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ang ZQ  Yang ZQ  Zhu H  Zhou XC  Zheng XQ  Chen J  Jia CF  F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8-28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2001—2005年,50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0·625mm或1·25mm层厚,250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部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左、右冠状动脉CT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9例(0·78%),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0例,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或冠状动脉16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11例,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右冠状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后冠状窦1例),单一冠状动脉2例(单一左冠状动脉和单一右冠状动脉各1例),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结论MSCT能够用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峰  綦书抑  朱静  韩辉 《黑龙江医学》2009,33(3):200-20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1~06间,来我院就诊行CT冠脉成像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患者56例。其中,根据既往史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30例(冠心病组),健康体检无症状者26例(对照组)。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及CaScoring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冠脉钙化积分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412.33±22.35,对照组为68.35±18.43,冠心病组的总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大分支血管的独立钙化积分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的筛选和诊断及病变程度判断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临床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评价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经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受检者资料152例,根据CTA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非钙化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无斑块者为对照组。CT原始数据间隔10%R-R间期在5%~95%R-R间期进行图像重建,利用ADW4.5工作站冠状动脉分析软件测量冠状窦上方约15 mm处升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并测量主动脉弹性。嘱对照组于CT检查后2周内利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内径,记录最大、最小内径值并计算主动脉横断面积。CT和超声检查结束后由专人测量受检者的血压。利用公式计算CT和超声测得的主动脉弹性值,比较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钙化斑块组(43例)主动脉弹性低于对照组(60例)[1.829±0.466(10-5/Pa)vs 3.122±0.782(10-5/Pa)](P〈0.001);混合斑块组(31例)主动脉弹性低于对照组[1.718±0.412(10-5/Pa)vs 3.122±0.782(10-5/Pa)](P〈0.001),非钙化斑块组(18例)和对照组弹性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4±0.433(10-5/Pa)vs 3.122±0.782(10-5/Pa)](P=0.254)。超声和CT测量对照组主动脉弹性值的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997,P〈0.000 1)。结论 MSCT可以客观评价主动脉弹性;冠状动脉出现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者主动脉弹性减低,出现非钙化斑块者主动脉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0.5 s螺旋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冠状动脉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1].本科将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作最大密度投影(MIP)、二维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重建(VR),以探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发现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分别测量和比较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血管内对比剂CT值。结果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剂CT值分别为118.8±54.0Hu、913.7±256.7Hu、403.0±68.2Hu,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MS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脉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原始数据以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并分析变异类型及临床价值。结果 720例受检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患者49例,检出率6.8%。其中冠状动脉瘘2例(4.1%),冠脉发育不良3例(6.1%),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11例(22.4%),心肌桥32(65.3%)例,重复冠状动脉1例(2%)。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多种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的MSCI、冠状动脉的CT表现。结果 MSCT冠状动脉影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率、心律、扫描技术、呼吸、造影剂浓度,重建百分比等。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如能克服及消除某些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的成功在于冠状动脉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位于扫描时期内[1] ,在该扫描期内患者能否顺利完成约4 0s屏气,是保证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视MSCT CA检查术期的护理,患者可安全、顺利完成这一检查,同时得到清晰的影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我们应用Philips公司M×80 0 0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11例疑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10例,即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术后复查1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并支…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狭窄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钙化斑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共发现钙化斑块84个,其中单纯小点钙(直径<0.15cm)16个,局部几乎无狭窄;单纯钙化斑块(直径≥0.15cm)56个,平均直径(0.27±0.09)cm,钙化斑块直径与局部管腔直径之比(C/V值)为0.85±0.33,75%的斑块狭窄程度小于50%,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及C/V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12个,其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关系较密切。结论大部分钙化斑块表现为轻度狭窄,其狭窄程度与斑块直径无关,含钙化成分的混合斑块狭窄程度与混合斑块特点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关系,并确定其重建最佳舒张与收缩期相。方法对连续入选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2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R R间期内以5%间隔行多时相重建,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价分析各冠状动脉主干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心率80次/分以下时,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旋支(LCX)在R R间期的7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心率大于80次/分时,RCA、LAD、LCX分别在R R间期的35%、40%、3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使用DS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时,可根据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当心率80次/分以下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75%左右的舒张期;当心率在80次/分以上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35%~40%的收缩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 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晓敏  陈红  刘斌  周勇  沈云 《安徽医学》2013,34(3):315-318
目的比较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时,不同浓度对比剂以不同速度注射时对血管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选取体质量指数(BMI)为20.20~25.80 kg/m2的患者60例,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流率为4.5 ml/s(碘流量1 575 mgI/s);B组:应用浓度为370 mgI/ml的优维显,团注流率为4.3 ml/s(碘流量1 591 mgI/s);C组:使用350 mgI/ml浓度的欧乃派克,注射速度为4.3 ml/s(碘流量1 505 mgI/s)。分别对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主干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主干近段的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左回旋支的增强平均值均较本组其它血管的强化数值偏小。除左回旋支外,A组其余血管增强平均值均大于C组。B组各段血管的强化平均值均大于相应的A组及C组;除B组与C组患者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的增强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外,A组与C组、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其它各段血管的增强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C组4支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平均值大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和C组、B组与C组4支血管间质量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50 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佳增强效果图像。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浓度及注射速度的优化具有可行性,并能获得更佳的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15.
抽取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53例和中年组47例。DSCTA使用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重建技术,以冠状动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在段的基础上评价冠脉狭窄程度≥50%的各项指标及差异。结果显示,DSCTA对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7.0%、9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中年组冠状动脉狭窄≥50%节段发生率分别为12.6%、9.0%,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8.3%、6.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TA评价老年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1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2.3%、98.0%、88.0%、98.9%;评价中年组的各项指标依次为96.0%、99.0%、90.6%、9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CTA可作为冠心病的有效筛查和评价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各项指标随着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人次冠状动脉搭桥术后6个月~2年患者(共348支桥血管)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观察桥血管近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和吻合口远端引流血管的通畅性。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冠状动脉及桥血管的轴位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348支桥血管中有295支显示通畅,通畅率为84.77%,53个桥血管有狭窄,10个桥血管闭塞,闭塞率为2.87%,5例桥血管内有支架。【结论】64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搭桥术后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日至9月1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CCTA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且不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1963例(2728处病变)。根据CCTA提示的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804例)和稳定斑块组(1159例)。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平均随访(27.4±2.3)个月,易损斑块组MACE发生率高于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0.8%和2.3%,P < 0.01),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易损斑块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HR)为5.022(95% CI:3.254~7.751,P < 0.01)。亚组分析提示,易损斑块未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及以下)和易损斑块服药组(服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3个月以上)MACE发生率分别为17.0%和5.8%,易损斑块未服药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HR=3.149,95% CI:1.987~4.992,P < 0.01);而稳定斑块组未观察到此差异(HR=1.721,95% CI:0.798~3.712,P>0.05)。结论: CCTA提示临界病变含有易损斑块的患者危险性更高,而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易损斑块,对稳定斑块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5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125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7例,其中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8例,左旋支缺如2例,冠脉开口于升主动脉1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瘘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