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0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bin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Erbin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rbin表达阴性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Erbin表达阳性患者(P<0.001)。不同分化类型、临床肿瘤TNM分期、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否Erbin阳性表达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高(Ⅲ期)、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深层肌肉层、分化类型(高分化)、Erbin表达(阳性)等因素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浸润深、多为高分化类型,Erbin阳性表达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生存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的异常表达率为72%(52/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66.7%(48/72),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静脉侵犯有关(P均<0.05).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35,P=0.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laudin-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两指标的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病理联系,探讨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8例喉鳞状细胞癌(LSCC)、12例喉黏膜不典型增生(LPL)、26例癌旁正常喉组织(NLT)中Skp2和p27的表达水平。结果Skp2蛋白在LSCC和LPL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LSCC中低表达(43.1%)。Sk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Skp2与p2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Skp2表达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Skp2通过对p27的泛素化降解,参与LSCC的发生发展过程,Skp2和p27可作为LSCC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21、CDK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1及CDK6的表达情况,分析他们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P21及CDK6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21的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5)无关;CDK6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均有关.结论 P21及CDK6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颈淋巴结转移对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990年1月-2005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312例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诊时临床有颈淋巴结转移者(cN+)141(45.2%)例,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者(cN0)171(54.8%)例、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及N分期对生存率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初诊时141例cN+患者与171例cN0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 和 60.5%(P < 0.001),cN1 ~ cN3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6%、33.6%、0%(P < 0.001)。初诊时cN+患者占45.2%(141/312);经治疗后,141例初诊cN+患者病理颈淋巴结转移,30例(30/171,17.5%)cN0初诊患者病理颈淋巴结转移,最终54.8 % (171/312)患者出现病理颈淋巴结转移。【结论】 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差,且N分期越晚预后越差,应积极治疗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王冰  姬长友  陈继川  关力谦 《重庆医学》2007,36(12):1134-113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 技术检测了36 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及25 例健康青年男性血浆HGF 水平.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HGF 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术后患者血浆HGF 水平明显下降.血浆HGF 水平与肿瘤大小、血管有无癌细胞浸润、腋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TNM 分期有关,而与确诊时年龄无关.结论 HGF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KAI1、mt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60例,其中哈萨克族33例,汉族27例,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与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1)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AI1、mts1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KAI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mts1在不同浸润深度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结论 提示KAI1蛋白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mts1的失活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KAI1、mts1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声带息肉、癌旁组织中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为喉鳞状细胞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收集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60例,同时收集声带息肉、癌旁石蜡包埋组织各30例,应用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SIAH2蛋白和HIF-1α蛋白在癌旁组织、声带息肉以及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3.3%、70%和3.3%、30.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IAH2蛋白和HIF-1α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 P<0.05). 喉鳞状细胞癌中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SI-AH2和HIF-1α蛋白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并对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为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r61、WIS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8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yr61、WISP3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r61、WIS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上调(P均<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WISP3和Cyr61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体积、肿瘤分期有关(P均<0.01).WISP3和Cyr61蛋白表达与吸烟、淋巴结转移、家族史、浸润深度和肿瘤分期有关(P均<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WISP3、Cyr6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性别、吸烟、家族史、浸润深度、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与患者的生存宰相关(P均<0.05).结论:Cyr61、WISP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病情进展的监测、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估计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58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5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41%和6.67%(P〈0.01)。EGFR蛋白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FR可能参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并且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化有关,但是与浸润及转移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1.
