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构脂肪乳剂改善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氮平衡和蛋白质代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对腹部中等及中等以上手术创伤病人氮平衡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腹部中等及中等以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使用STG和MCT/LCT构成的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支持5天,术后第1天至第6天留取标本检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6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术前及术后第6天称取体质量,记录住院日.结果:围手术期使用STG和MCT/LCT的静脉营养,均可以纠正创伤病人的负氮平衡,促进血清前清蛋白的合成.其中STG可以更明显地改善手术创伤病人的负氮平衡,增加血清前清蛋白水平,但在维持病人体质量和缩短住院日上,STG与MCT/LCT脂肪乳相比差异并不明显.结论:在改善手术创伤病人的蛋白质代谢上,STG比物理混合的MCT/LCT脂肪乳剂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2.
结构脂肪乳剂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结构脂肪乳剂(STG)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对腹部中等手术后病人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腹部中等手术后、需要肠外营养支持至少5 d以上的病人40例,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原则分为STG组20例和MCT/LCT组20例.术后第1 d至第5 d两组病人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手术前、术后第1 d营养支持前及术后第6 d的清晨6:00留取血标本检测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术后第2 d输注前与输注结束时抽取静脉血检测三酰甘油、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结果:与术前值相比,两组病人三酰甘油与胆固醇在术后第1 d均明显下降,术后第6 d 两组三酰甘油水平又逐渐上升.但与STG组相比,输注物理混合MCT/LCT后,病人的三酰甘油及中链脂肪酸升高幅度更大一些,而STG LCFA的升高要更明显.结论:在对术后病人三酰甘油以及中链脂肪酸的代谢影响等方面,STG影响要小于MCT/LCT;对长链脂肪酸的影响STG要大于物理混合MCT/LCT,这与STG结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RBC)膜磷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y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RBC膜磷脂酰二极管胆硷(PC)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不含脂肪乳剂组18:1n-9明显高于对照组;LCT组18:2n-6升高,而20:4n-6却下降;MCT/LCT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脂肪乳剂TPN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LCT组由于18:2n-6的过量供给,抑制Δ6去饱和酶的活性,MCT/LCT组由于50%LCT被MCT替代,减低了对此酶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病人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碳链脂肪乳剂对肝脏外科病人术后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肝脏外科病人25例,随机分为两组;长链脂肪乳剂组(n=12,简称LCT组),中/长链脂肪乳剂组(n=13,简称MCT组)。LCT组脂肪乳剂为20%Inralipid,MCT组为20%Lipofundin,连续观察1周。在术前,术后1、4、7天测定肝功能、血脂、血及尿液中肉毒碱(CNT)以及激素的变化。结果两组对肝脏酶学无明显影响。胆红素在术后1天明显升高,但MCT组随后显著下降,LCT组下降速度慢于MCT组,P<0.05。PN期间血脂代谢无异常。CNT术后明显升高,尿排出减少,术后7天LCT组血CNT高于MCT组,尿CNT低于MCT组,P<0.05。血皮质醇、胰岛素(I)、G以及G/I术后第1天均明显升高,随后逐渐下降,而LCT组术后7天,胰高糖素(G)以及G/I维持在较高水平。血糖术后明显升高,术后4、7天,LCT组持续在较高水平,MCT组已属正常。结论MCT/LCT乳剂可能是肝脏外科病人更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相似文献   

5.
脂肪乳剂是全胃肠外营养(TP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TPN在临床营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脂肪乳剂也逐渐由长链脂肪乳(LCT)发展至中/长链脂肪乳(MCT/LCT).MCT具有水解、氧化快而完全,不依赖肉毒碱转运,对免疫系统影响少,且不易在肝内和外周组织中浸润等优点.但其中仍含有一定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易受体内自由基的攻击而产生脂质过氧化,进而损害脂质、DNA和蛋白质,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因此,许多学者主张在MCT/LCT剂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以防止脂肪乳剂脂质过氧化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脂肪乳剂进行营养治疗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发生不良反应.以下主要对含维生素E的MCT/LCT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剂(STG)与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剂(MCT/LCT)在人体内的脂肪酸代谢情况.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STG组和MCT/LCT组,每组20例.分别于早晨6h内匀速输注20%力文脂肪乳剂和20%力保肪宁脂肪乳剂1.0 g/(kg·次).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4、6和24 h留取血标本测定血...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 PHT病人术后支持中 ,应用含长链甘油三酯与中 /长链混合甘油三酯的脂肪乳剂体内代谢对机体的影响。选择 1996年 9月~ 1997年 5月普外科收住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共 15例 ,前瞻性随机分为长链脂肪乳组(L CT组 ) (8例 )及中链组 (MCT组 ) (7例 ) ,术后 1~ 7天均予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MCT组术前及术后 7天甘油三酯的K2 和 t1 /2 明显优于 L CT组 ,两组氮平衡与血浆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 ,MCT组的 Ig G、Ig E、CD3、CD4及比值的 NKC在PN第 7天时有所升高 ,与 L C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MCT乳剂在创伤、…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T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Intralipid和10%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和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结果发现,尽管红细胞膜磷腊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由于脂肪酸饱和度变化不大,红细胞变形性无改变。  相似文献   

9.
评估维生素E在体外的抗氧化、预防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比较各种不同类型脂肪乳剂对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取18倒健康志愿静脉血,采用Boyum法提取多核白细胞(PMN)并在体外培养PMN。实验分单纯PMN组,Intralipid组(100%LCT),Vasolipid组(50%LCT,50%MCT)Structolipid组(63%LCT,37%MCT)。各组均分为静止和刺激(用热灭活白色粘株菌刺激PMN)两种状态。采用NBT还原试验测定氧自由基产生量。根据以上分组在体外孵育PMN,并再分为添加Vit E组和无Vit E组。采用比色法-LPO-586测定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Malonaldehyde(MDA)和4-hydroxyalkenal来计算脂质过氧化程度。刺激组的氧自由基产生量明显高于静止组(0.795±0.180vs.0.405±0.090,P<0.001)。脂肪乳剂可明显降低各组的NBT值,脂肪乳剂浓度与NBT值之间呈负线性相关(r=-0.83,P<0.001)。三组不同脂肪乳剂之间,其NB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刺激组的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高于静止组(3.15±1.12vs1.34±0.72,P<0.001)。各脂肪乳剂组的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高于单纯PMN组,而Intratipid组脂质过氧化值高于Vasolipid组和Structolipid组,差异有显性。隧着PMN孵育时间的延长,各组的脂质过氧化值增加,6小时后接近最大值。在体外,维生素E可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产生,8μg/d的维生素E可抑制70-80%PMN所致的脂质过氧化。脂肪乳剂在体外可增加由吞噬细胞介导的脂质过氧化,所增加的脂质过氧化可通过添加维生素E而得到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210克左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在LCT组、MCT/LCT组、GS组中进行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能:氮=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别测定血脂和肝脂,测定血浆生化指标,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GS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弥漫的脂肪浸润,而LCT组、MCT/LCT组的肝细胞与对照组类似,无脂肪变性。探讨PN中脂肪乳剂抑制肝脂防变性的机理,是由于脂肪乳剂中必需脂肪酸(EFA)使肝脏内的脂肪合成减少,脂肪运出增加,通过代谢调节避免了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