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分析本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特点以及年龄构成分布。方法收集了8 681例样本,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21种HPV亚型基因型的分型检测。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22.0%,高危型感染率为16.08%,以16亚型最多见(27.42%),其次是52亚型(21.82%);高危型HPV感染以单一型为主(78.58%),多重型感以双重感染多见;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88,P0.01),不同年龄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0,P0.01)。结论广东该地区高危型HPV感染率略高,且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异质性,提示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应考虑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陕西省延安地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特征及基因型分型,为本地区宫颈癌的筛查、防治及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总结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北医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进行HPV检测的体检、“两癌”筛查及就诊患者共5472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斑点杂交法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24种HPV核酸亚型(包括18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分析HPV感染率,并对感染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5472例检测人群中HPV感染1043例,感染率19.06%。主要为单一高危型感染,感染率为12.02%;单一低危型感染率为2.19%;多重感染HPV率为4.82%。1043例HPV感染者中前五位的高危型分别为:HPV16(12.8%)、HPV52(8.8%)、HPV58(7.6%)、HPV56(4.9%)、HPV51(3.9%);前三位的低危分型分别为HPV42(3.3%)、HPV6(2.2%)、HPV44(2.2%)。1043例感染者按5个年龄组的划分,其中30~39岁年龄组感染阳性占比最高,为40.27%;40~49岁年龄组感染阳性占比次之,为27.52%。结论 延安地区妇女HPV感染有其特点,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最常见的是高危型16、52亚型;30~49岁育龄期妇女是HPV感染的高发人群,应以重视提倡适龄人群大范围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及其他HPV相关疾病。并需要定期进行地区及全国范围内的HPV基因分型研究,掌握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妇女高危型生殖道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老年妇女76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老年妇女均行HPV分型检测,再筛查宫颈细胞学,HPV阳性者继续检查病理组织,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所有老年妇女中,总HPV感染率为12.0%(92/769)。其中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分别为10.8%(83/769)、1.2%(9/769);单一感染率为10.0%(77/769),多重感染率为2.0%(15/769);其中,在多重感染中,二重感染率为1.4%(11/769);三重感染率为0.3%(2/769);四重感染率为0.1%(1/769);五重感染率为0.1%(1/769)。单一HPV感染前5位的为HPV16、52、58、6、18型,除HPV6外,其他均为HR-HPV。多重感染中HR-HPV合并高危型共12例,LR-HPV合并低危型共3例,分别占80.0%(12/15)和20.0%(3/15)。结论我院老年妇女HPV感染主要以单一感染为主,其合并感染以HR-HPV合并高危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4 208例在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4 208例妇女中HPV感染率为36.29%(1 527例),共有2 176人次感染.HPV16,52,58及53型是HPV感染的较常见亚型,构成比分别为18.47%(402例),12.87%(280例),12.59%(274例),8.96%(195例);单一感染率为70.33%(1 074例),多重亚型感染率为29.67%(453例);HPV感染高峰年龄段为50~59岁和>60岁,感染率分别为43.59%和52.60%;朝鲜族HPV感染阳性检出率为38.11%(596例),汉族为34.86%(922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边地区女性HPV高危型感染以16,52,58,53型较常见,感染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和>60岁,且朝鲜族与汉族HPV感染阳性检出率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社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感染亚型分布及年龄特征.方法 系用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芯片分型检测对1270例妇女行下生殖道23种HPV亚型感染筛查回顾分析.结果 1270例中HPV感染人数163人,总感染率12.8%(163/1270),23种亚型中HPV52、53、83、MM 4、42、44型未检测出.高危型中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 16,其他型别依次为HPV 58、33、18、45、35、56、31、59、73、66、39、51型.低危型感染依次为HPV 6、11、43型.高危型感染占8.1%,低危型占1.6%,多型感染占3.1%.HPV感染高峰年龄在25~29岁,50岁以后明显下降,各年龄段H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女性HPV感染率12.8%,以高危型感染为主,高危型常见型别为HPV 16、58、33、18、45、35型,低危型常见型别HPV 6、1l型.人群感染高峰年龄25~29岁年龄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口地区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分布情况,为今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0840例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运用Cervista酶切信号放大检测实验行高危型HPV检测及分型组(依据病毒DNA序列相近性分为A5/A6、A7、A9组)。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0~29岁),中青年组(30~39岁),中年组(40~49岁),中老年组(50~59岁)和老年组(≥60岁)。统计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各年龄的关系及各型组分布情况。结果10840例标本中共检出高危型HPV阳性者2010例,感染总阳性率为18.54%,以老年组患者感染率最高(27.61%),其次为中老年组(22.00%),以中青年组感染率最低(16.8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9组(包括单重及双重)感染率最高(9.65%),A7组(包括单重及双重)感染率最低(4.6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口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具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A9组感染率最高,对今后HPV疫苗研究及早期筛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2497例妇科就诊患者HP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重庆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497例妇女进行HPV检查,分析HPV-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2 49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432例,阳性率为17.3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0.97%(274/2 497)。