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患者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肌肉群(LBM)等一般指标,术前及术后IgA、IgG、IgM等免疫学指标,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应激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体质量(BM)、BMI、LBM分别为(59.11±5.67)kg、(20.44±4.55)kg/m2、47.23±5.3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8d观察组IgA、IgG、IgM、CD4+、CD4+/CD8+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 d TRF、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分别为(2.98±0.44) mg/L、(39.02±4.22)g/L、(332.33±21.27)mg/L,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8 d CRP为(7.31±2.11)mg/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39.3%结直肠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2.0%,鉴于术前存在的营养风险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围手术期营养处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中不可少的重点措施之一~([1-3])。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加速患者康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吕永晨  路明  孙英杰 《中外医疗》2014,(11):159+161-159,161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用于结直肠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结直肠患者,按其住院尾号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30例患者全肠外营养护理,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等。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淋巴细胞、白蛋白、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清洁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具有良好的肠道清洁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与吉林省肿瘤医院两个中心结直肠癌患者120例在术前随机分为2组(PN组60例、EN组60例),并在术后分别应用PN、EN2种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7d,能量供给为104kJ(25kcal)/(kg.d),术前和术后3d、5d、7d测定血浆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结果:术后第5天,EN组血浆白蛋白升高,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有明显增强(P<0.05)。结论:EN支持能更好地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ICU危重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2组患者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和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增高(P〈0.01),CD4/CD8、NK细胞、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P〈0.05);两组对比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的CD3、CD4、CD4/CD8、NK细胞、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后(P〈0.05),而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只要病情许可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术前3天口服能全素作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然后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各项营养评定指标。结果两组病人肠道清洁度均较好。实验组术后电解质失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在肠道准备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均较肠道准备前降低(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能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等的影响. 方法 7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肠癌组,24例肠外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肠癌组又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延迟肠内营养(DEN)和早期肠外营养(EPN)组.EEN、EPN组于术后第1 d给予肠内、外营养,共8 d;DEN组术后第4 d给予肠内营养,共5 d.术前1 d检测肠癌组和对照组、术后9 d检测EEN、DEN和EPN组营养、免疫和应激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及营养支持费用.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肠癌组术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CD3、CD4、CD4/CD8、IgA、IgM、IgG均显著降低(P<0.01),CD8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术后9 d, EEN组的PAB、TF较DEN组显著升高(P<0.05),CD3、 CD4、CD4/CD8较EPN组和DEN组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低于EPN组和DEN组(P<0.01),IgG、IgA、,IgM较DEN、EPN组显著升高(P<0.05,P<0.01);CRP较EPN组和DEN组显著降低(P<0.01).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DEN组和EPN组提前,住院时间缩短(P<0.01),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例数少于EPN组. 结论 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EEN比EPN和DEN更能维持营养状态,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且更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约营养开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对住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记录营养支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治疗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治疗组患者Alb、Pa、T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沈海滨  刘小金  刘锐  沈忠 《浙江医学》2018,40(8):843-84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肠内营养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和对照组(术前3d及术后早期给予传统饮食)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肠道准备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d、术后7d的营养指标(体重、BMI、上臂中部肌肉周长、Hb、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肠道清洁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d,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观察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给予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有助于肠道清洁,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IEN组)和早期常规型肠内营养支持组(EE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营养指标[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I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营养指标明显优于E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EIEN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EEN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制剂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6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经鼻饲管于术后1d开始EN,PN组使用传统方法,观察患者继发感染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手术7d后LY、ALB及PA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EN组均早于PN组,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经鼻肠管早期EN,无创、安全、简便、有效,有助于肠道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方法鼻饲流质,观察组43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球蛋白(GLO)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b显著降低(P〈0.05),PA、ALB和GLO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PA、Hb和GLO均显著降低(P〈0.05),ALB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A、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LB和Hb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2/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5%(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较好地维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行结直肠癌根除术后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41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现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早期肠外营养组(P<0.05);Th1/Th2和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早期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根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36例胃癌患者和71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结果,将两类肿瘤患者分别分为存在营养风险和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再分别比较两种同类肿瘤患者中,行营养支持和未行营养支持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436例胃癌患者中205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231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Hb、Alb、PA水平均低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亦高于或长于后者(P <0.05)。71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11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不存在营养风险402例。未行术前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高于或长于行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P <0.05),手术前后Hb、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能够降低有营养风险的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药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T细胞亚群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59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研究A组(n=21)和研究B组(n=18)。研究B组术后2~9d经鼻饲管给予中药四君子汤100ml,研究A、B组患者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内营养支持8d,对照组术后给予等热量、等氮肠外营养支持9d。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10天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D3^+、CD4^+、CD4^-/CD8^-水平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10天,应用肠内营养的A、B两研究组T细胞亚群及营养指标水平较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四君子汤辅助肠内营养的研究B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T细胞亚群水平均较单纯肠内营养的研究A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健脾益气中药四君子汤辅助的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胃癌术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高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选择≥80岁的高龄全肠内营养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和干预组(益生菌+肠内营养)。分别测定试验开始时、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L)、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L%)],营养相关检测[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 pro-ALB)],脂质代谢血液学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并观察患者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包括消化道反应、大便性状、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结果:(1)治疗3个月后,两组WBC、Hb、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清TP、ALB、pro-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随着时间的越长,TP、ALB、pro-ALB增长越多(P<0.05)。(2)两组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相关临床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益生菌的肠内营养方式可促进肠内营养的实施及支持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繁  黎仕焕  谢爽 《安徽医学》2023,44(12):1440-1447
目的 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对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术后肠梗阻(PO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术前3 d内的血常规结果、血清清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CONUT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上述3种指标预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POI的效能。根据ROC曲线确定的CONUT评分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成高CONUT评分组和低CONUT评分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POI的列线图。分别通过C-index、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来确定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NLR、SII、CONUT评分预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并发PO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95%CI:0...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营养风险调查,并有效的进行肠内干预,分析其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岁以上的骨折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存在风险者采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剂溶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干预,疗程7d,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氮平衡、测定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进行测定,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氮平衡恢复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7d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PAB、TR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在A级的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准确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治疗,可促进老年骨折愈合,改善手术结局,对老年骨折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