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妇女犯罪中,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系因家庭暴力引起的.一方面妇女受暴后得不到及时的司法救助;另一方面,受暴妇女为保护自己或家人的人身安全而实行自救时,却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有失法律的正义.妇女"以暴制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是她们没有得到社会的有效支持.因而,预防"以暴制暴",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反对家庭暴力的力度,促进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灾难事件的103名遇难者亲属进行心理障碍的调查及采取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情感、睡眠、情绪、行为及言语等)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与遇难者关系、文化程度、性别有关,以遇难者亲属中的与遇难者关系密切者、低文化程度者、女性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情感障碍93%、睡眠障碍89%、情绪障碍80%、行为障碍78%、言语障碍61%.经予心理及药物干预收到了好的效果.结论 灾难性事件可给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造成明显损害;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多数临床医生未接受过有关家庭暴力的培训,未能对受虐待病人加以识别,即便事情败露,也难以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对初级保健培训和帮助项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以增进对受家庭暴力女性的识别,便于将他们转至专业咨询机构。方法采取人群随机对照试验,选择英国哈克尼和布里斯托尔两都市初级保健信托机构全科诊所。聘用有本试验调查者的诊所,排除未用电子记录的诊所。通过女性医生比例、毕业后培训情况、病人注册数目和低收入人群百分比对诊所进行层化。在每个初级保健委托区域内,采用随机成分计算机-最小化方法将诊所随机分组:干预组或对照组。干预项目包括诊所培训课程、鼓励在医疗记录上涵括虐待询问及向有从事家庭暴力咨询的资质,并能提供培训和进一步咨询的咨询师的转诊途径。主要结果为转至家庭暴力咨询服务的病人记录。前特异性次级结果为全科诊所电子医疗记录中的家庭暴力识别记录。对所有接受干预的诊所进行了Poisson回归分析。诊所员工和研究伙伴知情,病人对参与研究不知情。发现在哈克尼和布里斯托尔符合入选条件的84家全科诊所中随机挑选51家,其中24家接受,24家不接受培训和帮助项目,3家在试验开始前脱离。二次培训课程1年后,24家干预诊所记录223例病人,24例对照诊所记录12例病人转至专业咨询师〔校正干预比率=22.1,95%CI(11.5,42.4)〕。干预诊所记录有641例,对照诊所记录有236例存有家庭暴力〔校正干预率=3.1,95%CI(2.2,4.3)〕。解释初级保健医生和行政管理者靶向培训和帮助项目改善了受家庭暴力女性记录及向专业家庭暴力机构转诊。我们的发现减少了初级保健家庭暴力培训和帮助干预获益的不确定性,也表明女性病人家庭暴力筛查不为提高识别及转至咨询师服务的必然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进行深入的沟通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三甲医院、成都市三甲医院在岗医护人员392名,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不同地区医院、是否主动为伤员提供过心理帮助、是否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与没有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各纬度(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应激障碍、自杀)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意识较差,灾害救援经验不足,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家庭暴力施暴者精神创伤的特征,及其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方法 在四川绵阳市某社区确立有严重躯体家庭暴力的男性施暴者50人,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结构相匹配的无家庭暴力的男性健康对照组80人.运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技术评估他们的精神创伤经历;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评估创伤后应激症状.结果 (1)80%的施暴组至少经历3件或以上的多重创伤,高于对照组(46.2%);平均事件数量中位数多于对照组(分别为5.5和3件),均差异有显著性(x2=21.70,P=0.000;Z=3.94,P=0.003).(2)与对照组相比,施暴组经历了更多的创伤类型:亲人的突然死亡(x2=3.74)、目睹家庭暴力(x2=6.24)、被亲密伴侣殴打(x2=10.06)以及儿童期性虐待(x2=4.53~8.45),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3)施暴组IES-R总分和各亚症状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IES-R总分与创伤数量无关(P>0.05).结论 家庭暴力施暴者有相当普遍的精神创伤经历和突出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对他们进行精神创伤的筛查和相应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当前,家庭暴力已纳入到公权力干预的范畴,公安机关作为公权力机构之一,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家庭暴力危险因素、受虐者心理需求、心理干预现状、警察工作特点等方面,探讨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时应用心理学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心理学策略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灾难事件的103名遇难者亲属进行心理障碍的调查及采取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措施。结果 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情感、睡眠、情绪、行为及言语等)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与遇难者关系、文化程度、性别有关,以遇难者亲属中的与遇难者关系密切者、低文化程度者、女性心理健康受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情感障碍93%、睡眠障碍89%、情绪障碍80%、行为障碍78%、言语障碍61%。经予心理及药物干预收到了好的效果。结论 灾难性事件可给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造成明显损害;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与珍  郑儒君  李俊英 《西部医学》2022,34(10):1556-封三
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改善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临床肿瘤专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及非药物干预现状进行综述,使临床医护人员了解其相关影响因素,采用适宜的工具有效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尤其是非药物的干预措施,进而改善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使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中受害妇女选择沉默与妥协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经济、情感上的不独立,屈从于“家丑不可外扬”的陈腐心理,出于对暴力的恐惧,为孩子着想,给对方改过的机会以拯救婚姻,对家庭成本的考虑,自身能力的缺乏以及公众舆论对家庭暴力的认同与支持,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司法干预力度不够等主、客观两大方面。反对家庭暴力,重在预防和救助。同时,女性自身的努力十分必要,其综合素质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孕妇产前抑郁、惊恐障碍与自杀意念的患病率,并确定与产前抑郁相关的独立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作为测评工具,对接受持续产前保健的1 887例孕妇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分析确定产前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妇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为9.9%,其中5.1%为重度抑郁,4.8%为轻度抑郁。