在被测的23个HPV-DNA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型(32.18%,139/432),43型(18.75%,81/432),58型(15.05%,65/432),52型(13.19%,57/432),6型(8.56%,37/432),未检测出44型及MM4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23.84%(103/432),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8.98%,82/432)。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50岁以上人群HPV阳性率最高(39.67%,48/121)。结论:早期筛查、控制HPV感染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庆市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09年5月-2011年11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 497例妇女进行HPV检查,分析HPV-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2 497例患者中共检出HPV阳性者432例,阳性率为17.3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0.97%(274/2 497)。在被测的23个HPV-DNA亚型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16型(32.18%,139/432),43型(18.75%,81/432),58型(15.05%,65/432),52型(13.19%,57/432),6型(8.56%,37/432),未检测出44型及MM4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23.84%(103/432),以二重感染最常见(18.98%,82/432)。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50岁以上人群HPV阳性率最高(39.67%,48/121)。结论:早期筛查、控制HPV感染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桂林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262例妇女进行HPV-DNA基因结果分析。结果2262例妇女中检测出HPV阳性率26.22%,其中高危型感染率较高(19.20%),低危型感染率较低(7.02%);普通女性中的感染率为18.89%,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感染率为84.3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57.01,P=0.00<0.05);不同年龄段HPV阳性检出率不同,呈双峰U形曲线,第l峰位于年轻妇女(20~30岁),阳性率为24.61%,第2峰位于中老年妇女(51~65岁),阳性率最高51.74%;高危型主要以HPV52、16、58为主。低危型以HPV6、11最为常见。结论桂林地区2262例女性宫颈HPV感染常见高危型亚型是HPV52、16、58。低危型亚型是HPV6、11。感染年龄趋于年轻化和老年化。桂林地区的HPV感染基因分型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侓,但有其地区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69例宫颈癌患者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1 169例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为91.70%(1 072/1 169),其中HPV单一感染率为77.16%(902/1 169),多重感染率为14.54%(170/1 169).检出率较高的HPV基因型有HPV16(62.10%)、HPV18(10.95%)、HPV58(10.52%)、HPV52(7.96%)、HPV33(3.93%);宫颈非鳞癌组HPV18基因型感染率为12.99%,高于鳞癌组的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结论 本地区宫颈癌患者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布符合亚洲地区的分布规律,同时又有一定的区域性.HPV18基因型和非鳞癌组织类型有关,宫颈癌HPV基因型分布有助于确定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筛查高危人群,对本地区HPV疫苗开发、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与其它病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患者HPV分型-种亚型或多种亚型呈阳性的患者73例,HPV分型亚型呈阴性患者80例,2组患者均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和阴道毛滴虫的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了解生殖道HPV感染与其它病原体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HPV呈阳性的73例患者中,15例为HPV多种亚型混合感染,其余58例为单一的HPV亚型感染,其中中高危型HPV阳性者占89.7%,检出率较高的为HPV52型、16型、53型、66型;低危型HPV阳性者占10.03%,主要有6型、11型、43型。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与生殖道其它病原体感染单因素比较:解脲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9,P〈0.05),其它病原体感染与HPV感染不具有显著性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OR=2.401,95%C/为1.173~4.914,P〈0.05),解脲支原体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HPV感染具有相关性,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增加HPV感染;沙眼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感染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感染及产褥感染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朱新贤  涂少华 《上海医学》2002,25(8):476-478
目的 研究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检测围生期孕妇阴道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 ,根据检测的结果将 2 480例孕妇分为支原体阳性组和支原体阴性组 ,观察两组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支原体阳性组 110 0例 ,产褥感染发生率为4.4% (4 8/ 110 0 ) ,阴性组 1380例 ,产褥感染发生率为 3.2 % (4 4/ 1380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Mh(+)Uu(+)亚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支原体阴性组 (RR3.78,95 %CI 2 .13~ 6 .6 9,P<0 .0 5 ) ,各亚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围生期生殖道支原体混合感染可能导致产褥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感染危险因素,以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某院肾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 269例,结合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统计,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是否长期卧床、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对感染病原菌分布比率以及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符合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的共65例,感染率为5.02%。其中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3±2.4)d,年龄、住院时间、长期卧床、抗生素使用、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长期卧床、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越多、应用抗生素,出现医院感染的几率越高。结论在肾内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强化医院环境的消毒管理,尽量减少医疗侵入性操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科学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15.
