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皮肤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2例皮肤毛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2例患者年龄16-47岁,发病部位分别为左臂、右臀部、背部、小腿。镜下可见肿瘤为巢状或小叶状结构,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具有向毛发分化倾向。免疫组化:1例CK10(+),11例(-);11例CK14(+),1例(-)。结论皮肤毛母细胞瘤是毛源性良性肿瘤,常容易同基底细胞癌混淆,鉴别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2.
毛母质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毛母质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毛母质癌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Bcl-2、P63、Ki-67)。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及皮下,由形态和大小不一的基底样细胞聚集形成大而不规则、境界不清的团块状结构,基底样细胞团内有灶状含有角化物的影细胞,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CD10(+),Bcl-2(+),P63(+),Ki-67(+)。结论毛母质癌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诊断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7、CD10、Bcl-2、P6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8~2022年8例宫颈ABC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大体无明显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巢周可见栅栏状排列基底样细胞,肿瘤浸润浅(一般≤5mm);免疫组化P16、CK5/6、P6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宫颈ABC好发于50岁以上绝经后妇女,多无特殊临床特征;可单独存在,常伴有鳞状上皮内病变或鳞状细胞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易漏诊及误诊,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 like breast carcinoma 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基底细胞样癌7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ER、PR及Her2等。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51.4岁。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均为组织学Ⅲ级。肿瘤表现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问隔;大多数表现为推进式生长方式,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排列呈实性巢状、片状、团块状及粗大带状结构伴有地图样坏死,肿瘤中央可出现无细胞结构的纤维瘢痕。肿瘤细胞胞质少,呈合体状,胞核胞质比例高,核分裂活跃。7例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免疫表型均为ER、PR及Her2阴性,而CK5/6阳性。结论乳腺基底细胞样癌是一种新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癌亚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观察18例BLBC。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5岁.肿瘤直径2~4cm,组织学均为Ⅲ级。肿瘤表现为推进性边缘,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伴地同样坏死,巢片状排列,周边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和HER2均阴性,CK5/6阳性18例,CK14阳性12例,VGFR阳性15例: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是一种特殊表型的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及组织学特点,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AB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BC临床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糜烂;活检组织学检查常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或宫颈管黏膜原位腺癌(AIS)。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术。镜下: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细胞质少,胞核深染,核分裂不活跃;呈小巢状、条索状在宫颈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巢中央见腺腔样结构及鳞状分化,无明显间质反应。浸润深度2~7mm,宽度3~7mm。随访1~8年无异常发现。病理诊断: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结论:ABC常伴有CIN3和AIS,诊断应与腺样囊性癌(ACC)等宫颈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CD10免疫组化染色在基底细胞癌(BCC)和毛发上皮瘤(TE)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在96例BCC和46例TE中的表达,观察CD10在肿瘤细胞及周围间质中的表达模式.结果 96例BCC中除1例外均出现基底样瘤细胞表达CD10,尽管有5例BCC间质有灶性阳性,但所有标本未见单独的间质细胞阳性.46例TE均有瘤细胞团周围间质细胞CD10阳性染色,出现毛乳头样结构的36例TE毛乳头样结构均阳性.其中6例出现灶性周围基底样细胞阳性,但均有强的间质染色.结论 CD10在TE及BCC中表达模式明显不同,CD10免疫组化染色能很好地协助鉴别诊断BCC和TE.  相似文献   

8.
阳桂丽  钟先荣  胡碧清  聂洪华 《广西医学》2012,34(9):1191-1192,1195
目的 探讨皮肤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D10、CK15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毛发上皮瘤34例和基底细胞癌40例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比较.结果 皮肤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癌虽然临床及病理形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免疫组化CD10、CK15在两者中的表达方式不同.毛发上皮瘤基底样细胞绝大部分不表达CD10,34例中仅3例散在少许阳性;而基底细胞癌癌细胞绝大部分表达CD10阳性率为85.00%(34/40).34例毛发上皮瘤CK15阳性率为61.76%(21/34),基底细胞癌几乎不表达CK15,40例基底细胞癌中仅2例散在少许阳性.结论 皮肤毛发上皮瘤与基底细胞癌较易混淆,诊断需谨慎,必须结合临床及病理综合考虑,免疫组化标记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等进行探讨。方法对4例腮腺BCA标本做常规石蜡切片及HE染色,并对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4例患者中有3例为典型的BCA,肿瘤主要由两种瘤细胞所构成,最显著的特点为基底细胞样瘤细胞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的周围呈栅栏状排列。1例为膜性BCA伴恶性变,特点为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及多形性,在瘤细胞巢、条索及团块内及其周围有多量玻璃样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围绕。结论本文对BC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起源、良恶性BCA的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探讨。BCA应与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瘤及多形性腺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直肠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10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 ),8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2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8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4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2例BSCC阳性,10例SCCKer(AE1、AE3)均阳性,6例Ker14弱阳性,4例Ker19弱阳性。10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上肿瘤富于细胞,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和乳头状。乳头中央为宽阔的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一层或几层肿瘤细胞,部分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可见灶性坏死。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界限清楚,胞质空淡或淡嗜伊红,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颗粒状,核仁小,核分裂像高达10个/10HPF。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K、NSE,CK18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0%,而GFAP、CgA、Syn、S-100蛋白阴性。结论: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组织学最显著特征是肿瘤呈上皮样生长模式,光镜下不易与乳头状室管膜瘤、脉络丛肿瘤及转移性乳头状癌等鉴别,应用免疫组化标记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恶性小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小细胞肿瘤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以提高恶性小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观察其对检测标记的反应。结果 26例中小细胞癌占6例,HE特点为核染色质密集,染色很深,核仁不明显,多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K、EMA具有明显特异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LCA均为阳性,1例CK部分阳性,其余标记均为有性。滑膜肉瘤4例,Vim、EMA阳性,部分瘤细胞(小多边形细胞)CK阳性。血管外皮瘤3例,部分瘤细胞SMA阳性。横纹肌肉瘤2例,MG、MSA阳性。Ewing肉瘤2例,Vim、CD99(Mic2)阳性。