Cyclin D1在喉癌和下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中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喉癌和下咽癌60例中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将其表达与喉癌和下咽癌的患者性别、临床分类、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yclin D1在喉癌和下咽癌中表达率增加,其表达与喉癌和下咽癌的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但与患者性别、肿瘤原发部位、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异常表达在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和下咽癌恶性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 06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计算初次诊断为食管鳞癌时NLR、LMR和PLR,分析 NLR、LMR和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 NLR =2. 46、LMR =200. 26 和 PLR =3. 88 为界,高 NLR 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9. 10%,低NLR组的5年生存率为 47. 07% (P< 0. 001),高LM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 57. 00%,低 LMR 组的 5 年生存率为 26. 00% (P =0.006),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 15%,低PLR组的5年生存率为42. 98%(P=0. 28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标志物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水平、食管癌分期、NLR水平、PLR水平、LMR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 0.05).用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NLR水平、LMR水平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LR和LMR是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NLR≥2. 46、LMR <200. 26 者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喉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黏膜中OPN和uPA的表达,从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64例喉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40/64)、65.6%(42/64)。OPN与uP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6625,P〈0.05)。结论OPN和uPA基因蛋白在喉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反映喉癌生物学特性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标记分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环氧合酶-2(COX-2)在喉鳞癌和喉鳞癌旁非癌组织中表达,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喉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1例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块,制作组织芯片,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81例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喉组织的COX-2表达;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COX-2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COX-2在喉鳞癌和癌旁喉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15%和0%,(P<0.05);喉癌COX-2阳性组(5年生存率9.65%)较阴性组(5年生存率97.56%)预后差(P<0.05);COX-2表达与临床分期、T分期、N 分期、病理分级、发病部位、复发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COX-2表达、临床分期、T分期、病理分级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OX-2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COX-2与喉鳞癌患者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COX-2表达升高可作为预测喉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喉癌标本(包括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9例不典型增生和8例喉乳头状瘤中CIP2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P2A在正常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比在喉乳头状瘤和不典型增生中明显增高(P<0.05)。61例喉癌中,CIP2A阴性表达11例(18.0%),弱阳性13例(21.3%),阳性25例(41.0%),强阳性12例(19.7%),其阳性程度与喉癌的年龄、性别、吸烟和嗜酒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淋巴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和预后相关(P<0.05)。喉癌中CIP2A表达越高,其预后越差,高表达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CIP2A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评估喉癌预后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喉癌治疗的有效分子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Livi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喉鳞癌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预测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南充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手术切除的34例喉鳞癌组织、19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分别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查Livin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结果和随访资料,探究Livin表达与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ivin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0.59%,在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15.79%,在正常喉黏膜组织中无Livin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喉鳞癌中,Livin高低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级以及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大小和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 回归性分析发现,Livin阳性表达、病程长、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癌症晚期是影响喉鳞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将其作为判断喉鳞癌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0例远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63%(69/110),在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7%(8/110);ercc1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χ2=0.006,P=0.940)、性别(χ2=0.034,P=0.854)、肿瘤大小(χ2=1.844,P=0.175)、肿瘤浸润深度(χ2=0.020,P=0.889)、淋巴结转移(χ2=0.979,P=0.323)以及长期饮酒史(χ2=3.816,P=0.051)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χ2=4.542,P=0.033)和临床分期(χ2=6.203,P=0.013)存在相关性;并且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相关关系.结论 ercc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的比率远高于远癌组织,erc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ercc1基因的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喉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探讨其I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喉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的表达。结果48例喉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率为37.5%(18/48),CK20mRNA阳性率45.8%(22/48)。10例肿瘤组织中CK19mRNA阳性率为100%(10/10)。CK20mRNA阳性率80%(8/10);10例声带息肉患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CK19mRNA阳性率为10%(1/10),CK20mRNA阳性率为0。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喉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巢式RT—PCR技术,对喉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19mRNA和,或CK20mRNA的检测,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喉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及局部扩散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Huang X  Wang L  Shi HB  Zhang XJ  Men XW  Chen B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4):3127-313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76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6例肾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ECGF高表达41例,低表达35例.PD-ECGF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D-ECGF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60.98%)显著低于PD-ECFG低表达患者(94.29%,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均与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及PD-ECGF表达水平为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71、9.702、6.790,95%CI:3.010~107.290、1.835 ~ 51.305、1.156 ~ 39.894).结论 PD-ECGF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D-ECGF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