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ABR)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听力筛查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检测仪对1726例新生儿进行两阶段听力筛查,即:第一阶段筛查:在出院前对NICU 新生儿予以 AABR 听力检查,对未通过者嘱其出院后1月依据复查单进行AABR 复筛。第二阶段筛查:复筛仍未通过者,最早于2个半月左右转诊到上级听力诊断中心,经广东省新生儿听力诊断中心确诊为听力异常。结果:在进行第一阶段AABR初筛中,144例(8.4%)单耳或双耳未通过,其中32例(23.2%)出院后失访,另112例(77.8%)1月后接受了第二阶段AABR复筛,22例未通过。10例经过广东省听力诊断中心被确诊为听力损伤,在这10例病例中AABR筛查结果均未通过。结论:AABR两阶段筛查法执行简单,有利于早期发现NICU新生儿听力缺失,此种听力筛查模式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深入开展。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定期跟踪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对NICU中844例高危新生儿采用两阶段的筛查方案,即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或病情稳定时以AABR进行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左右进行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我院儿童听力检测中心接受全面听功能检查。结果:初筛未通过72例(8.5%)。复筛57例(79.2%),流失15例,9例未通过复筛,最后4例确诊有听力损伤。结论:AABR适合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中要密切护理配合,可减少筛查假阳性率。并做好初筛未通过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复检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婴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也为早期进行听力康复提供依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0.1%。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发育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对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新生儿与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5年10月1日-2007年2月28日在华北石油总医院产科出生的5 056例活产新生儿应用DPOAE行听力筛查,其中正常新生儿4 714例,NICU新生儿342例.结果 4 714例正常新生儿中,90例(1.9%)未通过听力筛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2例NICU患儿中,24例(7.0%)未通过听力筛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绝大多数为正常新生儿.这一事实更加支持新生儿听力普查的必要性.NICU新生儿筛查未通过率明显增高,并且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值,所以在资源有限不能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也要完成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7.
耳声发射与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相结合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互补作用。方法对在我院产科分娩及部分外院分娩的生后3~42天的新生儿TEOAE筛查二次均未通过者128例(256耳)进行ABR测试。结果256耳中210耳异常,占82.0%,46耳正常,占18.0%。异常耳中,重度听力损伤13耳,占6.2%;中度听力损伤74耳,占35.2%;轻度听力损伤123耳,占58.6%。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TEOAE和ABR技术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申莉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0-3431
目的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12月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10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听力筛查,对于初次筛查没有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40 d~43 d进行复筛。比较2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最终的听力筛查结果中,通过的新生儿62例(62%),对照组通过的新生儿91例(91%),监护病房新生儿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护病房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新生儿,应该提高对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吴祖良  王卫 《浙江医学》1997,19(1):60-61
Daris在给声刺激10ms后记录到一个颅顶负电位,他将这种听性脑电反应中的迟反应称作SN_(10)。后来,一些学者多认为SN_(10)同中潜伏期反应的No或No-P-Na成分,并认为SN_(10)可作为一种测试听敏度的方法,比较准确,且具频率特性。笔者结合临床进行了SN_(10)反应阈正常值、一定条件下SN_(10)潜伏期常值和其他有关听力学方面的检测。 对象和方法 1.9~19岁听力正常者20名,耳镜检查无殊,纯音测听和声阻抗测试均正常。在清醒状况下参与实验。以5dB声强分档,用0.5、1、2和4KH_z短纯音分别测定20耳的SN_(10)反应阈;选各频率短纯音主观听阈上20dB的声刺激测定同一耳0.5、1、2和4KH_z的SN_(10)潜伏期;选1KH_z短纯音分别用90、70、50和30dBnHL不同声强测定同一耳的SN_(10)潜伏期;用疏相短声(0.125ms),带通滤波125~2000H_z,其余参数见后述。  相似文献   

10.