小细胞骨肉瘤-Ewing瘤样型1例,Vim阳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NSE、CHG-A阳性。恶性间皮瘤1例,CEA阳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大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尤其对小细胞癌与间叶源性小细胞肿瘤间的鉴别。但间叶源性和/或起源未定的小细胞肿瘤间仅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尚难以准确诊断,还需仔细寻找HE形态特点,结合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必须时做遗传学和基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 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K7均阳性,CK20均阴性,HPV16/18阳性率62.5%(10/16),K i67 index38.2±19.6%。结论:宫颈非腺性乳头状癌可能是显示一个形态学谱不同阶段的一组肿瘤。需与宫颈其它乳头状病变鉴别。目的:探讨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类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宫颈乳头状鳞状/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K7、CK20、Ki67及HPV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60.9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其中3人FIGOⅠ期,7人Ⅱ期,5人Ⅲ期。随访13例(12-102月)均健在,其中2例分别在初诊13月及28月后局部复发。病理检查:肉眼肿物从宫颈糜烂、溃疡至菜花样形态不等。镜下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活跃的核分裂像和凋亡碎片。乳头状鳞癌10例,鳞状移行细胞癌5例,移行细胞癌1例。11例可见HPV感染形态学征象。16例中13例均具有下方间质浸润,其余3例过于浅表无法评估其间质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CK7均阳性,CK20均阴性,HPV16/18阳性率62.5%(10/16),Ki67 index38.2±19.6%。结论:宫颈非腺性乳头状癌可能是显示一个形态学谱不同阶段的一组肿瘤。需与宫颈其它乳头状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高金莉  董志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92-93,F00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selerosinghemangioma,PSH)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8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PSH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海绵状血管瘤样结构和硬化区4种结构组成。瘤细胞有2种,一种是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和血管瘤样腔面的立方状细胞,一种是实性区及乳头轴心大小形态一致的网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立方状细胞表达广谱CK、CK7、EMA和TTF1,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表达EMA、TFF1、ER、PR、vimentin、Ki-67,部分病例两种细胞不同程度散在表达CgA、Syn。结论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肿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特别是Ki-67特征性的在胞膜表达,是诊断和鉴别诊断PSH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 (HTT) is a rare thyroid neoplasm, which shares some histologic features with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TPC). Clinically, it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s papillary carcinoma, even for some experienced pathologis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TT is variant of TPC or HTT is an independent entity of thyroid neoplasm.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CK19, galectin-3, HBME-1 and MIB-1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12 cases of hyalinizing trabecular tumor and 20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Results Two of the 12 HTT samples were positive or focally positive for CK19. Four of the 12 samples of HTT presented positive to galectin-3; 3 were stained strongly and the other one was focally positive. None of the 12 samples of HTT was positive for HBME-1. Five in 12 HTT samples were stained in nucleus for MIB-1. Almost all the 20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were intensely stained for CK19, galectin-3 and HBME-1. Fifteen in 20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showed nuclear staining for MIB-1.Conclusions HTT is an independent thyroid neoplasm, not a variant of TPC. This study could help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TT from TPC. CK19, galectin-3 and HBME-1 are adequate to identify HTT and TPC, but MIB-1 does no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HTT and TP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中CK19、TPO、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甲状腺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2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CK19、TPO、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滤泡型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阳性率均为100%(58/58);TPO阴性率约为84.5%(49/58)。25例滤泡性癌、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K19、Galectin3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而TPO均为阳性。CK19、TPO、Galectin3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与良性增生(滤泡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之间,滤泡型乳头状癌分别与滤泡性癌、滤泡性腺瘤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K19、TPO、Galectin3均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对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帮助不大;CK19、TPO、Galectin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胃神经纤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芸  唐峰  王虹  胡锡琪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32(3):352-354,F004
目的探讨胃神经纤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胃神经纤维瘤进行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57岁女性,组织学特点: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波纹状排列,相互不规则交错,核分裂相未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S-100蛋白弥漫阳性表达,不表达CK、SMA及DES,Alcian blue染色阳性。结论神经纤维瘤在胃肿瘤中罕见,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8.
朱奎阳  王亚丽 《医学综述》2014,20(18):3454-3455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样的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乳腺纤维瘤病超声及钼靶均提示恶性征象,镜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而且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5/6、CD34、P63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需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细胞角蛋白(CK)19、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H)在甲状腺结节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甲状腺癌(56例乳头状癌,6例滤泡癌)、12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0例桥本甲状腺炎中CK19和CKH的表达。结果CK19和CKH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9.3%,与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14.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和CKH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CKH检测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89.3%,85.7%、100%,93.8%、87.8%;CK19的敏感性高,而CKH的特异性高。结论CK19和CKH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且CK19、CKH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