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型方向对打印件的表面特征、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及其与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为口腔义齿基托树脂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义齿基托树脂材料打印义齿基托树脂试样,试样形状及尺寸参考目前常规义齿基托材料检测标准。检测物理性能的试样为圆柱体(直径15 mm、厚1 mm),在Z轴的不同角度方向上(0°、45°、90°)进行打印。扫描电镜观察经不同方向打印后试样的表面微观形貌;试样经色稳定仪浸水光照后观察其颜色稳定性;利用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粗糙程度;用维氏硬度计测量硬度。检测力学性能的试样为长方体(检测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长64 mm、宽10 mm、高3.3 mm;检测断裂韧性:长39 mm、高8.0 mm、宽4.0 mm),分为W、H两组,W组以长×宽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H组以长×高为底面,平行X、Y轴平面,自下而上沿Z轴开始打印,两组成型角度均分为0°、45°和90°,通过万能力学试验机研究其弹性模量、挠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与成型方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EPID)在头颈肩面罩固定下颈、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效果.方法 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入组30例患者共进行了120次治疗重复摆位,采集验证片120张比较每次摆位的体位误差.X轴(左右方向)3mm以内误差有29例(96.67%),3~5 mm误差有1例(3.33%);Y轴(头足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8例(93.33%),3~5 mm误差有2例(6.67%);Z轴(前后方向)3 mm以内误差有27例(90%),3~5 mm误差有3例(10%);X轴、Y轴、Z轴3个方向误差超过5mm者未发现,我们对误差在3~5 mm患者进行重新摆位验证.结论 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李云  王凡 《安徽医学》2019,40(6):603-605
目的研究滑轨CT不同配准方式对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就诊的肺癌患者24例,每周行滑轨CT扫描所得图像与原计划图像行灰度、骨性、手动3种模式在线配准,得出X、Y、Z轴3个方向平移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灰度配准、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方式测量的X、Y、Z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 21±0. 16)、(0. 29±0. 15)、(0. 37±0. 22) cm,(0. 27±0. 16)、(0. 35±0. 25)、(0. 29±0. 19) cm,(0. 18±0. 12)、(0. 28±0. 16)、(0. 23±0. 14) cm,结果显示Y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X轴,Z轴最小,且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灰度模式在X、Y、Z轴上平移误差较骨性模式均缩小,灰度模式在X、Z轴上平移误差较手动模式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患者行图像引导大分割调强放疗时,应用滑轨CT中的灰度模式可缩小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锥形束CT(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系统CT图像进行骨性和灰度两种模式匹配,分析X、Y、Z轴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种匹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43例肺癌放疗共进行114次CBCT扫描,其中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97±3.137)mm、(0.377±2.958)mm;在Y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1.415±5.313)mm、(0.719±5.451)mm;在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0.632±3.033)mm、(-0.679±2.982)mm。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69±1.605)°、(-0.493±1.461)°;在Y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203±1.431)°、(0.35±1.424)°;在Z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134±1.478)°、(0.196±1.348)°。将6个方向摆位误差计量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两种配准方式除了在X轴旋转和Z轴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行IGRT时,两种配准方式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相似文献   

5.
陈苏玮  袁锋  林志仁  王献维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68-1168,F0003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摆位时用源皮距实时辅助检测是否可以减小误差.方法 54例患者分为两组,制定3D-CRT计划,对照组摆位后直接拍摄验证片,辅助组在摆位时利用源皮距检测后再拍摄验证片,两组验证片分别与放疗计划的DRR图像比较,X、Y、Z方向上的误差记为△X、△Y和△Z,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D2=△X2+△Y2+△Z2.结果 对照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2.5±2.0)mm、(5.7±3.5)mm和(3.2±2.5)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7.0±3.2)mm;辅助组的摆位误差:△X、△Y和△Z为(1.8±1.6)mm、(3.1±2.3)mm和Z方向(2.3±1.8)mm,三维方向的总误差为(4.3±3.2)mm.两组误差在X、Y、Z方向和三维方向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时运用源皮距辅助可以减小摆位误差,且实时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集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的17例中晚期鼻咽癌(T2-4N1-3M0)患者的模拟机位置验证图像,与首次计划设计的CT扫描数字重建影像(DRR)图像进行骨性参考点的偏离值比较,并采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头部、颈部摆位误差。结果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1.08±0.62)mm,Y轴(前后)(1.18±0.92)mm,Z轴(头脚)(1.08±0.99)mm;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2.40±1.86)mm,Y轴(2.07±1.42)mm,Z轴(1.99±1.56)mm,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头部和颈部摆位误差存在明显的差异,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两种摆位参考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为减少或避免盆腔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7例盆腔肿瘤施行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自然体位下以零度(腹前壁)"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疗治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B组则在相同体位下以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治疗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A组各轴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5)mm;Y:(6.5&#177;7.5)mm;Z:(2.2&#177;3.7)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1mm;Y:6.9mm;Z:2.6mm。B组各轴位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7)mm;Y:(2.7&#177;7.6)mm;Z:(2.1&#177;2.9)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3mm;Y:3.2mm;Z:2.5mm。结论 B组Y轴方向摆位误差明显优于A组(P〈0.01),而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为盆腔摆位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使用西门子CTVision直线加速器分别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22例,患者治疗前均行滑轨CT(CT-on-rail)扫描,获得的CT图像与原放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分析X、Y、Z轴方向的平移误差,比较骨性、灰度值及手动3种配准方式间的差异.结果 经114次滑轨CT扫描治疗前头颈部肿瘤患者(22例),手动配准、骨性配准、灰度值配准3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X轴平移误差最大,其次为Y轴,Z轴最小,但是3种配准方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行IGRT时,应用CT-on-rail系统可缩小摆位误差,建议首选骨性配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结合手动微调,直到结果满足配准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kilo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精确量化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设计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时临床靶体积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体积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使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即KV-CBCT的扫描,获得患者在X轴左右(left-right,LR),Y轴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Z轴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对误差进行校正,然后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1)cm,(0.47±0.17)cm和(0.37±0.19)cm。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09±0.14)cm,(0.11±0.15)cm和(0.06±0.12)cm,得出X,Y,Z方向的Mptv值分别为X为0.41cm,Y为0.58cm,Z为0.43cm。结论通过KV-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的校正,可以缩小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临床医生制定放疗计划时提供扩边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分析我院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病人的摆位误差情况,为临床上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盆腔适形调强肿瘤病人21例,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每例患者每周分别拍摄正侧射野图像各1张,共获取210张图像,分别将图像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相应数字重建影像(DRR)进行比较,获取上下(X轴)、左右(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1例患者X轴、Y轴、Z轴各方向的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1.02,2.37,1.94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1.35,2.24,2.30mm。X轴、Y轴、Z轴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49,7.51,6.46mm。结论:尽管应用真空垫、热塑网膜等体位固定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盆腔肿瘤放疗仍有一定的摆位误差,在设定盆腔靶区时建议左右、上下、前后分别外扩3.5,8,7mm。  相似文献   

13.
