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和观察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C),为临床和实验研究IPE细胞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离IPE细胞,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多数呈圆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黑色颗粒。传代培养的IPE细胞呈梭形或纤维细胞样生长,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细胞进行cytokeratin染色显示IPE细胞成阳性反应,阳性率达100%。结论:采用酶消化加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可成功地分离培养出IPE细胞。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中牛角膜内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斌  孙葆忱 《眼科》2001,10(2):100-102
目的明确FasL在体外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中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分离新生牛眼IPE细胞,酶消化法分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抗FasL抗体、S-P试剂盒(DAB显色)对传一代IPE细胞和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角膜内皮细胞FasL染色呈阳性;IPE细胞及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在前房免疫赦免的形成中,角膜内皮细胞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FasL发挥作用,而IPE细胞则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及通过一种非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来阻止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3.
兔虹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比较有色素兔虹膜色素上皮(IPE)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体外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及酶辅助机械分离法分别分离IPE和RPE细胞。观察培养的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原代IPE及RPE细胞大多呈圆形或六边形,细胞内充满了黑色素颗粒。随着传代的增加,呈梭形或纤维细胞样生长的细胞增多,细胞中的色素颗粒也逐渐减少。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PE及RPE细胞绝大多数呈棕黄色阳性反应。Desmin兔疫组化染色显示IPE细胞中阳性细胞约占5%。结论 分离培养的IPE和RPE细胞纯度很高。IPE细胞中绝大多数为后层IPE细胞。IPE和RPE细胞的形态及体外生长特点类似。  相似文献   

4.
李毅斌  孙葆忱 《眼科》2001,10(2):100-102,W007
目的:明确FasL在体外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中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分离新生牛眼IPE细胞,酶消化法分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抗FasL染色呈阳性;IPE细胞及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在前房免疫赦免的形成中,角膜内皮细胞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FasL发挥作用,而PE细胞则主要通过表达和分泌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及通过一种非FasL-FasL诱导细胞凋亡的通路来阻止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采用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兔眼IPE细胞 ,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 ,在体外对其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扩增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IPE细胞的生长情况。取第 2次传代的IPE细胞行AE1/AE3及S 10 0抗体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得到IPE细胞的活力为 70 %~ 85 % .原代细胞 16~ 4 8h贴壁 ,72h后开始生长 ,细胞大多呈多角形或方形 ,少数为梭形 ,12~ 16d生长融合为单层细胞。第 1次传代的IPE细胞 6~ 12h贴壁 ,5~ 7d生长融合为细胞单层。IPE细胞在体外培养可传 5~ 6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几乎所有细胞胞浆呈现棕黄色阳性反应 ,对照组胞浆不染色。结论 酶 机械分离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眼IPE细胞易于操作 ,联合应用细胞角蛋白、S 10 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技术可用来鉴定IPE细胞。  相似文献   

6.
人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um,IPE)的生长情况,用透射电镜、细胞免疫化学实验鉴定其性质,为进一步研究IPE细胞生理,病理作用提供模型。方法:对来源于不同个体的健康人眼采用酶消化加显微分离法,分离IPE细胞,对其进行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用透射电镜,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细胞性质。建立IPE细胞的有限细胞系,结果:原代培养的IPE呈棕黑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24h内73%细胞贴壁,贴壁体积变大呈多边形或方形,胞核轮廓变清,胞浆内充满黑色素颗粒,分裂增殖生长的细胞色素颗粒逐渐减少,4-6代后细胞内色素随着不断分裂逐渐减少至消失,部分形态变为成纤维细胞状,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胞浆内含少量色勾颗粒,细胞免疫化学抗角蛋白与抗S-100染色显示IPE细胞胞质呈鲜红色着色,结论:采用酶消化加显微分离法可以建立人IPE的有限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陈艳  罗敏  张健 《眼科研究》2007,25(11):823-826
目的探讨兔眼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的自体移植技术并进行术后移植区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通过虹膜全切法获取10只新西兰白兔的虹膜,采用酶-机械分离-酶消化的方法分离IPE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标记原代或一代的细胞。将标记过的IPE细胞悬液通过内路法分别植入对侧眼的视网膜下腔。术后2、4、6周摘除眼球对移植区进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经免疫学鉴定纯化培养了兔眼IPE细胞。术后光镜显示移植的IPE细胞成单层贴附在原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上。电镜结果证实移植的IPE细胞尖端微绒毛与光感受器外节连接,邻近的光感受器细胞显示正常结构。结论采用内路法可成功地将细胞悬液植入家兔视网膜下腔。6周内移植的自体IPE细胞在视网膜下腔存活,与原先的RPE细胞生长状态类似,邻近的光感受器细胞无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8.
顾青  张皙  许迅  王文莹  张喜梅  王莹 《眼科》2004,13(1):51-53,I006
目的:体外培养虹膜周边切除标本中的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um,IPE),并进行生物学检测。方法:用酶-显微解剖-酶分离法培养IPE细胞并传代,免疫组化方法鉴定,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酶-显微解剖-酶分离法在小标本可成功获得较高纯度和密度的IPE细胞。其形态与免疫标志物表达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相似。结论:培养的IPE细胞为自体移植提供了较可靠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对成人眼进行IPE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其形态;以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0,1,5,10mg/L)处理第3代IPE细胞,MTT法作出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CK1)表达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内色素丰富,而传代培养后色素显著减少;低浓度层黏连蛋白(5mg/L)明显促进IPE细胞增殖(0.187 vs 0.151,0.236 vs 0.176,0.245 vs 0.215,0.261vs 0.238,0.279 vs 0.254;P<0.05);高浓度(10mg/L)明显抑制细胞增殖(0.121 vs 0.151,0.081 vs 0.176,0.094 vs0.215,0.065 vs 0.238,0.078 vs 0.254;P<0.05);CK1染色均为阳性,高浓度层黏连蛋白(10mg/L)使IPE细胞聚集,CK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层黏连蛋白对IPE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层黏连蛋白适于IPE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0.
兔眼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组织培养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虹膜色素上皮(iris pigment epithelium,IPE)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使用酶消化加机械分离的方法培养IPE细胞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用该方法可成功培养IPE细胞。培养的IPE细胞在原代及传代生长过程中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没有明显区别。结论 酶消化加机械分离的方法是培养IPE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