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与他汀类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细胞外大量老年斑(SP)形成及神经元缺失。β-淀粉样蛋白(Aβ)是SP的核心物质。当Aβ生成增加,自发快速聚集形成β-片层折叠结构,进而形成Aβ纤维大量沉积后导致SP发生。Aβ在AD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起始及枢纽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脑Aβ的生成与胆固醇的量有关。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R)的抑制剂,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Aβ的生成。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胆固醇与他汀类药物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婷  董克礼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1080-108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最多的国家。A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主要侵犯大脑皮质神经元,引起痴呆的变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代谢产物β-淀粉样蛋白(Aβ)的过量产生是AD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Aβ的治疗药物中,Aβ聚集抑制剂和降解促进剂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代谢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是Aβ瀑流学说:由于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代谢紊乱,产生了过量的Aβ42,后者迅速聚集形成寡聚物,启动了Aβ瀑流效应,造成了Aβ的沉积,形成老年斑.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胆固醇在Aβ的产生和异常沉积过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Aβ对胆固醇调节也有反馈作用,探讨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助于AD发病机制的阐明.而与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的因素,如载脂蛋白E、调节胆固醇代谢的药物等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铁死亡是一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新型细胞调控性死亡方式,其中包括AD。铁死亡的核心过程是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死亡,而脂氧合酶(LOX)在介导脂质过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脂质机制/途径的失调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AD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OX与AD的关系密切,LOX表达水平在AD患者大脑中升高,对β-淀粉样蛋白(Aβ)及Tau蛋白代谢、突触完整性及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本文旨在分析LOX在铁死亡驱动AD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包括LOX的代谢过程、LOX与AD的关系、LOX抑制剂对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神经炎性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相关研究表明,胆固醇代谢异常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脑内神经元胆固醇水平增高,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增加,而Aβ的生成和聚集在AD的发病中起核心作用[1-2]。高胆固醇血症是发生AD的危险因素[3-4]。因此,人们对外周血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在大脑细胞外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是AD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有效地清除大脑产生的Aβ,但AD患者脑内的Aβ产生和清除失衡,使脑内Aβ量增多,最终形成老年斑。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缺血与散发性AD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β清除的减少是AD脑内Aβ聚集的重要原因。那么脑缺血是否也会通过影响大脑中Aβ的清除机制,致使脑内Aβ聚集,产生AD特征性的病理损害及临床表现?我们就脑缺血与脑内Aβ清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人格及行为损害为主。AD主要的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元突触功能异常及椎体细胞丢失。研究显示90%以上的AD患者均存在血脑屏障(BBB)损伤〔1〕,Aβ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而引起BBB破坏可能是AD新的特征性病理改变〔2,3〕。1 BBB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症(Senile Dementia),是一种隐匿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病因机制十分复杂,有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胆碱能系统失调、突触受损、中间神经元异常和脑网络异常等机制,本文着重阐述以上机制对AD发生发展的影响。1 AβAβ由淀粉样蛋白的前体(APP)正常代谢生成,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胆固醇诱发老龄雌兔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表达,初步探讨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及雌激素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酶标比色法动态监测各组实验动物血脂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β免疫斑块,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方法分别测定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雌激素高胆固醇组、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组第8周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与高胆固醇雌激素组、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组大脑皮层出现明显Aβ沉积;APP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可能通过上调APP的过度表达来诱发Aβ过度生成,雌激素具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雌激素抑制高胆固醇诱导的APP的表达,进而抑制Aβ的生成,对A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裘晟  董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0):1443-1445
