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宁夏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和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提出指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有效措施和政策性建议,为政府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宁夏2005-2008年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查阅2008年度宁夏卫生统计信息资料及宁夏医科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相关资料.结果 宁夏2008年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627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占11.5%和1.8%.2006-2008年,医学生总就业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而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者仅占就业总人数的6.0%;调查237家医疗机构,88.9%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增补卫技人员的意向,但有能力自主招聘编外人员的占56.4%,基层更需要有执业资格的临床、影像、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制约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是获取执业资格滞后、编制少、基层待遇差,留不住人才.结论 政府应着力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与医学毕业生"下基层"难的突出矛盾;积极采取"定单式"培养、"特岗医生"政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制度等多种有利措施,为医学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前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分析存在问题,探究影响因素,创新引导策略,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人才培养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拟定问卷对江苏省十所普通高校2015届应届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以下简称医学毕业生)的择业倾向、就业途径、就业指导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91份,回收率为90.9%。调查结果显示:39.0%的被调查者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选择就业的占61%;不同性别医学毕业生的就业与考研意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历和专业对考研与就业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择业方面,专业对口为首要影响因素,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88.7%的被调查者通过自己应聘方式获得就业岗位,且就业信息的获取多来源于学校;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需求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阶段性变化。结论多数医学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十分重视专业对口,就业面狭窄。面对目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对在校期间就业指导的阶段性需求,各医学类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就业教育指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此外,改善医学生就业现况需从个人、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背景 我国目前全科医生还有很大缺口,文献对于基层全科医生短缺的原因和对策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尚缺乏全科医学研究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的相关研究,可能与全科医学研究生尤其是并轨培养全科医学研究生开始较晚,当前毕业人数尚少有关。高校医学毕业生尤其是全科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对填补我国全科医生长期缺乏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全科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减少和避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的策略。方法 对北京市某高校自招生以来所有2011-2018届全科医学研究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和分析,统计总体就业结果和相关信息,比较不同性别、学位类型、届别研究生在就业单位性质、医疗机构等级、工作岗位的差异。结果 2011-2018届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共116名,其中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8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1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2人,毕业当年就业率(含升学)为100.0%。不同性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医院级别、工作岗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医院级别和工作岗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8届研究生医疗机构就业率达到100.0%,各级医院就业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作为全科医生从事全科医疗者占比达到82.9%。结论 全科医学研究生就业期望偏高,总体就业率较好,但到基层就业的形势仍不乐观。应继续加强和改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形成“政策引导-人才下沉-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待遇地位机会实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基层就业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燕  王磊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81-1182
目的分析2所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观,探讨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对策。方法在安徽省2所医学院校781名2007届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以问卷方式调查毕业生的一般情况、工作落实情况、是否同意在基层工作及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原因等择(就)业观念,进行基本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毕业生择业意向偏高,对于服务基层热情不高,而阻碍毕业生下基层的主要原因是相应的体制瓶颈,同时与毕业生对服务基层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也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改变毕业生的主观认识,改进政策体制、医疗设施等服务基层的客观环境,充分实现毕业生服务基层。  相似文献   

5.
医学毕业生就业农村医疗机构意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校医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及选择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校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就业前景、求职去向及认识和选择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7.7%的毕业生准备就业,92.19%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求职去向前二位地区分别为中小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比例分别为36.5%和30.6%,53%毕业生认识到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的必要性,只有32.7%的毕业生选择会去农村医疗机构就业.结论:政策的倾斜和就业指导是引导医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医学生从实习医生成长为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阶段。医学毕业生求职目标往往定位于三级医院,这在国外也存在相似的情况[1]。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毕业生择业心态、择业与临床实习的矛盾、医疗纠纷等对医学生择业的影响,而关于医学生临床实习对择业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兰州大学2013届临床本科医学毕业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临床实习对医学生择业的影响,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医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某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基层就业意愿,为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鼓励医学毕业生投身基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400名临床毕业生不记名现场调查,数据使用统计软件录入分析。结果大部分医学毕业生认为当前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对于服务基层热情不高。结论应从医学生自身、政府和学校三个角度综合着手,通过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规范市场以及就业指导等措施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我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自制的问卷对我院1247名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87%,各专业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率均在95%左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次就业专业时口率较低。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有显著差异: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以公办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单位为主;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医药类非公有制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多为民营医院)的比重较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重低。结论2012届我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整体较好,但存在就业方向单一、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等情况,建议探索加强毕业生多渠道择业、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学习及心理状态与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关系。方法 2017年通过横断面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毕业年级临床医学生821人进行基层就业意愿、学习及心理状态以及就业计划调查。学习及心理状态调查使用自设问卷。使用 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发放问卷810份,753份问卷纳入分析。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为(4.61±2.24)分(最高分为10分)。实验班学生的基层就业意愿更低(高考入学成绩更高的学生分组)(P<0.05),学习压力更大的学生以及医患矛盾压力更大的学生更加不愿意前往基层就业(P<0.05)。就业计划方面,重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更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而重视薪酬的毕业生较少愿意前往基层医疗单位(P<0.05)。结论 提高前往基层医疗单位的激励政策、积极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和增加医患沟通培养,对提高医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服务基层: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取向新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家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出台,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就成为当前和今后就业工作中关键而紧迫的现实课题。通过对沈阳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服务基层择业取向的调查,在了解沈阳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医学生服务基层择业取向的原因,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