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灸在脑病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其起效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脑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为针灸治疗脑病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本文就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动物活体脑成像技术,对其在针灸脑病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成像特点、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与展望,以期为针灸治疗脑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助力针灸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小动物活体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in vivo imaging,OI)技术是采用生物发光与荧光两种方式,利用高灵敏度的光学检测仪器直接检测动物活体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利用该技术可以检测活体动物体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炎症的发生、特定基因的表达和药物作用效果等等[1]。OI相对于其它成像方式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US)、磁共振(MRI)、核素成像(PET/SPECT)而言更加侧重于功能成像[2]。由于在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在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应用思路及前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回顾与分析基因芯片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有关经脉脏腑相关研究成果.结果:基因芯片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可应用于高通量基因表达平行分析、大规模基因发现及基因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和基因组研究等,特别在表达谱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须从多学科、多系统、多方位、多环节、多水平进行立体交叉研究,使之更具系统化、序贯化,而基因芯片技术应用特点可适应这一需求.结论:基因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全面推动经脉脏腑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传感技术在针灸推拿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状况,结合笔者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设想和看法,目的为拓展传感技术在本学科的应用与研究,并为本学科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作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系统归纳了流行于美国的传统中医针灸的经络腧穴按诊、日本针灸的腹诊、欧式五行体制针灸的夫妻脉诊、针灸物理医学的肌腱带按诊及肌反应测试术等不同针灸流派按诊现状、特点及源流。在分析美国各针灸流派均重视按诊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按诊反馈检测的诊疗互动机制不仅是美国针灸以人为本、身心并治的个性化诊疗特性的重要体现,亦是对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中医诊疗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称。Kary Mulls在1985年发明了这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其原理是根据DNA在细胞内复制碱基配对的原则,在体外的反应体系内加入模板(目的DNA)在3个不同温度下完成变性、复性、延长三个步骤,在一个称为热循环仪的自动装置中,反复循环30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激光多普勒技术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综述相关文献,从激光多普勒原理,针灸经络原理,以及激光多普勒技术在针灸、经络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论述其优越性及尚需改进之处。结果:激光多普勒技术在针灸、经络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结论:激光多普勒技术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22篇。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传统针灸学如何向前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针灸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要求教师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对传统针灸学临床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我们采用以现身人体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法[1-2],由老师启发学生,在针灸腧穴课堂教育中进行了尝试.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和交往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了循证医学的背景、概念,指出了循证医学在针灸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提高针灸科研人员素质,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指导针灸医学研究;提出了建立针灸医学分析系统数据库,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统一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吸取最佳证据,推动针灸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临床路径的概念,分析了临床路径引入针灸临床教学的意义,提出了设计详细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步骤要求,并最终建立针灸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对针灸临床教学和针灸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学术发展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反映针灸学科在针灸基础、临床、器材、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展示针灸学术发展的科技进步成果和亮点,分析针灸学术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与困难.结果表明,目前针灸研究主要存在针灸理论研究规模小、投入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经穴-脏腑相关性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穴位主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整体思维方法等固有规律,探索和发现针灸学术发展的新规律,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全面推进针灸学术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栋 《中国针灸》2004,24(1):37-42
目的: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包括:(1)针灸治疗的效果;(2)针灸的升温作用;(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4)经络的温度特性;(5)经穴-脏腑相关;(6)经络温度特性形成的原理;(7)体表温度形成机制;(8)神经温度图像方法的建立及针灸研究的应用.结果: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能性,开拓了热像技术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对《针灸临床研究规范》中"对照"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竹行  雷虹  路瑜 《中国针灸》2003,23(1):21-29
WHO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运用现代医学的科研原则与方法,保证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强调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来抵消研究中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对确定针灸适应症和准确评价针灸效果都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在齐同对比原则和对照中。伦理学要求下针灸临床研究将面临许多困难。而正确地应用《规范》中的对照方法及原则。提高针灸技术水平及学术水平是我们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借助规范化、标准化的量表评价方法进行针灸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量和质上的双重飞跃。通过分析近5年来量表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应用量表的广度不够,量表体现针灸的优势和特色不足以及缺乏严谨的信效度检验,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Chen ZL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5):455-458
依据标准化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医针灸的标准化现状及特点,研究了针灸标准化过程中的八大关系.即:针灸标准是从不同的个人经验中所概括出的共性,针灸标准的制定不能束缚个人经验的发挥;古典文献是制定中医针灸标准的主要依据,现代研究是针灸标准化活动发展的基础;针灸标准的制定必须强调适用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标准内部及不同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针灸国家标准的制定编写必须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标准是基础,国际标准是目标;针灸标准化是建立针灸的"最佳秩序",为最终"取得最佳效益",提高临床疗效服务;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高于标准文件,目前的针灸标准基本是推荐性标准;针灸标准化应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针灸治疗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临床角度对针灸治疗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探讨、总结,提出并论述了针灸治疗量诸概念:治疗总量、单位治疗量、即刻治疗量、治疗超量、治疗量不及、治疗量测试,简述了针灸治疗量的基本构成元素,即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注射、电针等.认为针灸治疗量控制得当是临床获得最佳疗效的根本保证,临床取效的关键在于针刺手法正确、处方配穴合理、针灸诸疗法组合适宜、治疗量分配变化与病情变化保持同步等,并应避免治疗超量或不及.  相似文献   

18.
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研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穴位注射的定义,标准的特点,技术参数的使用等,指出在标准应用中需要注意选穴和选药的问题,最后还提出了关于穴位注射文献报道中技术描述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9.
针灸在英国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针灸在英国的发展历史、现状及针灸教育、立法等情况.针灸在英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1993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创办"伦敦中医学院",现有4所大学设中医针灸本科课程;自2002年始倡导中医针灸立法,2008年英国卫生部立法小组给政府提交"针灸、草药、中医"立法提案;从事针灸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所治疗的病症有近20种,针灸的费用既有可报销者,也有自费者.  相似文献   

20.
针灸研究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繁荣  唐勇 《中国针灸》2010,30(5):353-357
分析目前的针灸研究现状及学科特色,提出针灸研究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一是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重视从整体、功能切入进行研究;二是坚持基础与临床紧密衔接,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目的;三是重视古代文化对针灸的影响,发挥针灸学科的原创优势。今后的针灸研究应结合各自的研究目标,多学科参与,开展针灸学理、法、方、穴、术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