Livingstone ES 《JAMA》1973,223(3):338
In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 whether postvasectomy infection is increasing, the author presumed that as numbers of vasectomies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operations done without the best surgical technique or sterility may rise. Superficial infections, which respond well to antibiotics, appear within 3-4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If infections occur in groups of patients, the operator has failed in aseptic technique. If not the patient's poor hygiene is the probable cause. Deep infections of the vas or epididymus or both are much more longlasting and difficult to treat. Infection rate is about 1-2% and may be caused by use of solk rather than nylon sutures, or respiratory or other untreated infections arising within 1 week of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A female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post-prandial epigastric pain and weight loss was diagnosed to have oesophageal tuberculosis by endoscopic biopsy. She responded well to standard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泛耐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 cinetobacter baumanii,PDRAB)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探讨PDRAB感染的临床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12月份我院9例经病原学及药敏试验证实PDRAB的临床感染病例,应用病例分析方法,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治疗结果.结果 (1)PDRAB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基础疾病患者,多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有机械通气或手术或导管留置史,患者黏膜完整性破坏;(2)此类感染除对多粘菌素敏感率为100%外,对目前所有常规检测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3)此类感染目前主要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其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发生前患者均有较长的住院时间,均应用过抗菌药物,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比例高,以三代以上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应用比例较高,考虑耐药菌的产生可能与广谱抗菌药的选择压力有一定关联.(4)使用碳青霉烯类或舒巴坦制剂或二者序贯使用同时联合米诺环素或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 泛耐的鲍曼不动杆近年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明显增加,尤其发生在有高危因素患者中;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可能与其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体外泛耐菌株使用碳青霉烯类或舒巴坦制剂或二者序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胡洪波  秦柳  孙润芸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43-144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5月~2009年9月入院的24例临床诊断符合MP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与对照组(单纯MP感染患儿及单纯EB感染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及心肌酶谱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MP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高于单纯MP感染组和单纯EB感染组(P〈0.05);淋巴细胞和异淋细胞升高明显(P〈0.01),但与单纯EB感染组无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较两对照组偏低(P〈0.01、P〈0.05);ALT、AST和LDH较单纯MP感染组高(P〈0.05),与单纯EB感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K-MB较两对照组升高明显(P〈0.001)。结论 MP合并EB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异常率高,器官受累严重,对MP感染临床症状重,多脏器受累明显的患儿应考虑合并EB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定量检测在血流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临床确诊的97例细菌血流感染及103例局部细菌感染者的PCT、hs-CRP值进行分析.比较PCT、hs-CRP浓度在血流感染和局部细菌感染之间的差异,并与80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血流感染患者PCT水平为5.59(1.075~ 23.46) ng/mL,hs-CRP为85.3(55.4~ 147.7) mg/L;局部感染患者PCT水平为0.15(0.09~0.35)ng/mL,hs-CRP为37.5(15.3~75.3) mg/L.血流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三者的PC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诊断血流感染与局部细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905、0.745.结论 PCT、hs-CRP都可用于血流感染和局部细菌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但是PCT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