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解剖观测胎儿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入下腔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3~10月胎儿肝脏47例,测量肝左、中、右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直径,记录肝静脉属支数。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压扁直径分别为0.34±0.16 cm、0.38±0.21 cm、0.33±0.18 cm;其属支数分别为1.63±0.73个、1.93±0.79个、1.66±0.73个;下腔静脉肝上、肝下压扁直径分别为0.95±0.32 cm、0.52±0.20 cm,后者与前者比为0.57±0.14。结论胎儿肝左、中、右静脉直径较成人细,其中肝中静脉最粗,肝左静脉次之,肝右静脉最细。肝左、右静脉分支以1支居多,肝中静脉以2支居多。胎儿肝上、肝下下腔静脉直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 mm和(6.34±1.45) 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 mm和(5.83±1.37) 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 mm和(7.65±1.52) 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 mm和(8.16±3.22) 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 mm和(6.08±1.86) 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 mm和(7.53±2.04) 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 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 mm及(18.94±8.72) 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相似文献   

3.
一、脐静脉的解剖和生理解剖学上将脐静脉分为腹腔外段和腹腔内段。外段指腹白线和腹膜之间的一段长度,平均8cm,一进入镰状韧带游离缘就称为腹腔内段,其长度平均约10~15cm~1。胚胎时期外侧的脐静脉与内侧卵黄静脉产生部分融合衍化成肝血窦,血窦的一部分受脐带血容量冲击形成静脉导管,约50~60%胎儿血就由脐静脉到门静脉再引流到静脉导管,然后进入下腔静脉。到了胎儿时期,脐静脉内血液由于肝内血窦流入心脏,胎盘回心血全部由左脐静脉流入胎儿,至右脐静脉逐步退化,失去成对性,保留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前壁相连,此处门静脉宽约11mm。胎儿出生一周后,脐静脉内膜下  相似文献   

4.
彭卉  陈曦  肖咸英  杨家翔 《四川医学》2019,40(3):280-283
目的 探讨胎儿静脉导管缺如(ductus venosus agenesis)并脐静脉连接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腹腔静脉图像特征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功能影像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的12例静脉导管缺如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腹腔静脉图像特征,并随访其临床预后。结果 12例ADV中,7例胎儿脐静脉肝内分流,直接连于门静脉,其中2例与门静脉右支相连、5例与门静脉左支相连; 5例脐静脉肝外分流,未与门静脉相连,直接与体循环相连,2例直接连于右心房,1例直接连于髂静脉,1例在肝上方连于下腔静脉,1例在肝下方连于下腔静脉。胎儿结局:对12例孕妇的结果进行追踪观察,7胎因合并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5胎生后暂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明确诊断静脉导管是否缺如,还可以观察脐静脉在肝内和肝外的异常连接途径和脐静脉的管道内径,未合并其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者妊娠结局良好,否则可能导致不良结局。胎儿静脉导管缺如患者染色体异常及心内、外系统异常的风险增加,胎儿宫内死亡或心力衰竭的风险也增加,建议不仅要进行全面的超声畸形排查,还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的新途径。方法:解剖观测脐静脉、静脉导管及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导管是脐静脉的直接延续,并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左支相通。静脉导管长1310±250m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长度分别为1451±344cm,575±099cm;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409±061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199±139cm和291±062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2mm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并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具有解剖学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胎儿脐静脉的分支,探讨脐静脉血入肝及经静脉导管的流量。方法选择6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胎儿肝脏,解剖显露脐静脉各分支,洲其压扁管径,并换算成各管腔的截面积;记录脐静脉各肝叶分支数及分支类型。结果胎儿脐静脉入肝分支的截面积和大于静脉导管的截面积,两者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入肝在叶分支之截面积和占整个入肝分支截面积的69%。入肝左叶、方叶和尾状叶分支,数的分别为3支、3支和1.3支。结论胎儿脐静脉血大部分经肝脏至下腔静脉,只有一小部分经静脉导管。经肝脏的脐静脉血有2/3以上经肝左叶。  相似文献   

