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对40例纳入本研究的病人行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研究.扫描时动脉期采用bolus-tracking技术;门脉期采用test-bolus技术.使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法(VR)重建胰腺动脉和静脉.结果:MIP、VR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对胃结肠干均为80%.MIP、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7.5%、67.5%;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82.5%、75%;胰十二指肠下动脉,67.5%、57.5%;右结肠上静脉,87.5%、80%;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65%、40%;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62.5%、4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结合扫描前准备、适当的层厚、合理的延迟时间、一定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率可获得良好的胰腺血管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胰周血管的价值.方法:对40例无腹部疾病的病人行16层CT双期扫描.使用轴位CT图像、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评价胰腺周围动脉和静脉.结果:轴位CT图像、TSMIP和VR对胰腺间接供血动脉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对胃结肠干均为80%.轴位CT、TSMIP和VR对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2.5%、67.5%;对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为95%、95%、75%;对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为97.5%、92.5%、57.5%;对右结肠上静脉,为100%、87.5%、80%;对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为92.5%、65%、40%;对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为92.5%、62.5%、45%.结论:结合适当的扫描技术和显示方法,使用16层CT可获得良好的胰周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外科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1)13例肿瘤由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构成,1例肿瘤为单纯实性.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肿瘤有包膜,增强后包膜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2)14例均无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扩张,1例伴发右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3)胰头部肿瘤5例,其中3例肠系膜上动静脉受压移位,2例血管部分被肿瘤包绕.胰尾部肿瘤6例,其中3例肿瘤推挤脾门,造成多支脾静脉迂曲扩张,分别从肿瘤的前方和后方汇入肠系膜上静脉;2例显示脾静脉受压后移;1例肿瘤与脾门结构分界不清.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三维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46具尸体的胃后动、静脉,其结果:一、胃后动脉出现率为71.7±6.6%,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23例占69.7±8.0%,起于脾动脉上极支6例占18.2±6.7%,双胃后动脉4例占12.1±5.7%。二、胃后动脉起始处外径成人平均为1.81±0.52mm,儿童平均为0.98±0.25mm;终末部外径成人平均为1.45±0.48mm,儿童平均为0.75±0.23mm;胃后动脉长度成人平均为32.89±7.37mm,儿童平均为14.8±5.6mm。 三、胃后静脉出现率为56.5±7.3%,胃后静脉汇入脾静脉23例占88.5±6.3%,汇入脾静脉上极支3例占11.5±6.3%;胃后静脉汇入处的外径成人平均为1.61±0.85mm儿童平均为1.14±0.40mm。四、胃后动脉距腹腔干平均为29.27±15.19mm,胃后动脉距贲门平均为14.59±7.23mm,胃后静脉汇人脾静脉或脾静脉上极支处距门静脉平均为22.49±12.6mm。胃后动脉多有胃后静脉伴行,静脉以1支为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浓度磁共振对比剂钆布醇在腹部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 0M钆布醇和传统0. 5M钆喷酸葡胺对20名志愿者分两次行上腹部动脉期、门脉期的快速小角度反转梯度回波(flash) 3D MRA及平衡期的三维容积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获取:(1)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主干、门静脉汇合处、门静脉左右支、肠系膜上静脉及肝静脉汇合处的信噪比(SNR);(2)两种对比剂在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肾脾动脉及分支的显示差异。结果钆布醇所获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主干、门静脉、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肠系膜上静脉的SNR高于钆喷酸葡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肝静脉汇合处,两种对比剂所得血管的SNR无明显差异(P=0. 078)。钆布醇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二级分支的显示优于钆喷酸葡胺,但在其余动脉血管及分支的显示上,两种对比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1. 0M钆布醇对腹部血管,尤其是小血管的显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建(CPR)技术显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的价值。方法收集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患者37例,对MSCT双期扫描图像行CPR,着重观察胰周主要动脉、静脉、胆管和胰管的形态变化及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1)侵犯胰周动脉28例,受累动脉包括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动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与动脉之间脂肪间隙消失且包绕动脉大于180度,动脉狭窄或变形,脾梗塞。(2)侵犯胰周静脉31例,受累静脉包括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静脉受累征象包括:癌灶包埋静脉,静脉狭窄或变形;静脉节段不显示;静脉内癌栓;特征性的侧支循环形成;脾大。(3)侵犯胆管或胰管18例,表现为胆管、胰管突然中断;胆管、胰管狭窄;癌灶近端胆管、胰管扩张。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胰腺肿块与受侵管道关系的全貌。结论胰腺癌侵犯胰腺内和胰周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SCT征象。CPR技术对胰腺癌的定性诊断和评价相应管道结构受侵情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05例接受腹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资料,分动脉期和门脉期薄层重建,使用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容积重组(MPVR)进行CT血管成像,观察胰周动脉、静脉的显示情况。结果①腹腔干动脉(CTA)、肝总动脉(CHA)、胃左动脉(LCA)、脾动脉(SA)、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胃网膜右动脉(RGEA)、肠系膜上动脉(SMA)、门静脉(PV)、脾静脉(SV)以及肠系膜上静脉(SMV)的显示率均为100%;②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PSPDA)、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PIPDA)、胰背动脉(PDA)、胰横动脉(PTA)、胰尾动脉(PCA)的显示率为43.3%-97.2%;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PSPDV)和胰十二指肠后下静脉(PIPDV)的显示率分别为71.4%和30.5%;③MPVR和VR对胰腺周围小血管的显示率比较,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胰周血管具有可靠、稳定的显示率,MPVR对胰周小血管的显示较VR好。  相似文献   

8.
