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于肾上腺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例1:组织学上瘤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小圆形或核扭曲,浆少,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3、CD5,不表达PAX5、CD20、CD79a、CD10;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子宫内膜外周T细胞淋巴瘤。例2:组织学示内膜大量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明显之细胞浸润性生长,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PAX5、CD20,不表达CD3、CD5、CD10、BCL-6等;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子宫内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均予手术加CHOP化疗,分别于术后56个月和13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度较高的肿瘤,诊断有赖于诊断性刮宫、手术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酶标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5例肝脏NHL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LCA、CD20、CD45RO、CD3、EMA、CK、CD34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合文献对原发性NHL及继发性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结果:5例肝脏的NHL,弥漫大B细胞性1例,中心滤泡性3例,T细胞性1例。肝原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②CT扫描肝脏孤立性或结节状的异常回声团。③弥漫浸润肝组织,破坏汇管区、胆管及肝小叶。④手术切除辅以化疗预后良好。肝继发性NHL的特征是:①最初临床表现为发热、黄疸、体表淋巴可肿大或不肿大。②CT扫描肝弥漫性肿大未见异常回声团。③主要侵犯门静脉区,且沿着门静脉区及毗邻肝组织播散不破坏肝实质。④治疗以化疗为主,预后差。结论:肝脏原发性NHL与继发的NHL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准确诊断,选择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对延长患者的生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6 0岁 ,左下腹部包块 1+月 ,腹痛 2天 ,以“盆腔包块”于 1999年 11月 4日入院。患者消瘦、贫血貌 ,无瘀斑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妇检 :老年性外阴 ,阴道通畅 ,宫颈肥大 ,Ⅱ度糜烂 ,触之出血 ,子宫 5月孕大 ,活动差 ,无压痛。B超示盆腔中央不规则包块 16 6cm× 15 .2cm× 10cm。血常规 :WBC 3 6 0× 10 9 L ,RBC 3 19× 10 9 L ,淋巴细胞 0 5×10 9 L ,中性粒细胞 3 10× 10 9 L。宫颈刮片仅见中等量炎细胞 ,少量细胞轻度增生。手术见 :子宫约 5月孕大 ,左后粘膜下肌壁间多个包块粘连 ,约拳头大 ,与后腹…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少见 ,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肿瘤 ,如胶质瘤等 ,本科确诊 3例 ,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自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5月在我院脑外科手术标本中有3例经CT确诊为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复习其病史 ,标本均用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切片 ,HE染色。按照Kiel分类进行形态学分型。免疫组化染色用SP法 ,选用第一抗体有CD4 5(LCA)、CD4 5RO(UCHL1)、CD2 0 (L2 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上皮膜抗原 (EMA)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酶NSE(美国Maxin公司…  相似文献   

6.
原发于睾丸的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我科曾治疗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右侧睾丸肿大4个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睾丸肿大,伴轻度胀痛,无发冷、发热、尿急、尿痛等其它症状,随后右侧睾丸持续增大,遂来就诊,否认隐睾史。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无肿大,肾区无叩击痛,右侧睾丸肿大约10cm×7cm×5cm,质硬,表面光滑,轻度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无异常。胸、腹部CT检查:纵隔、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无…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1岁 ,左侧睾丸肿大 5个月 ,胀痛 1个月。曾在当地予以附睾睾丸炎治疗 ,但左睾丸继续肿大 ,胀痛加重于2 0 0 1年 10月 19日转入我院。查体 :左睾丸肿大约 8.0cm×7.0cm× 5 .0cm ,表面光滑、无热感、质地较硬、无压痛 ,透光试验阴性。附睾与睾丸精索分界不清楚 ,左精索增粗质硬 ,其近附睾段直径约 2 .0cm ,向上逐渐变细 ,延至左腹股沟管内环。对侧睾丸无异常。B超检查示 :左侧睾丸明显增大 ,实质性占位。CT示 :左睾丸增大 ,左精索各段增粗。盆腔膀胱、直肠壁未见增厚 ,盆壁及腹股沟未见肿大淋巴结。盆腔、…  相似文献   

