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病毒性脑炎血D-二聚体水平变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D -二聚体在血中含量变化 ,了解急性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 8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清晨空腹静脉血 ,用ELISA测D -二聚体含量 ,并与 2 8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急性病毒性脑炎D -二聚体含量急性期为 (0 4 16± 0 15 6 )mg/L ,恢复期为 (0 2 0 8± 0 10 2 )mg/L ,二者比较 P <0 .0 1,差别有显著性 ;对照组为 (0 182± 0 0 92 )mg/L ,与急性期比较P <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 ;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存在高凝状态 ,D -二聚体水平对高凝状态的检测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阿昔洛韦滴眼液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 70例病毒性角膜炎病人 ,4 0例用阿昔洛韦滴眼液 ,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 8±s15 )a ;30例用利巴韦林滴眼液作为对照 ,男性 13例 ,女性 17例 ,年龄 (4 5± 16)a ,2药均每次 2滴 ,每日 5次 ,2wk为一个疗程。评价其症状体征的改善率、总积分改善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 7d后症状控制、显效、好转、无效分别为 9,3,8,2 0例和 2 ,7,3,18例 (P >0 .0 5 ) ;治疗 14d后分别为 31,7,2 ,0例和 12 ,9,7,2例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组治疗 7,14d后总评分分别为 (5± 3)分 ,(1.1± 1.4 )分和 (6± 5 )分 ,(2 .6± 2 .9)分 ,均较治疗前 [(10± 5 )分 ,(11± 4 )分 ]明显降低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组治疗 7d时总有效率均为 30 % ;治疗 14d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为 70 % (P <0 .0 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阿昔洛韦滴眼液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的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滴眼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儿病毒性脑炎MRI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患儿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统计患儿MRI诊断结果,计算小儿病毒性脑炎检出率,统计漏诊、误诊情况,同时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特征。结果:MRI检出小儿病毒性脑炎脑内病灶67例,检出率为83.75%(67/80),其中12例(15.00%)患儿漏诊,1例(1.25%)患儿误诊。MRI影像特征:可见脑内病灶及异常信号(T1W1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病灶形态呈斑片状、大片状及脑回状,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少量患者范围或大小不对称。结论:MRI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且存在影像学表现特征,可为该病临床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4.
因胃平滑肌母细胞瘤破裂腹腔内出血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急症手术很罕见,少见报道,现将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王××,男,75岁,因脐周痛2天,右下腹痛1天就诊。病人2天来腹痛以脐周为主,恶心未吐,近1天来右下腹痛为著。不发烧,大小便无异常。查体:T36.5℃,P76次/分,R21次/分,BP20/10kPa。一般检查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软,无肌紧张,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为著,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腰大肌征(±),闭孔试验(-),肠  相似文献   

5.
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星形细胞瘤和脑炎中的显示特征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回顾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MRI、DWI进行检查的33例星形细胞瘤和3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对2组患者的DWI显示进行分析,并对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值、rADC值进行分析。2组患者MRI表现有显著性区别;星形细胞瘤的ADC、rADC值分别为(1.55±0.37)×10-3 mm2/s和(1.86±0.62)×10-3 mm2/s,显著性高于病毒性脑炎的(1.07±0.29)×10-3 mm2/s和(1.31±0.35)×10-3 mm2/s,P<0.01。毒性脑炎和星形细胞瘤患者DWI的表观和相对表观的扩散系数ADC、r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佐治小儿昏迷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 1996年 9月至 1999年 6月应用纳洛酮佐治小儿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昏迷 2 4例 ,取得一定疗效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将同期住院的不同病因昏迷患儿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2 4例 ,其中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2个月~ 12岁 ,平均 (4 .2± 1.2 )岁。浅昏迷 18例 ,深昏迷 6例。病因学分类 :病毒性脑炎 11例 ,化脓性脑膜炎 5例 ,结核性脑膜炎2例 ,颅内出血 3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1例 ,中毒 2例。对照组 2 4例 ,其中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个月~ 12岁 ,平均(3.9± 1.4)岁。浅昏迷 16例 ,深昏迷 8例。 2 4例中 ,病毒性脑炎 13…  相似文献   

7.