老年性痴呆(AD)是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最主要是老年斑中大量β淀粉肽(Aβ)沉积,Aβ被认为在AD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早老素等遗传基因的突变、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引起的细胞骨架改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细胞内钙代谢紊乱、免疫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学说和神经细胞凋亡等学说.电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细胞和组织的电学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生物电现象以及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电活动的相互关系.微电极技术是现代神经电生理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从神经元(群)水平上获得生物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并据此从微观水平研究AD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微电极技术对AD的研究进展以及中药对AD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出现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和由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而形成的纤维缠结(NFT)以及神经元的缺失,但在部分AD病人中,NFT现象并不明显。而且NFT在许多疾病中均存在。此外Ap亦可通过多种途径上调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药干预β淀粉样肽生成、代谢及其毒性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它以细胞外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元大量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自1985年Masters等发现β-淀粉样肽(Aβ)是SP的主要结构物质以来,人们对Aβ做了大量研究,Aβ在各个特征病理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Aβ的沉积是AD病理的始发因素和中心环节,Aβ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生发展的共同通路.因而,抑制Aβ的生成,促进Aβ的清除,降低其毒性和对神经元损伤后的修复等方面成了AD药物研究的重要靶标.实验研究显示中药在防治AD中有一定的作用趋势,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下面将近年来中药对Aβ生成、代谢及其毒性影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病于60岁以后,85岁以上患病率可高达25%~30%~([1]).其显著的病理特征之一为患者脑内产生由42个氨基酸构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研究发现Aβ可能是AD发病机制的起始因素和关键环节~([2,3]).因此减轻脑内Aβ的负荷,阻止和逆转Aβ的纤维化和沉积成为预防和治疗AD 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来,免疫治疗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大量研究发现AD发病和胶质细胞密切相关,胶质细胞在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AD疾病早期,它们可局限、分解、吞噬β-淀粉样蛋白(Aβ),阻止Aβ聚集和沉积,维护中枢细胞微环境如转运兴奋性氨基酸、清除自由基等发挥脑保护作用.随着疾病进展,胶质细胞本身受到损伤,不但不能发挥保护作用,反而释放各种有害因子,参与氧自由基形成及兴奋性毒性作用,加重神经元损伤.同时,激活的星形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本身也会产生β-分泌酶即淀粉蛋白前体β位分解酶1(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BACE1),分解淀粉前体蛋白(APP),产生Aβ.Aβ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Aβ是一种由APP剪切而成的肽,Aβ是在BACE1蛋白切割酶作用下形成的[1].最新研究发现,缺乏BACE1的动物甚至在APP过量表达的时候都不能产生Aβ肽.大量研究表明抑制BACE1表达,AD就会得到控制.因此,BACE1倍受医学界的关注,成为研究AD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方法采用 β- 淀粉样肽(Aβ)大鼠侧脑室注射制作AD动物模型。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AP-2的表达。结果Aβ脑室内灌注造成Aβ沉积的AD模型在行为学和病理改变上一定程度地模拟了AD,AD大鼠海马区MAP-2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显著下降,MAP-2蛋白荧光检测发现AD大鼠海马区MAP-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在AD大鼠海马组织中MAP-2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身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健康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免疫特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09例AD患者和142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对Tg2576小鼠大脑切片进行免疫染色,并进行半定量的组织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TAPIR)测定。通过免疫沉降法,TAPIR阳性和阴性血浆分别与人工合成的Aβ和AD大脑抽提颗粒(FAβ)进行免疫沉降,沉降物经过电泳、转印迹,最后被6E10标记。结果 自身抗Aβ抗体频繁出现于AD患者(44.9%)和健康老年组(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与AD患者的痴呆程度和自然病程无关;它们与Aβ40和FAβ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与Aβ42亲和性力弱。结论 自身抗Aβ抗体不能作为AD的生物学诊断标志,也不足以影响AD的临床症状和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表现为进行性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其病理特征:大脑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SP)和细胞内Tau蛋白过磷酸化引起神经纤维缠结(NFTs)形成。许多学者〔1〕认为,Aβ对AD病理形成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β的产生、代谢及毒性对AD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Aβ与AD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是由多因素所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主要病理学特征为β样淀粉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由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原缠结。研究表明,在AD患者中,代谢减退早于认知功能障碍及这些病理改变[2]。而人体内的能量代谢主要来源于糖酵解。当糖酵解功能下降时,大脑会通过减少突触密度及产生高糖基化合物以加重AD症状,不仅如此,糖酵解途径与上述AD病理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大脑中淀粉样斑块(淀粉样前体蛋白的β样剪切)和神经纤维缠结(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近年来,为了深入探讨AD患者记忆和认知缺陷的发病机理,许多研究者试图寻找与AD病理发展相关的早期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脑衰反应调节蛋白(CRMP)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成人和婴幼儿大脑中的蛋白,而且伴随着AD的病理发展,CRMP2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磷酸化.现就CRMP2的生理作用与AD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AD的认知障碍症状以及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有关,如Aβ蛋白沉积、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以及脑萎缩等。然而,高血压对Aβ代谢有何影响,目前仍不清楚。动脉硬化可能是介导高血压患者Aβ代谢异常的重要环节。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硬化和脑部Aβ的含量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