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相似文献   

2.
"生命在于运动"。有动必有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练身,静练心。古人云:"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动态"运动是运动,"静态"运动也是运动,运动应分动、静两种。世人知动态运动者多,而知静态运动者甚少。动态运动是"肌肉"的运动,是"自外而内"的运动;静态运动是神经及血液系统的运动,是"自内而外"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6):323-324
中药中有动静之分,动者能行,多气薄辛香而攻走;静者能守,多滋腻味厚而补守。遣药用方时应掌握药性动、静的不同,把握药物的动静变化,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又或动静相因,以做到动静相宜,体现用药动静走守之奥妙。  相似文献   

4.
名医名言     
《中医药通报》2008,7(3):42-42
药性有刚柔:刚为阳,柔为阴,故刚药动,柔药静。刚而动者其行急,急则迅发而无余,其起疾也速,其杀人也亦暴;柔而静者其行缓,缓则潜滋而相续,其起疾也迟,其杀人也亦舒。无识者,好为一偏,其害不可胜言。而中立者,因有牵掣之说焉。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动静辨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陕西中医》1989,10(7):303-304
中风发病急,证情复杂,可呈“动”、“静”两种不同类证。根据亢害承制理论,治则应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作者认为,从微观病机入手,以虚实动静为总纲,指导中风病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日趋老龄矣。慕矍铄,论延寿,非仅话题,尤多力行。性静或坐练气功,喜动或习五禽戏。有长者尝笑谓余日:“静者岂非坐以待毙,动者戏若垂死挣扎:人生大限,孰能却之。  相似文献   

7.
信玉琼  何正显 《陕西中医》2003,24(3):261-262
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认为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 ,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运动是绝对的 ,永恒的 ,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 ,暂时的 ,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祖国医学通过长期医疗实践总结认为 ,动与静 ,反映在生理上 ,动者 ,活动、流动、运动是也 ;静者 ,静止不动、平缓慢倦是也。反映在病理上 ,动多操动张扬 ,静多呆滞壅涩。在处方用药上 ,多以动为主 ,动静结合。这说明祖国医学在很早就具有了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并用以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和养生──我国传统养生学理论研究之一杭州大学翁士勋以和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历代养生家大多提倡之,他们认为养生不能单以动养生,也不能单以静养生。动与静是一对哲学范畴。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他们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工具,运用阴...  相似文献   

9.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句的注解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如《素问注释汇粹》[1]认为:"道,即规律、法则。天地之道,即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张介宾注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相似文献   

10.
<正>洁古《此事难知》有曰:动而得之曰中热,静而得之曰中暑。此言不能无议。夫中热、中暑,均自夏月感受之热邪也。故中暑即是中热,初无有分,但其得之则有别者。如行人、农夫,奔走劳动于道途田野之间,此时热气充斥,一时昏闷猝倒,此谓中暑,即谓中热,是皆动而得之者也。若静而得之者,如安逸之人,乘凉于大厦高堂、凉亭水阁,一时阴寒之气遏郁,周身之阳气不得舒越,而肌肤粟栗、头疼、发热,此是夏月感寒病,而不得以中暑名之也。中暑者,中天令之热邪,岂有  相似文献   

11.
常清静之妙对《常清静经》一文之体悟施镇淮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自动,有静。天清,地浊;天空,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  相似文献   

12.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8,29(3):203-207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就是太极拳。这是250年前对太极拳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这立论是有外延、内涵的辩证的两句话。即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外延是太极拳动法,内涵则有形与质,形体的组成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动静说     
要知动静于人,不可勉强,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皆人之情也。更如静中亦动观书,动中亦静垂钓,无论动静,总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14.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张介宾解释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故阴阳为天地之道也。”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阴可变为阳,阳可化为阴,然而变化虽多,无非阴阳之所生。”阴阳学说源于《易经》,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我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未分家时的典型产  相似文献   

16.
观鱼健身 医学家研究发现,金鱼、热带鱼除观赏外,还有新的妙用。让高血压患者观赏金鱼、热带鱼能降低血压,因为当看着鱼缸中五彩缤纷的金鱼、热带鱼在水中怡然自乐时,病人的神经也随之慢慢松弛下来,心清轻松愉快,血压也随之降低。 钓鱼健身 垂钓时心平气和,全身贯注,是使肌肉和神经松弛的有效手段。时尔舒展筋骨,时尔静静等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同做气功;加之大凡能够垂钓的地方都环境幽静,空气清新,负离子大量进入人体,有利于疾病康复。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者尤宜垂钓。 养花健身 家庭养花对精神和情…  相似文献   

17.
杨锋 《气功》2009,(10):954-955
在养生健身方面,有“动”与“静”两种观点。“动”态养生观者强调运动锻炼,还有工作时多思考、多与社会接触等等;“静”态养生观者提倡静坐,包括精神恬淡、寡欲,饮食提倡素食、节食等。两者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动”与“静”两者无优劣之分,也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中医动态平衡论的治法之一,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互生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临床应用以"静"制"动"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肢体痉挛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筋与骨、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在慢性筋骨病的诊疗过程中被广泛运用,而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原则就是其最经典的体现和运用。但在慢性筋骨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对于筋骨孰先孰后的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参照物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以"以骨为先"立论,从古代哲学家对动与静的认识、筋骨生理状态下的动与静、筋骨病理状态下的动与静、慢性筋骨病诊疗中的动与静及慢性筋骨病康复中的动与静5个方面,探析了以静制动原则在慢性筋骨病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阳性善动,阴性则静,静则沉,动则浮。由静而动谓之升,由动而静谓之降,升降浮沉一周,则中气升。中气者,生物之生命也。由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脏腑之气升降相因,协调平衡为用,五行之气更迭有序,交节和平为顺,故五脏特性外象于五行之性,五行之气内应于五脏之气。气的运动生成变化或节气交替,均会导致人体机能变化,若协调相应失常,从而可致"交节病"。王道坤教授善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倡导"平阴阳,调六气",重视天人一气论,在临床上解决"交节病"疑难杂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