刘苗苗  段诗苗  陈培培  徐全敬  张雷  申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48-1750, 1756
目的探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在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的固定方式是常规头枕+头颈肩热塑膜;观察组的固定方式是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以及ROLL(沿横截面旋转)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对照组在X轴、Y轴、Z轴及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58±1.14)mm、(1.44±1.29)mm、(3.19±1.26)mm、(1.16±1.09)°,观察组分别为(1.06±0.89)mm、(1.02±0.73)mm、(2.71±1.37)mm、(1.31±1.12)°;2组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对照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6 mm;观察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4 mm;观察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34(48.2%)、89(32.0%)和55(19.8%);对照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77(59.8%)、60(20.3%)和59(19.9%)。结论鼻咽癌病人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时,为降低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作为体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肖贵珍 《四川医学》2012,33(4):700-703
目的 确定体膜固定不同标记法在胸、腹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偏差.方法 对用体膜开窗法与体膜不开窗法固定200例胸、腹部放疗的患者,使用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与TPS-计划系统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进行测量比较;使用直线加速器照射的等中心射野验证片与TPS-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等中心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摆位横轴(X)、纵轴(Y)、前后轴(Z)的偏差进行测量.结果 体膜未做开窗标记固定患者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6±0.8)ram、(4.0±1.2)mm、(3.6±1.2)mm;体膜开窗标记和皮肤上同时标记法固定患者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0.6)mm、(2±0.8)mm、(2±0.6)mm.体膜未做开窗标记固定治疗时,等中心射野验证片的等中心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2.0±1.8)mm、(4.6±1.7)mm、(3.8±1.4)mm;体膜开窗标记和皮肤上同时标记法固定治疗时,等中心射野验证片的等中心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0.9)mm、(2.2±1.4)mm、(2.0±0.8)mm.结论 胸、腹部肿瘤放疗时采用体膜开窗标记固定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住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为精确放疗的实现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上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全牙志愿者20名,在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以眦耳线为基线连续扫描,采用ADW 4.2重建软件的曲面重组(CPR)技术重建上颌骨内的上颌窦,观察上颌窦的位置、形态和测量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在Amira三维重建软件下重建上颌骨及其结构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半透明上颌骨内上颌窦的位置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结果上颌骨内的上颌窦呈三边形或四边形的锥形腔隙,其下壁常有凸起的骨隔。半透明上颌骨可视化模型内的上颌窦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及其与上颌牙根的关系。上颌骨内的上颌窦下壁至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以第1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上颌窦下壁至左、右侧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的牙根,以及第3磨牙的舌根、远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左、右侧第3磨牙近中颊根的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骨的CPR技术重建及可视化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误入上颌窦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 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固定体位方式和治疗计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静态调强计划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容积调强计划治疗;治疗时每人每周第一次治疗前均扫描锥形束CT,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 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两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结果两 组患者共获取280幅锥形束CT图像,两组患者在Y、Z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Y=2.336, PY=0.021;TZ=3.278,PZ=0.0004),X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73,P =0.290);两组在X 轴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34,P =0.029),Y、Z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计划总跳字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9 和17.324,均P=0.000);观察组膀胱V50 优于常规组(P =0.031),在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 常规组(P <0.05),两组其余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锥形束CT 技术对两种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为提高放疗精度提供影像学上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不同体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以期对临床MPTV外扩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宫颈癌20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两个不同体型,在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后,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记录并分析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值的变化,根据公式MPTV=2.5∑±0.7δ来计算CTV到PTV的边界。结果正常体型患者与肥胖体型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在校正前分别为:(2.45±0.72)mm、(2.73±0.81)mm、(2.23±0.85)mm与(2.67±0.76)mm、(3.14±0.98)mm、(2.65±0.74)mm,其中Y轴和Z轴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96±0.33)mm、(0.91±0.32)mm、(0.89±0.29)与(1.02±0.36)mm、(0.96±0.31)mm、(0.92±0.37)mm,三维方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型患者误差校正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型和肥胖体型患者在摆位误差校正前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4.7 mm、5.4 mm、4.9 mm和5.7 mm、7.4 mm、6.2 mm,误差校正后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2.4 mm、2.5 mm、2.3 mm和2.6 mm、2.5 mm、2.5 mm。结论肥胖体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临床在勾画MPTV值时应考虑患者体型;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摆位误差校正后,患者体型对MPTV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