苏慧霞  陈艳  杨欣 《安徽医药》2020,24(1):20-23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康复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伴植物状态病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儿童医 2014年 8月至 2017年 12月收治重症病毒性脑炎伴植物状态病儿共 127例,其中生命体征稳定出院但机体功能 4周内未完全恢复、后再行促醒康复干预共 71例设为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后直接行促醒康复干预共 56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植物状态分级、植物状态评分、脑电图评分、脑干诱发电位评分、随访 GFMF评分及随访韦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植物状态评分[(473.71±70.16)分,(523.70±61.26)分]、脑电图评分[(4.51±1.10)分,(4.93±1.36)分]及脑干诱发电位评分[(4.93±1.36)分,(3.80±1.02)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3.60±0.81)分,(1.32±0.40)分];[(4.05±0.94)分,(2.41±0.67)分];[(4.20±1.01)分,(3.12±0.85)分]、治疗前观察组[(326.53±30.34)分,(473.71±70.16)分,(523.70±61.26)分](P<0.05);同时观察组随访 3个月、 9个月的 GFMF评分[(6.75±1.38)分,(78.59±6.50)分]和韦氏评分[(51.43±5.90)分,(98.63±16.2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8±1.44)分,(62.43±5.06)分;(48.38±5.67)分,(85.06±12.05)分](P<0.05)。结论早期促醒康复干预用于重症病毒性脑炎伴植物状态病儿可有效改善意识状态,提高肢体活动功能,并有助于促进认知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8.
本院儿科近5年来共收治低血糖症10例,其中3例以嗜睡为主诉而误诊,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男,2(2/12)岁,以“嗜睡一小时,呕吐二次”清晨急诊.平素体健.查体:嗜睡状,面色苍白,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可,呼吸浅促,颈软,心肺阴性,肝肋下0.5cm,四肢肌张力正常布氏征、巴氏征、克氏征可疑,血电解质正常,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血色素112g/L.初步诊断:病毒性脑炎.例2,男,3(7/12)岁,以“发热,咳嗽四天,嗜睡两小时”清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病毒性脑炎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婴幼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20例,精神改变(包括嗜睡、烦躁、易激惹)20例,呕吐8例,咳嗽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例,病理反射均阴性。17例在本科做腰椎穿刺诊断为病毒性脑炎,3例转上级医院腰穿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治疗2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20例中夏秋季起病14例。结论在夏秋季节,对不明原因发热,精神改变的婴幼儿,要考虑到病毒性脑炎的可能,积极做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36例临床与MRI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 36例于 1 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 30例 ,现对其临床与 MRI所见作一分析 ,以探讨 MRI检查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预后估计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均根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男 1 6例 ,女 2 0例 ;年龄 5个月~1 4岁 ,平均 7.2 2± 3.56个月。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 :普通型1 6例 ,首发症状发热、头痛、个别有精神行为异常 ,神经系统多无阳性体征 ;重型 2 0例 ,急性起病 ,以高热、惊厥为首发 ,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个别有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11.
不典型脑出血其临床表现似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毒性脑炎、脑动脉硬化症、神经衰症等。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易造成误诊。本文就 16例不典型脑出血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4 6- 72岁 ,平均 5 9岁 ,误诊时间 1- 7天。7例因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而误诊为脑梗死 ,7例均在清晨起病 ,既往无高血压史。查体 :血压 2 2~2 4 / 13~ 14 k Pa,一侧肢体轻偏瘫 ,无意识障碍 ,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症状加重 ,经 CT扫描示基底节血肿 ,出血量约 10 m l。5例因头痛头晕伴发热而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查体 :T…  相似文献   

12.
陈乐  汪艳  张群威  孙捷  曾耀光 《安徽医药》2016,20(4):740-741
目的 探索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D)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小儿神经科临床收治的27例VE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3例非脑炎患儿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P-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P-D(13.01±1.43)μg·L-1、脑脊液SP-D(13.39±1.61)μg·L-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VE患儿恢复期血清SP-D(15.10±1.69)μg·L-1、脑脊液SP-D(15.87±1.72)μg·L-1与急性期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VE患儿恢复期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5.93±1.83)×106·L-1及脑脊液蛋白含量(0.23±0.02) g·L-1与急性期时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 SP-D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对诊断病毒性脑炎及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中毒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病例.结果:患者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学、细胞学及病毒学检测未见异常.首诊为病毒性脑炎.后经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连用10~14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为(1.6±1.3)d,昏迷转醒时间为(1.8±1.1)d,治愈19例,治愈率为63.33%;对照组退热时间为(3.3±1.6)d,昏迷转醒时间为(3.4±1.5)d,治愈9例,治愈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与阿昔洛韦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 5 3 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未合并感染的 5 19例患者中 2 82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组 ) ;2 3 7例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B组 )。A组院内感染率 11 3 %明显低于B组 18 9%的院内感染率 (P <0 0 5 )。A组中发生院内感染者抗生素使用时间 ( 14 1± 8 3天 )明显长于无感染者 ( 10 4± 5 6天 ) (P <0 0 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霉菌感染率 (P >0 0 5 )。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减少院内感染有一定作用。抗生素使用应早期、短程 ,限于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原因。方法搜集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脑动脉炎三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小儿病毒性脑炎65例,误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4例,误诊为小儿脑动脉炎21例,以上误诊患儿共120例全部误治。结论目前儿科临床工作中误诊误治情况仍较严重。儿科医生应持严谨、科学工作作风,严格遵照诊断标准,努力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脑炎的精神障碍属器质性精神病,又称感染性精神病(infectious psychosis)。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发病无地区性及季节性,近2/3病例伴精神障碍,易误诊为其它神经精神疾患。肾病综合征伴发精神异常型脑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学生,住院号:9358。以“反复面部及下肢浮肿8个多月,头痛、精神异常2天”为主诉于1995年元月19日住本院诊治。于8个多月前因发现面部、双  相似文献   

18.
