草水煎液各剂量组ALT、AST、SOD及MDA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盆草水煎液低剂量组ALT、AST、SOD及MDA与联苯双酯滴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盆草对对乙酰氨基酚模型作用趋势强于其他模型组,在对抗活性氧过度产生中的作用强度呈现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的垂盆草在清除自由基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肝心宁对大鼠肝纤维化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饲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和30%酒精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分别处理,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α-SMA及TIMP-1均明显降低,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肝心宁高剂量组与肝心宁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相比,MMP-13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心宁抑制大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形成可能与其降低α-SMA,TIMP-1蛋白表达并增强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黄蜇虫丸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α-SMA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大黄蜇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蜇虫丸低、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制作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各组采用相应的药物干预,连续4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后1,2,3,4周末随机处死5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模型组随着周次的延长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含量同步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大黄蜇虫丸低、中、高剂量组随着周次的延长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含量同步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大黄蜇虫丸中剂量组优于其他2组(P〈0.01);③大黄蜇虫丸有明显的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作用,且抑制作用要优于秋水仙碱(P〈0.01)。结论大黄蜇虫丸可有效防治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α-SM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等量蒸馏水)、模型组(等量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20 mg/kg灌胃治疗)、实验组(使用含有加味导赤散生药材1 g/mL,1.278 mL/200 g+维生素B1220 μg/kg灌胃)各12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免疫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模型,建模后按照对应治疗方法处理20 d.结果 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口腔溃疡数目、溃疡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溃疡间隔出现时间均显著长于模型组大鼠(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血清IL-6、TNF-α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模型组的血清IL-6、TNF-α检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的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加味导赤散与维生素B12对大鼠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