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内镜下用ABD球囊扩张贲门狭窄处,根据病人反应及镜下情况决定扩张进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9例病人随访1~2年,近期疗效100%,1年症状缓解率94.4%(17/18),2年症状缓解率88.2%(15/1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本比较四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即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球囊扩张以及肌切开术的疗效,用于选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5例,分为两组,其中18例行球囊扩张术(扩张组),17例行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测量食管钡餐摄片的钡柱高及宽。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术后1周、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术后6、12个月联合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单独球囊扩张组(P〈0.05)。两组治疗后食管钡餐摄片观察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术后1周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联合组和单纯扩张组间食管排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远期疗效优于单独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本文比较四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即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球囊扩张以及肌切开术的疗效,用于选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食管动力的变化。方法对2001-01—2005-12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治疗,并进行症状评分、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测压检查。结果经内镜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最大宽度明显减小(P<0·01);LESP及LESRP明显降低(P<0·01),LESRR明显升高(P<0·01),LESRR与LESP高低无关;食管体部均表现为无效低幅收缩,未恢复推进性蠕动波。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食管动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贲门失弛缓症在胃镜下气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行X线食道吞钡,常规胃镜检查,并都确诊为功能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前流质饮食1天,禁食12小时以上,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安定针)、咽部麻醉。由胃镜活检孔插入导丝,退出胃镜,沿导丝将涂有甘油的球囊。(为低顺应性聚乙烯囊),送入过贲门口处于气囊的中央部。由助手向囊内注气,使囊内压逐渐达到10—15psi,维持1—2分钟,间隔2—3分钟后再扩张,共2—3次;退出胃镜和球囊,再插入胃镜观察扩张出血情况及有无穿孔。并与外科肌切开术作比较,从而得出何者更具优点。结果 21例患者中,其中一例因球囊直径选择过小(14mm)而疗效欠佳行第2次扩张后临床症状消失外,其余5例一次既近期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术中轻度恶心和胸痛,术后第1—2天轻度胸痛外,余无不适,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扩张治疗与外科肌切开术均是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外科肌切开术组织创伤大,病人痛苦重,经费开支大,术后胃食管反流等不足之处。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气囊扩张术优于外科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分为球囊扩张、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及Heller手术3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计分和钡餐检查中食管宽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胸痛和反流症状的计分以及食管钡餐检查食管最大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3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张组和Heller手术组各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并发症,肉毒杆菌毒素组无并发症发生,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超声胃镜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85例,术后定期观察病情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85例患者行扩张治疗2周后,除4例患者因进食梗阻再次进行扩张外。余81例患者逐一随访临床分级均为0级,患者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全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5.3%。扩张2月~1年后复查,又有5例又出现吞咽困难,临床分级为Ⅰ级,余病例均无复发,临床分级为0级,治疗有效率为89.4%。结论球囊扩张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以了解其疗效.结果:81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均较扩张前明显改善,随访0.5-5 a,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费用低、痛苦小,是贲门失弛缓症较为理想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治疗前后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前后进行食管测压,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扩张疗效的关系。方法: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7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钡餐、内镜和食管测压确诊,并在确诊后行气囊扩张。17例扩张治疗前、治疗后3天以内及3月,10例治疗后1年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测压指标。结果:(1)扩张后患者的下状明显改善,且持续1年(P〈0.01)。(2)扩张后3天及3月LESP  相似文献   

11.
对1例中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于超细胃镜直视下应用食管球囊预扩张一次的基础上,将胃镜插至胃底反转对球囊定位后再次扩张.扩张口径满意,无穿孔;症状缓解,随访1mo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杨小梅 《内科》2010,5(2):218-21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失贲门弛缓症的术后护理进展。方法对32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行术前、术中,特别是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应用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3次后成功率100%,无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失弛缓症方法安全有效,为患者延长寿命,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休息及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治疗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常受情绪影响,但情绪因素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近1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完成扩张治疗的34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通过发信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诱因和症状加重原因、症状以及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共收回问卷166份,应答率为47.8%。发病有明显诱因者占63.9%.其中受情绪影响51.2%,过度劳累21.1%,工作压力15.7%,应激事件15.7%;症状加重有明显原因者占62.0%.其中受情绪影响48.8%,过度劳累27.7%,应激事件15.7%,工作压力12.7%。扩张治疗后,患者8项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但各维度生活质量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可诱发、加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症状。扩张治疗可使患者的食管、气道等症状明显改善,并有维持疗效的作用。但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生活质量仍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经胃镜球囊扩张治疗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食等。我们对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胃镜下定位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于扩张术前后测量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残余压力(LESRP)和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研究扩张前后下食管括约肌动力学特征及其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使用特制气囊行气体加压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已日趋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我们通过内镜直视下食管下段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治疗了38例症状性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勿需X线透视。使用改良Gruntizig型气囊(微孔30mm)在贲门部加压扩张成功地治疗了38例晚期失弛缓症。其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年龄13~52岁。每例患者扩张3~5次。38例共行137次扩张。平均每例3.6次。充气压1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开胸Heller手术、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消化内镜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探讨贲门失弛缓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4组: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18例;开胸Heller手术21例;消化内镜下球囊扩张22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和各组有效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食管末端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胸腔镜组为94.4%、开胸组为95.2%、球囊扩张组为63.6%、肉毒素注射组为55.0%,Heller手术较消化内镜下治疗更为有效(P〈0.05)。结论Heller手术治疗效果较球囊扩张及肉毒素注射为佳,胸腔镜辅助Heller手术较开胸Heller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经内镜水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姚兴廉我院自1992年9月至1993年6月诊治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通过观察内镜水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观察食管钡剂排空和评价疗效。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贲门失弛缓症7例,男2例,女5例;年龄25岁~48岁...  相似文献   

18.
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评价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价值。64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接受气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前26人(40.6%)不能进某些固体食物,38人(59.3%)只能进半流质,1人(0.01%)只能进流质。每周气囊扩张食管下段及贲门部一次,4次为一疗程。第一次气囊扩张治疗后,54人(84.4%)吞咽田难症状消失,第二次气囊扩后64人(100%)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及LESP、LESRR均有改善。结论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张泰昌沙忠芬张丽萍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顽固,一般保守治疗多难以奏效。我院应用气囊扩张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0年11月~1995年3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57例,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