脾脏机能的现代认识过去认为脾切除不影响生命,因此,脾脏对生命的维持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它的生理机能的独特性,对于人体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将其分成如下几方面加以叙述。 1.脾的解剖特点及血液循环动态脾脏质软而脆呈暗红色,脾动脉来自腹腔动脉干,沿胰腺上缘走向脾门并分出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脾静脉由脾门静脉诸支汇合而成,经胰后上缘向右走行,在脾动脉的深面下方。与胰腺颈部和肠系膜上、下静脉汇流成门静脉。脾的血管在脾门处分成敛被,出入脾门同时并行,这对于脾脏外科、行部分牌切除是其有利条件。脾的淋巴引流汇集于脾门淋巴结,然后沿脾血管右行,进入腹脏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SCT对正常人的肝门静脉和脾静脉进行研究与测量,求得其解剖学数据,供临床参考。方法在106例成人MSCT上腹部连续冠状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选取肝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层面,对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层上,测得肝门静脉角的大小为(105.51±36.41)°,脾静脉近端口直径为(8.14±0.38)mm,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为(9.52±1.77)mm。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可以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主干,自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的汇合点至肝门处分支前,其长度最长为71 mm,最短44 mm,平均(56.85±2.55)mm;近肝端口直径为(12.87±1.50)mm,远肝端口直径为(12.78±0.73)mm,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05)。结论经肠系膜上静脉及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测得的肝门静脉近肝端口、脾静脉近端口、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及肝门静脉角的大小可为了解胰腺周围静脉回流状态及压力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门静脉的结构、功能:肝脏的血流主要来源于肝动脉以及门静脉,其中门静脉提供了75%的血流量,肝动脉提供了25%的血流量。门静脉由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进入肝脏后,在肝脏内反复分支汇入肝血窦(也称为肝窦),血液充分与肝细胞接触并进行物质交换后,经末端毛细血管汇入左、右肝静脉内,最终合并为一条肝静脉回流至下腔静脉。来自肠系膜及脾脏的血液经过门静脉进入到肝脏中,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Pancreatic cancer continues to present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hallenge. Its morbidity is still rising and the prognosis is dismal in spite of continuing improvements of imaging modalities and treatment. So far, surgical resection represents the only known method of curing pancreatic cancer. Because of high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rate(20%~ 30% ) of laparotomy in such patients,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predicted on accurate disease staging is of prime importance(1,2)…  相似文献   

12.
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猪的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内引流 ,门静脉回流模型。方法  40头杂种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对供体组 ( n=2 0 )进行 U W液低温灌注 ,切取全胰十二指肠以及部分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修剪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 ,U W液保存移植物的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和腹腔动脉开口分别与供体的髂内外动脉端 -端吻合呈“Y”形。切除受体组胰腺建成 型糖尿病模型 ,移植物的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吻合 ,移植物“Y”形的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十二指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本实验完成全胰十二指肠移植 2 0例 ,胰腺移植手术中因麻醉过深呼吸抑制死亡 1例 ,2例手术后移植胰腺形成血栓、梗死。 17例手术后 2 4h外周血检测血糖正常 ,移植胰腺存活时间平均 18.6± 2 .6d。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猪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空肠引流及门静脉回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金标准为基础,规范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MSCTP)的成像方法。方法:采用健康中国贵州成年小型猪16只为研究对象,以门静脉最佳显示层面为中心,在全麻下采用同层动态扫描方式行16层螺旋CT动态扫描,成像速度1帧/s,循环45次。运用灌注软件包分析,生成时间-密度曲线,获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所对应的最佳显影时间点。待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完全后,利用最佳显影时间,行门静脉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技术,清晰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并在MSCTP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采用DSA行间接门静脉造影电影采集,测量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及门脉主干、属支管径。对比分析MSCTP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及管径。结果:①MSCTP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9.73±8.27)s与(14.40±0.75)s,MSCTP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9,P<0.05)。②MSCTP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50±0.80)mm、(7.13±0.71)mm、(5.54±0.89)mm,DSA测得的相应管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mm、(5.03±0.98)mm,MSCTP测定的相应管径值均高于DSA(P<0.05);但两种技术下测得的对应管径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700,0.624与0.958,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可优化门静脉CT成像技术,MSCTP将有助于门静脉系统的形态学分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研究提供规范化MSCTP技术。