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紫精聚合物的功能,包括电子转移催化剂、电致变色性或光致变色性、电极修饰、液晶行为、导电性及光机械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对手性苯基吡啶、苯基嘧啶类液晶共十九个化合物进行了电子轰击质谱和化学电离质谱测定,讨论了它们的质谱特征和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液晶聚合物网络的新进展。包括液晶热固体、液晶弹性体和液晶互穿网络。介绍了各种网络的合成、主要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将向列型液晶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对丁基苯甲酰氧基苯(MN)单体和柔性丙烯酸丁二醇双酯(MC)交联剂接枝到含氢硅氧烷链上,交联剂的摩尔分数由0 至21.6%,记为液晶弹性体P1~P8 .通过热分析、偏光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液晶弹性体P1~P8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所有液晶聚合物P1~P8均呈现向列型液晶丝状或纹影织构,液晶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清亮点(Ti)随交联剂(MC)在链中浓度增加而降低.当交联剂含量为14.4%时,弹性体P7聚合物显示出类似橡胶一样的弹性.所有液晶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均较好,质量损失5%时的热失重温度均在370 ℃以上.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聚糖液晶溶液,并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分别对液晶织构、黏度、相转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呈现典型的胆甾相液晶织构;其溶液黏度随浓度及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符合高分子液晶溶液的变化规律;在DSC升、降温曲线上分别存在吸热峰和放热峰.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界面缩聚法合成聚对氧化偶氧苯酚酯系列热致性液晶高分子。并用DSC,X-光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对其结构和液晶相进行了表征与研究。观察液晶态织态结构,计算液晶态时分子链间距,并观察聚合物取向液晶态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 十二烷基 3 甲基咪唑([C12mim]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混合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各向异性的层状液晶;降低温度导致层状液晶相转变成特殊的螺旋网络织构的液晶,圆二色光谱测定表明该螺旋织构的液晶具有手性。咪唑类离子液体是形成这种特殊螺旋织构液晶的主导因素。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包括氢键网络、π π相互作用、表面活性剂烷烃链间的疏溶剂作用以及带相反电荷的极性头基间强烈的静电力是液晶形成的重要驱动力;而低温下随着分子热运动的减弱,组分间的氢键和π π相互作用形成并能稳定存在是形成螺旋网络织构液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单纤维电子强力仪对一类新型的聚酯醚液晶弹性体的相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共聚物性能同硬段含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这类嵌段共物由于产生微相分离而兼具橡胶弹性和热致液晶性,它们的拉伸强度为10~42MPa,弹性模量为5~30MPa,断裂伸长率为200~320%。  相似文献   

9.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用聚合分相法,在E-7液晶中掺入二色性液晶分散蓝,制成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测定了它的光电性能。与不加二色性染料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比较,膜对比度提高,响应时间τon保持不变,松驰时间τoff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一种新的液晶高分子-丁酸壳聚糖液晶的织构。丁酸壳聚糖能溶于十多种溶剂中形成胆甾型液晶相。指纹状织构是主要织构,此外还观察到鲜偏振场织构、滴状织构、平面织构和条带织构等,与纤维素衍生物的液晶态结构很相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共8个文题液晶化合物。其中,中间体对烷氧基苯酚产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对关键中间体对氯联苯的合成方法作了较大改进,产率提出到了20%,批料合成量提高了10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确证了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的相变温度。并通过混合配方,得到温度显示范围较宽的热变色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液晶化合物——对-(丙烯酰氧乙氧基)-苯甲酸-对′-硝基苯酯(NPAEB),其液晶相温度范围为35~78℃。研究了NPAEB在液晶态下的自由基聚合动力学,并与液态下的自由基动力学进行了比较,液晶态下的聚合活化能为47.9kJ/mol,而液态下为108kJ/mol。氧气对液晶态下的自由基聚合也存在着缓聚作用。NPAEB的聚合物为一液晶玻璃,其T_g=3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共8个文题液晶化合物。其中,中间体对烷氧基苯酚产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对关键中间体对氯联苯的合成方法作了较大改进,产率提高到了20%,批料合成量提高了10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确证了文题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的相变温度。并通过混合配方,得到温度显示范围较宽的热变色液晶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 )-对烷氧基苯甲酸-对′2-甲基丁氧基苯酚类液晶的物理性质,其中烷基为C_8H_(17)—C_(12)H_(25)的液晶呈手性近晶C相(S_(m.c)~·),具有铁电性质,常称为铁电液晶。本文简述了S_(m.c)~·相出现铁电性的原因,测量了它们的电滞回线、自发极化强度P_s、居里温度T_c以及介电系数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对玻璃态胆甾相环硅氧烷液晶中分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硅氧烷液晶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或以上)对其进行长期的热处理过程中,高度柔性硅氧烷主链链段的运动为介晶基元的运动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将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加热到清亮点温度以上,该液晶由各向同性流体迅速冷却时,只形成取向有序排列;含有对-烯丙氧基苯甲酸胆固醇酯(手性小分子液晶)的玻璃态环硅氧烷液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辊压取向处理时,形成树枝状分叉的粘性指延结构,常温辐照不会破坏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前有多种制备嵌段液晶共聚物的方法,采用大分子引发剂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方法简单且易于实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综述了由大分子引发剂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湿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对苯二甲酰氯,二甲基联苯胺和己二醇为单体的芳酯族液晶聚酯酰胺。用DSC,X光衍射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该系列聚酯酰胺的热致液晶行为,确认了二甲基联苯胺单体用量在20%(mol)的情况下,所得聚酯酰胺仍为向列型液晶聚合物。由于聚酯酰胺分子间聚酰胺链段之间的氢键作用,随着二甲基联苯胺用量增加至60mol%时,所得的聚酯酰胺己无液晶转变温度,其液晶区间即从熔融温度直至分  相似文献   

20.
超分子液晶结合了超分子化学和液晶两者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简述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液晶概念的基础上,对非共价键结合包括氢键型、离子型和金属络合型的超分子液晶结构和研究现状作了简介,并对超分子液晶常用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