杨沛林 《云南医药》2003,24(3):260-260,F003
患者 ,3 5岁 ,农民。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6天入院。既往体健 ,无溃疡病史。入院查体 :T3 6 5℃ ,P 70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 3 1 /8 0 0kPa ( 1 0 1 / 60mgHg) ,精神稍差 ,急性痛苦面容 ;心、肺检查无异常 ;腹平坦 ,脐周及右下腹肌紧张 ,脐周及麦氏点偏内上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麦氏点轻度压痛及反跳痛 ,肝胆胰脾未满意扪及 ,莫菲氏征阴性 ,右侧闭孔内肌征阳性 ,右腰大肌征阴性 ,叩诊呈鼓音 ,肝浊音界正常 ,移浊 (± ) ,肠鸣 5次 /分 ,无增强及减强。肛门指检直肠前壁轻度触痛 ,指套无血迹。血常规 :WBC1 2 3× 1 0 9/L ,N72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40例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剜除术腔内微创治疗BPH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2011年6月~2012年3月,由具有丰富的TURP操作经验并熟练掌握腔内剜除术的专家教授对40例患者行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统计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年龄(69.00±9.61)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3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律失常2例、肾功能不全2例、COPD 2例、糖尿病9例,2例患者术前2天停用阿司匹林、波立维。术前患者前列腺体积(71.74±37.43)ml,IPSS(22.50±5.74)分,QOL(4.32±0.76)分,最大尿流率(10.47±1.27)ml/s,残余尿量(15.95±29.58)ml,PSA(4.29±2.35)ng/L,术前、术后Hb和Na+分别为(129.45±12.41VS 120.32±16.36)g/L,(141.17±2.70VS 138.19±4.25)mmol/L,术中包膜穿孔2例(5%),无1例输血,未发生死亡、TURS、膀胱损伤、直肠损伤、闭孔神经反射等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44.60±9.30)min,其中剜除时间(19.42±4.77)min,组织粉碎时间(25.17±5.26)min,膀胱冲洗时间(21.92±3.71)h,留置尿管时间(27.50±7.96)h,术后住院时间(4.95±0.95)天。术后1个月时随访,IPSS、QOL、Qmax、PVR分别为:(5.87±1.81)分、(1.65±0.53)分、(19.69±2.22)ml/s、(4.07±12.75)ml;3个月时随访,IPSS、QOL、Qmax、PVR分别为:(5.37±1.51)分、(1.35±0.48)分、(20.92±2.11)ml/s、(1.25±3.10)ml。随访3个月,短暂性尿失禁3例(7.5%),尿道膀胱刺激征激光组5例(12.5%),术后均未出现拔除尿管后尿潴留、长期尿失禁、尿道狭窄、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尿道Urobeam940nm半导体激光腔内剜除术BPH安全、有效,是未来BPH腔内微创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与蒙脱石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65例病毒性腹泻病儿随机分为A ,B ,C 3组 ,每组 55例。口服剂量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L) ,≤ 1a 1/ 3粒 ,1~ 3a半粒 ,3~ 6a 2 / 3粒 ,6~ 10a 1粒 ,10~12a 1.5粒 ;蒙脱石 (M ) ,≤ 1a 1/ 3袋 ,1~ 3a半袋 ,3~ 6a 2 / 3袋 ,≥ 6a 1袋 ;乳酸杆菌制剂 (R) 0 .3~ 0 .6g·次 1。每日均 3次 ,L与R饭后 0 .5h口服 ,M于饭前空腹口服。结果 :A组 (L +M )治愈日数为 ( 1.92± 0 .2 1)d ,总有效率为 10 0 % ;B组 (M )为 ( 3.3± 0 .8)d和 93 % ;C组 (M +R)为 ( 3.6±0 .6)d和 84 % ,3组比较 (P <0 .0 1,P <0 .0 5)。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与蒙脱石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