8.
乳腺的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 ,现将我院入治的非霍奇金氏乳腺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 4 7岁。发现右乳包块 3月 ,可活动 ,质中 ,无疼痛 ,无溢液 ,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 :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直径约 4cm的包块 ,表面光滑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质中 ,无触痛及桔皮征、乳头凹陷等 ,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直径约 1 .5cm ,可活动 ,无触痛。B超及红外线检查均示右乳癌伴右侧腋窝转移。胸片、腹部B超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无异常。入院后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诊断为右侧乳腺癌 ,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取病检 ,冰冻示 :右乳腺…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对其诊断和治疗往往缺乏认识。我们自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共收治九例 ,其中包括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积累的 4例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女 6例 ,男 3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 5 6岁 ,病程半年至 4年不等。临床表现均以甲状腺无痛性肿块为主 ,近期迅速增大 ,个别病例有颈淋巴结受累。B超及CT检查见甲状腺占位。术前诊断为良性病变 5例 ,疑为恶性 4例。本组 9例手术方式 :4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术 ;3例在此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0.
15例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肾脏NHL,的临床病理资料,多种标记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ER原位杂交检测和电镜检查.结果 15例NHL,中,原发性肾脏NHL占6.7%(1/15),继发性肾脏NHL占93.3%(14/15).原发性肾脏NHL,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4例继发性肾脏NHL,中,64.3%(9/14)为DLBCL,14.3%(2/14)为T细胞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4.3%(2/14)为B细胞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7.1%(1/14)为Burkitt淋巴瘤.66.7%(10/15)有随访.随访时间0.5~26月.3例死亡.结论 肾脏NHL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组织学类型以DLBCL多见;淋巴瘤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压迫梗阻性改变.肾脏淋巴瘤的患者要注意追踪原发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83岁,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好发部位以胃多见,其次为回盲部、小肠及结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块、纳差、消瘦、发热等。术前误诊率高,消化道X线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内镜检查12例,确诊仅7例,其余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而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或放疗。结论 本病临床缺少特征性表现,但对出现腹痛、腹块,尤其是伴有纳差、消瘦、发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6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8%(74/116)和48.2%(4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伴随B症状、肿块≥10 cm、临床分期ⅢE-ⅣE期、T细胞型、肿瘤突破浆膜层者的预后较无B症状、肿块<10 cm、临床分期I E-ⅡE期、B细胞型、肿瘤未突破浆膜层者差.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10 cm、临床分期ⅢE-ⅣE-期、T细胞型、单纯手术者预后差.结论 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治疗模式是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健  黄崇新  徐钢  胡豇  刘仲前 《四川医学》2004,25(4):430-432
目的 观察总结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LB)临床、影象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0例PLB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0例PLB年龄范围从24~68岁,平均年龄53.2岁。男8例,女2例。发生部位:骶骨和腰椎各2例,胸椎、颅骨、右上颌骨、左胫骨上端、右胫骨上段和左股骨下端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压痛。X线片示溶骨性骨破坏。病理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治疗主要采用局部刮除加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平均随访2年,患者在半年内均无骨外淋巴瘤征象。结论 PLB是一种少见的常发生在中老年的恶性骨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虽可提示PLB的可能,但最后确诊需结合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PLB的鉴别诊断和组织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子宫平滑肌肿瘤(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8例STU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STUMP患者肿瘤直径为5.5~11.0 cm,镜下肿瘤细胞梭形,核分裂象(2~10)个/10HPF.3例可见凝固性坏死,细胞核无或轻度不典型性;5例细胞核弥漫性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未见凝固性坏死.8例p16呈局灶阳性、PR呈弥漫强阳性,1例p53弥漫强阳性.随访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STUMP的组织病理学介于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之间,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辅助诊断或预后评估可能有帮助,STUMP具有复发或转移风险,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方法。结果:12例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中,5例临床晚期患者均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其余7例临床早期患者均无瘤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为43个月。12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例患者加行大网膜和阑尾切除术,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10例患者未切除大网膜和阑尾,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12例患者中,10例患者进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32个月;2例患者未行放疗或化疗,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结论:临床晚期子宫内膜去分化癌患者的生存期比临床早期患者短且预后差。未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的生存期较进行放疗或化疗患者短且预后差。病灶侵及大网膜或阑尾时,大网膜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是子宫内膜去分化癌的常规手术方式,切除大网膜或阑尾对患者生存期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阴道流血32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绝经后阴道流血326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良性疾病致绝经后阴道流血者占48.16%,非器质性病变占32.21%,恶性病变占19.63%。恶性病变的比率随年龄增加、绝经年限的延长逐渐上升(P〈0.01)。结论出血来自子宫最多见。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年龄越大、距绝经年限越长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阴道B超结合宫腔镜检查有利于绝经后阴道流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例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因未询问出病史、第1次化验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正常、脑脊液化验与结核性脑病类似而误诊。另1例因第1次脑脊液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高,追询病史而确诊。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结合血及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特异性抗体检测可有效、明确地诊断。  相似文献   

18.
宫颈微偏离性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宫颈微偏离性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多表现为阴道排液、白带增多,可伴阴道出血。专科检查宫颈常呈桶状肥大,可糜烂或呈粗糙颗粒状,易误诊为炎性病变。病理形态改变微小,腺体外形不规则、异型性小,腺体周围有炎细胞反应,浸润深度超过宫颈2/3,并可浸润血管、神经。免疫组化表达CEA、P16,K167指数较高。该病预后较差。结论宫颈微偏离性腺癌罕见,易误诊、漏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贵州省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收集的淋巴瘤病例进行重新制作切片、重新阅片并做CD20、LCA、CD45RO、CD3、CD56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明确180例恶性淋巴瘤,其中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66例,占36.67%。对结外淋巴瘤根据肿瘤细胞免疫学分类:B淋巴细胞(BCL)35例(53.05%),T淋巴细胞(TCL)17例(10.61%),NK/T淋巴瘤24例(36.36%);根据病变部位分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3例(65.15%),其它部位淋巴瘤20例(30.30%),皮肤相关淋巴组织(SALT)淋巴瘤最少,仅3例(4.55%);组织学前3位依次是鼻23例(34.8%),胃肠17例(25.76%),弥漫大细胞淋巴瘤12例(18.18%)。结论:贵州省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基本符合我国结外淋巴瘤发病情况,但BCL略多于TCL及NK/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POS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技术对4例POS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及盆腔肿块,无便秘、类癌综合征表现,其中2例以卵巢囊状肿块蒂扭转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甲状腺肿与类癌相移行,部分类癌细胞排列成岛状或梁状,1例伴有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成分,3例伴有成熟性畸胎瘤。免疫表型:类癌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突触素、嗜铬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阳性。结论:POSC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形态学上需要与卵巢粒层细胞瘤、Sertoli—Leydig细胞瘤等相鉴别,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以有效地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