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Hepatic artery variations are frequent clinical occurrenc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of variant hepatic arteries originating from the superior mes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组 (I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和对照组 ,术后 12、2 4和 36h处死 ,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脾动脉血流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取大鼠胰腺病理标本 ,进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 ,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AP时 ,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明显下降 (vs对照组P <0 .0 1)。吲哚美辛明显改善了胰腺血流 ,同时改善了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 (vsSAP组P <0 .0 1)。吲哚美辛治疗干预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 (vsSAPP <0 .0 1) ,同时治疗组各时点胰腺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 (P <0 .0 1)。结论 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SAP时存在着胰腺细胞凋亡 ,胰腺细胞凋亡和胰腺的病情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悦凤  苗瑞瑞  陆伟 《医学综述》2007,13(7):523-524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病因复杂,包括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外伤性及原因不明等。治疗包括全身抗凝,外科手术切除及经皮经股动脉介入溶栓、经颈静脉门静脉溶栓治疗、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体喉部血管的应用解剖与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人体喉部各结构的解剖定位及毗邻关系与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为喉部病变的诊治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2例(成都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受捐,男女各半)喉部结构完整的尸体标本,运用ABS丁酮溶液行左右颈总动脉预灌注,分别做血管铸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薄层冰冻铣切、大体和显微解剖,并对喉部血管及毗邻结构作定性和定量研究,并运用Autodesk 3ds Max 2010(32位)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喉上动脉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上角的前下方左侧为(14.60 +2.45) mm、右侧为(15.58 -2.58)mm,两侧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喉下动脉入喉处在甲状软骨下角后下方左侧(4.78±1.08)mm、右侧(6.25±1.68) 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地重建了喉部血管及毗邻结构,喉部毗邻结构的位置和关系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也可在三维空间上以任意层面多角度显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中出现的百分比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因非肾脏相关疾病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的儿童腹部CTA影像及临床资料,共246例,男131例,女115例;年龄范围1月~<13.0岁,平均年龄(4.94±3.48)岁;所有儿童均除外左肾及左肾静脉相关疾病与变异,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按年龄分为7组:婴儿期(1月~<1.0岁)为l组,其他1.0~<13.0岁儿童以两岁为间隔分为6组.在CTA图像上,以同时具有左肾门部左肾静脉最大内径(D2)≥3倍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左肾静脉内径(D1)以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aortomesentericangle,AMA) <45°为标准,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分析“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以及AMA的变化.结果 246例中,34例(13.82%)出现“胡桃夹”现象,婴儿组出现百分比为0%,余下各组百分比依次为5.77%(3/52),12.20%(5/41),16.67% (8/48),18.75%(6/32),23.81%(5/21),28.00% (7/25),各年龄组“胡桃夹”现象出现的百分比存在显著的等级趋势性增高差异(x2=13.879,P<0.01),年龄越大出现百分比相对越高,而AMA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变小.结论 “胡桃夹”现象在正常儿童人群出现的百分比约为13.82%,其可以作为一种正常的解剖变异出现在一部分正常儿童中,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避免将其过度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of Combined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Pi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A model of combined pancreas- kidneytransplantation in large animal resembling clini-cal case was designed for studies on pathophysi-ologic changes,the inducement of immunotoler-ance,the regularity of chronic rejection and itsprophylactico- therapeutic measures of the recipi-ents and graft after transplantation.Materials and MethodsAnimalsTwenty- six local healthy mongrel pigs,both male and female,weighing ( 1 8.4± 2 .8)kg purchased from Experiment Animals Centre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fa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平扫定量在评定门脉高压及其对周围实质器官影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CT平扫资料,其中45例为门脉高压患者,设为门脉高压组,41例为正常人群,设为正常组,观测2组的门脉左右肢汇合部、门脉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门脉高压组按肝功能分级对以上各部位所对应的CT值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脉高压组门脉左右支汇合部、同一扫描层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分别为(36.97±5.81)、(41.06 ±7.22)、(42.64±6.07)、(33.18 ±4.20)及(45.29±4.60) HU;正常组相应部位CT值分别为(43.92±5.71)、(47.19±5.80)、(50.06 ±7.80)、(36.12 ±4.50)及(52.38 ±4.95) HU;以上部位肝功能A、B及C级对应CT值分别为(39.57±4.56)、(36.56 ±5.46)、(31.24±5.23);(45.23 ±6.73)、(40.86 ±6.92)、(36.06 ±7.12);(45.97 ±6.07)、(42.76±6.35)、(38.67 ±7.35);(37.33 ±4.09)、(33.46 ±3.97)、(28.23 ±4.13);(48.66 ±4.38)、(45.03 ±4.43)、(40.12 ±5.32) HU;方差分析显示,门脉高压组与正常组的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和C级各部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脉高压时,门脉、腹主动脉、胰腺、双肾及脾脏的CT值将降低,而且肝功能分级越高,CT值越低,提示门脉高压时,对周围器官的功能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