8.
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P国临床进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例成人肝标本上观测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纵径,横径,肝静脉与静脉交叉处的长度,横径,两静脉间距离 。结果;三条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分三种类型,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后上支交叉,肝中,左静脉与门静脉左干交叉。结论: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的首选部位是在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后上支之间;其次是在肝中静脉与门静左干之间,肝左静脉不宜行肝内门-  相似文献   

9.
陆琪琳 《河北医学》2006,12(8):807-809
1概述 肝脏是体内唯一享受双重(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器官,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约占肝总血流量的70%~75%.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二支分别入左右半肝,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有四个交通支,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交通支.  相似文献   

10.
在尸解一成年男尸中发现左、右上臂无头静脉出现,在两侧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也没有发现。两侧前臂发现的头静脉只是在肘关节下方转向内侧移行为肘正中静脉,再靠近臂内侧在肘关节上方与贵要静脉汇合(图1)。左、右两侧前臂前面头静脉分别在左、右外上髁下方4.75cm、4.96cm处向内侧移行为肘正中静脉,左、右肘正中静脉分别在左、右内上髁上方2.93cm、2.15cm处与左、右贵要静脉汇合。在内外上髁连线下方6.00cm处测得左、右前臂头静脉宽度(压扁静脉,然后测量其管的1/2周长)分别为0.61cm、0.68cm;左、右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清华  潘万能  徐刚  姚冠羽 《浙江医学》2011,33(10):1463-1465
目的分析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直接经门静脉抗凝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97例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观察经门静脉抗凝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脾质量、切脾前和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术中出血、术后7d门静脉血流速度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12周,治疗组4例、对照组14例门静脉血栓形成(P=0.048)。治疗组经门静脉溶栓后4/4再通,高于对照组1/5(P=O.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血流速度和是否经门静脉抗凝治疗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杨娜  张娜 《中国现代医生》2014,(24):126-12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一种肝外性门静脉高压症,儿童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脾大等,需提高警惕,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15.
肝癌的门静脉血供研究及其栓塞治疗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了证实肝癌门静脉栓塞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178个肝癌结节进行血管铸型、脉冲多普勒及碘油介入的多层次研究。在血管铸型的研究中,发现75.6%(34/45)的肝癌结节中有门静脉分支的存在,在少数直径小于3cm的肿瘤结节中仅有门静脉分支进入(7/3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不同G、S分期与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3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无肝纤维化(S0)~肝硬化(S4)5期,按炎症分级为G1~G44级。比较慢肝患者不同G/S分期之间门、脾静脉血流的差异。结果:不同G分期之间Drpv、RPVFV差异有显著性,且随分期增高值明显增大。不同S分期之间Dpv、Drpv、Dspv、VsSPV、VmSPV差异有显著性。S1~3分期内Dpv、Drpv随S分期增高而增宽;S1~4分期内Dspv随S分期增高而增宽;S0~4分期内VsSPV、VmSPV随S分期增高而降低。慢肝不同程度之间Drpv、Dspv、RPVFV差异有显著性,且随慢肝程度越重数值越大。VsPV与VsRPV、VsLPV、VsSPV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6、0.377、0.442。PVFV与RPVFV、LPVFV、SPVFV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2、0.334、0.370。结论: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慢性肝炎不同G、S分期相关。动态测定门、脾静脉速度及血流量可以反映慢肝患者肝纤维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肝脏门静脉血流的正确检测,对其变化规律加以分析。方法  42例病人结合肝功能Child Pugh改良法分级标准分组,对各组病人准确量取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pv、upv、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级别组pv、upv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显著 (P<0.05 ),而rpv的流速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Vpv与Vupv差异无显著性 (P>0.05 ),Vpv与Vupv,Vupv与Vrpv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05 );Qpv的各级别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Qpv,Vpv,Vupv在不同级别门脉高压症中变化显著,而Vrpv变化略显迟钝。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2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观察晚期高位胆管癌患者的门静脉血流改变及其致的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3例术中活检确诊为晚期不能切除的高位胆管癌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静脉血流情况,同时检测肝功能,了解静脉血流改变及其所导致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晚期高位胆管癌患者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不断加重,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尽管经内引流后总胆红素不断甚至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因六 供不足,肝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