惊恐障碍症的患病率为3.2%,自杀意念患病率为2.6%。社会心理应激、家庭暴力、慢性疾病等因素都显著增加了发生重度产前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年龄与产前抑郁症患病率的相关性下降。结论:产前抑郁症是常见的,其患病率与可识别的临床风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前抑郁的认识,为孕妇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杨建 《西部医学》2008,20(6):1335-1336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参与医疗救援的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出现了创伤后应急障碍。本文对医护人员出现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实施心理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概况、影响因素以及针对睡眠障碍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内社区家庭暴力高发家系严重躯体施暴者的精神创伤形式及影响,为家庭暴力干预及施暴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线索调查的方法,结合当地派出所、妇联、社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存在严重家庭暴力的备案登记资料,上门走访或电话预约进行面谈及问卷评估,筛选入组暴力家系施暴者(AP) 136例,无暴力家系施暴者(ANP) 93例,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P) 105例,无暴力家系非施暴者(NANP) 198例,评估并比较不同家系来源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创伤经历及创伤症状.结果 (1)AP组经历的创伤事件数量在6件以上总比例占了66.1%.AP组的创伤事件中位数达到7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P组的回避[(1.37±0.79)分]、闯入症状分[(1.40±0.80)分]及创伤症状总分[(4.08±2.30)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AP组的高警觉性症状分[(1.31±0.88)分]高于NAP组[(0.95±0.75)分]及NANP组[(0.94±0.83)分],ANP组闯入[(1.22±0.80)分]、高警觉性症状分[(1.14±0.85)分]高于NANP组(P<0.05).(3)目睹家庭暴力、儿童期受虐分、经历创伤事件数量分别与三大创伤主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暴力高发家系施暴者创伤性事件经历与严重躯体施暴行为呈显著相关.某些创伤事件经历,可能成为家庭暴力施暴行为出现的保护因素.在暴力高发家系中成长的施暴者创伤症状最严重,而闯入、高警觉症状与严重躯体施暴行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大传染病期间河南省医护人员的心理援助需求,为制定稳定和提升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新冠肺炎期间心理援助需求调查表》,通过方便取样方法对河南省医护人员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医护人员共有2 136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 9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82%。15.67%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平时差,95.15%的医护人员周围存在恐慌情绪。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和风险接近者的自评心理健康状况受负面影响更多,性别和风险接近与身边感到恐慌人数相关(P<0.05)。87.94%的医护人员希望心理学力量参与新冠肺炎防治过程,25.82%的医护人员希望获得心理援助,18.81%的医护人员不具备获取心理援助的渠道自信,且其关注最多的心理问题为强迫性思维(17.32%)和疫情带来的负性情绪(12.99%)。女性对于心理学力量的需求和希望获得心理援助的比率更高,受教育程度更高者对心理学力量的需求更高,风险接近者更希望获得心理援助、更缺乏获取援助的渠道自信。结论 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稳定,但周围普遍存在恐慌情绪,有切实心理援助需求,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临床一线精神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状况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精神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采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及烟草依赖的HIS计算方法评估临床一线精神科医护人员烟酒滥用情况,对100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临床一线精神科医护人员生存质量量表简表评分分值与其他地区接近,精神科医护人员烟草高度依赖阳性率为40.2%,酒精滥用率12.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龄、倒夜班、烟草依赖程度及酒精滥用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一线精神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低,物质滥用率高,有必要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何玉敏  罗琳虹  刘佩端  丁燕莹 《河北医学》2008,14(10):1237-1238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改变,未婚先孕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人流术成为终止妊娠的最有效和最常用方法.而传统的人流术常常给患者带来心理与肉体的双重创伤,不利于患者特别是未婚受孕者术后身心康复.实施以异丙酚为麻醉剂的无痛人流以来,以无痛苦、对术程无记忆、更有利于心身健康为优点,受到患者欢迎,特别是未婚受孕者.又因未婚受孕者对手术不了解,担心社会舆论指责、医护人员歧视,使这一特殊人群接受手术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为120例实施无痛人流术的未婚受孕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心理行为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及家属对心理因素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抑郁是一种在情绪、认知、躯体和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生物学上的障碍,几乎可见于人类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期,当处于失意、病痛时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人民子弟兵是最早进入现场的救灾人员,面临最艰苦的生存环境,接触了大量、真实的灾难原生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救援者本身也常常会因灾难在一定时间上发生身心反应,如疲劳、失眠、忧伤、惨景闪回、自责等,严重者产生障碍,并因此不利救援工作.为了减少此类不利影响,维护救援人员的心理稳定,浙江卫生应急队心理干预队在地震后2~3周时间开展了对救援部队的心理干预工作,为了使干预有针对性、落到实处,在干预前对部分部队战士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报告干预前的部队战士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及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老年期是人生命过程的重要阶段,此阶段人处于衰老的过程,身体各系统退行性改变逐渐明显。影响脏器功能。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同时在这一时期,老年人也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易产生各种效率障碍,造成了老年人就医高,需求复杂化,使老年住院者越来越多。住院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院内感染正日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挑战。制定必要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