陈明媛  余延令 《浙江医学》1995,17(6):376-376
我们在杭州地区选择了15名正常人作常规检查,作出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Ⅰ~Ⅶ的潜伏期、波间期、耳间波V潜伏期差值的测试参量标准,描述了ABR各波辨认率、ABR波V反应阈与主观听阈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中高危新生儿听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高危儿听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方法对681例在NICU住院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和诊断,检查结果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ICU听力障碍率2.39%,听神经病发病率0.34%;住院期间听力初筛未通过率高,42d复筛通过率高;听损伤的主要高危因素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面形态畸形和宫内感染。结论NICU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需重点关注;NICU高危儿的听力状况存在着各种变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快速听性脑干发应是NICU高危儿较适宜的听力筛查模式,42d是联合筛查较适宜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8-21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于出生后3~20 d行听力障碍初筛,其中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筛查出双耳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为未通过组。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比较三种筛查法在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初筛、复筛中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P0.05)。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P0.05)。结论 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 NICU )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和相关分析 ,回顾性研究各危险因素对死亡的影响。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 ,低体重、低胎龄、机械通气时机、严重酸中毒、持续高血糖、器官衰竭时间及个数为预测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严重酸中毒、持续高血糖、器官衰竭个数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杰 《吉林医学》2010,31(31):5508-5509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院内感染防控。方法:对入住我科NICU的580份病例进行院内感染调查分析。结果:在580例新生儿中有71例发生了96次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12.2%,包括36例血流感染,33例肺炎,18例尿路感染,6例结膜炎及3例脐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8.5%)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3%)。只有3例念珠菌引起的血流感染(8.3%)。结论:院内感染与住院天数、Apgar评分、低出生体重及菌株的耐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管理和防范,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诊断突发性耳聋(突聋)和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58例突聋病例,共75例患耳,分别在治疗前、后及其后的5-6个月行BAEP检查。结果 客观听力不同程度损失,主波分化有4种情况:①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主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在正常范围;②Ⅰ、Ⅲ、Ⅴ波都能引出,各PL均延长,IPL正常;③Ⅰ、Ⅲ、Ⅴ波都能引出,IPL延长;④各主波有不等缺失。并且主波缺失越多,客观听力损失数越大。突聋组与正常组对照及治疗后与治疗前对照PL、客观听力损失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其后5-6个月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对比,在PL和客观听力损失数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对于突聋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实验提供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数据,旨在检测新生儿听力水平,为部分脑干疾患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足月新生儿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使用渐产NGT-2型诱发电位仪,用声强90dBnHL超声刺激引出ABR。结果正常新生儿(〈18天)ABR波形是Ⅰ、Ⅲ、Ⅴ波为主的连续波复合体。潜伏期、波新时期男女之间无差异。Ⅴ波对Ⅰ波的比例大于1.0。ABR阈值在30~60dB。结论:  相似文献   

17.
Xu ZM  Li J  Hu TZ  Sun JH  Shen XM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278-280
目的 比较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选的敏感性。方法 对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的99名新生儿(198耳),采用DPOAE及ABR技术进行听力初筛,复筛,以及确诊。结果 在所有198耳检测DPOAE中,有54耳(27%)未通过初筛,经复筛仍有14耳(7%)未通过,另外,26耳(12%)未通过ABR初筛,对未通过ABR初筛的进行复查,仍有9耳(4.5%)未通过。最后经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及声导抗检查,确诊2例患重度感觉神经性聋,1例为双侧性,一例为单侧性,ABR和DPOAE听力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99%及97%。结论 ABR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敏感性略高于DPOAE方法,采用二次筛查方法,可提高听力筛查的感性,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不但考虑筛查技术的敏感性。而且要综合考虑其方便性,快速性,以及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NSI)的情况,并研究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825例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的中枢神经感染情况分为CNSI组、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儿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神经外科PICU患儿继发CNSI的危险因素。结果 神经外科PICU患儿的CNSI发生率为3.03%。CNSI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长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手术时长、幕下开颅手术、Ⅰ类手术切口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部位、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全身应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患儿发生CNS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8岁、合并糖尿病、GCS评分<8分、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间≥10 d、手术时间≥4 h、幕下开颅手术、侵入性操作、脑室外留置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时间≥7 d、全身应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P<0.05)。结论 神经外科PICU患儿发生CNSI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优化手术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缩减手术时间与住院周期,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定时进行留置管防感染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CN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的诱导表达对豚鼠耳蜗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白噪声预刺激(100 dB SPL,45 min)诱导耳蜗产生HSP70的豚鼠与无预刺激的正常豚鼠同时暴露于强噪声(125 dB SPL,90 min)中,观察强噪声刺激后不同时间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结果100 dB SPL的白噪声能诱导耳蜗HSP70的表达。强刺激后12 h,两组间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强刺激后60 和108 h,预刺激组的ABR阈值均低于无预刺激组(P<0.01)。在预刺激组内,108 h ABR阈值低于60 h ABR阈值(P<0.05),而在无预刺激组内,108和60 h ABR阈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预刺激诱导耳蜗产生的HSP70对豚鼠耳蜗听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