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紧急大量输血程序(MTP)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本院制定的紧急大量输血程序,对有完整大量输血记录的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动态监测大量输血程序前、MTP后1h、24h和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统计MTP前后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结果死亡9例,死亡率11.8%,死亡原因主要为无法控制的出血;21例(27.6%)患者MTP前PT和APTT均大于正常的1.5倍,凝血功能指标PT和APTT以及血常规指标Hb和PLT的变化与MTP前和MTP后1h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TP后1h和24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TP后7d和MTP后24h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MTP终止后,46例(86.7%)患者继续输注血制品,平均输注浓缩红细胞(PRBC)3.6U,新鲜冰冻血浆(FFP)5.5U。结论紧急大量输血程序能够早期改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患者的输血量,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严重创伤性失血患者死亡率很高,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旨在改善创伤后凝血功能和减少临床输血需求的新型辅助止血药物,重组活化因子Ⅶ(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rFⅦa)被批准应用于治疗血友病,现已拓展至创伤,并在救治钝挫伤、创伤伴凝血功能障碍和颅脑创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rFⅦa治疗创伤性失血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凝血因子消耗与稀释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后早期即出现.这种创伤后早期由于内源性凝血失衡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TC),并发ATC伤者并发症、伤死率明显增加.传统凝血试验诊断凝血功能障碍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以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旋转式血栓弹力测定法为主要内容的黏弹性止血试验(VHA)更能反映复杂凝血过程的全貌,根据VHA结果实施的早期目标导向凝血治疗能够改变血液制品输注、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冷沉淀输注对创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1例行大量输血治疗的创伤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输血早期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和(或)冷沉淀预防性输注。将仅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设为血小板组;将仅输注冷沉淀的患者设为冷沉淀组;将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者设为联合组。观察不同输注方法对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等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患者输注后PT、APTT、TT较输注前明显缩短(P0.05),FIB、PLT较输注前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与血小板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冷沉淀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LT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生存率高于血小板组和冷沉淀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05和χ2=0.64,P0.05);3组入院后24h红细胞输注量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血小板输注量少于血小板组(t=6.30,P0.05),冷沉淀输注量少于冷沉淀组(t=7.17,P0.05)。结论创伤大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早期联合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可明显提高患者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比单独输注血小板或冷沉淀更有利于避免凝血功能紊乱,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创伤将成为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在创伤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中绝大部分与创伤部位出血以及获得性凝血病即创伤诱导出血(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有关[2].大量输血协议[3](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MTP)是指24 h内输血量≥患者循环血容量或输注的浓缩红细胞(packed red blood cell,PRBC)>10 U,或指在1h内输入的PRBC >4 U.  相似文献   

6.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创伤后发生率较高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较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和积极处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急诊创伤外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近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影响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解答: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h内给成人输注超过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ml/(kg·min)。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常用方案包括:(1)方案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考虑按6∶4∶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2U红细胞∶800ml FFP∶1U血小板。(2)方案二: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1∶1∶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U红细胞∶100ml FFP∶1U血小板,三者均是从200ml全血分离。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大出血合并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主要死亡原因,预防和早期诊断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包含低压性复苏、止血性复苏和损害控制外科的"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明显改善了创伤后凝血病的救治结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凝血病的临床救治,给创伤外科医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凝血病是严重创伤诱发的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其增加创伤后出血救治难度和创伤后死亡率。依据创伤后临床表现,结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等实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创伤性凝血病。采取有效止血、损害控制性策略、恢复机体内环境和合理补充血制品等综合性措施,将有利于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和改善创伤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凝血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患者容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先后提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1])、"创伤早期的凝血病"~([2])、"创伤相关的凝血病"~([3])、"创伤休克的急性凝血病"~([4])等概念来描述此现象.目前认为创伤性凝血病是发生在严重创伤早期的凝血功能障碍,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尽早识别和及时处理.笔者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