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芦鹭  高政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6-16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者2202例,并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进行分组,其中,CIMT≥1mm为增厚组(1663例),CIMT〈1mm为对照组(5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UA)、尿蛋白、尿蛋白,肌酐(UACR),分析与CIMT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增厚组患者的年龄、腰臀比、收缩压、FPG、2hPG、HbAlc、UACR、LDL—C、TC、U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收缩压、TC、HbAlc与CIMT呈正相关(P〈0.05),性别、HDL—C与CIMT呈负相关(P〈0.05).FPG、2hPG、BMI、腰臀比、LDL—C、TC、TG、UACR、UA与CIMT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HbAlc、HDL—C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将8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3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对照组42例,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只做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餐后2 h血糖(PS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检测患者身高、体质量,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及其体质指数(body ass index BMI)。结果干预组FPG、PSG、HbA1c、TG、TC、BMI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FPG、PSG、TG、TC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FPG、PSG、HbA1c、BMI、TG、T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时间越早,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指数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康管理对部队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48例M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4例。对照组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健康管理手段进行综合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含量及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尿酸和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TC、TG、LDL—C、BMI、FPG、尿酸以及SBP、DB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管理可显著改善MS患者代谢相关指标,是防治MS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江阴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糖尿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试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常规组则不接受相关饮食指导。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PG、PG2h在干预后明显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86例,随机、双盲分为阿卡波糖组(300mg/d)和安慰剂组,在用药前及用药16周后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压、血脂以及腰围/臀围(W/H)、体重指数(BMI)等。结果在治疗16周后,阿卡波糖组患者FPG,2hPG,GHbA1c、收缩压、甘油三酯、W/H及BMI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肥胖程度,全面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文迪雅(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空腹血糖损害(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稳态受损)患者临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临床观察共设3组:罗格列酮治疗组(n=35)、饮食和运动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观察时间6个月。监测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1)罗格列酮治疗组,干预治疗6个月后,BMI、FPG、2HPG,TC,TG、LDL-C,FINS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饮食和运动治疗组,坚持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治疗6个月,BMI、FPG,2HPG、TC、TG、LDL-C等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照组在给予安慰剂治疗6个月后,BMI、FPG、2HPG、TC、LDL-C、FINS等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及FINS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降低BMI,还同时能降低TC、TG、LDL-C,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因此对IGT或IFG患者在控制饮食、坚持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罗格列酮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社区家庭访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2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家庭访视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访视组由专职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对照组不作干预。比较1年后、2年后进行干预前后两组间的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1年SBP、DBP、TG、TC、LDL-C均降低(P〈0.05),HDL-C较前提高(P〈0.05),而体重指数、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2年相关组分均有明显变化,干预前后达标情况以SBP、DBP、TG最理想,其次为FPG、2hPG、TC、HDL的达标情况,体重指数达标干预后1年无明显变化,干预后2年有明显变化。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年、干预后2年对比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社区家庭访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各代谢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能有效改善被管理人员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BMI指数、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特征及其与性早熟的相关性,为儿童卫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性早熟儿童,对比分析性早熟儿童(早熟组,n=80)与正常儿童(正常组,n=200)BMI指数、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BUA)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Tanner分期相关性。结果早熟组儿童肥胖率高于正常组儿童(P<0.05),早熟组儿童BMI、FPG、TG、TC、LDL、HDL、BUA代谢指标均较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anner分期与BMI、FPG、TG、TC、LDL成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BMI、FPG、TG、TC、LDL与性成熟程度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切实关注肥胖儿童,特别是伴有TG、FPG、TC、LDL异常改变的肥胖儿童的性早熟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志超  陈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32-13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入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BP、TC、TG、LDL-c及HDL-c等资料。结果两组对比,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BP、TG、TC、LDL-C、HDL-C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P、TG、TC、LDL-C、HDL-C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BP、TG、TC、LDL-C、HDL-C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益气固本降浊方对肥胖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C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降浊方对肥胖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肥胖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生活干预基础(控制饮食、体重,运动等)上服用益气固本降浊方;对照组40例,单纯进行生活干预,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空腹血糖值和血浆C肽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70%,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值和血浆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益气固本降浊方可明显改善肥胖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进行生活干预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实施全程监测并干预护理,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新生儿护理.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5d内经皮胆红素监测情况、体质量变化以及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结果 2组新生儿出生第1天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第3、5天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恢复快,且胎粪初排和转黄时间明显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对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变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的强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分析干预效果。方法以2011年5月至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三水区事业单位职工3480例作为研究对象,强化干预组共1740例,其中MS组286例,非MS组1454例;对照组共1740例,其中MS组305例,非MS组1435例。对照组接受自主常规的临床治疗;强化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患有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疾病前状态(包括高血压、肥胖、超重、糖尿病、糖耐量减退、血脂异常)等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变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强化干预组MS亚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9.53±2.43)mm Hg(1 mm Hg=0.133 kPa),空腹血糖为(6.26±1.17)mmol/L,对照组MS亚组患者分别为(5.61±2.65)mm Hg和(6.89±1.19)mmol/L,强化干预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干预组中,MS亚组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数分别为28例和26例,而非MS亚组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数分别为99例和91例;对照组中,MS亚组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40例和41例,而非MS亚组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72例和174例。强化干预组MS亚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MS亚组患者的发生例数,强化干预组非MS亚组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非MS亚组的患者例数,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干预手段联合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舰艇官兵防治超重、肥胖的作用,为制定舰艇官兵营养宣教合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水面舰艇部队两个大队106名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超重、肥胖官兵分成两组:A大队为干预组53人,B大队为对照组53人,并对干预组进行营养宣教干预,然后比较两组体重和体重指数( BMI)。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干预组体重下降(0.83±1.12)kg,对照组体重升高(0.25±1.09)kg;干预组的体重、体重指数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营养宣教对舰艇官兵获取营养知识,提高防治超重和肥胖的认识程度,增强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64-165,16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4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23名和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组)23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优良率为100.00%,无倦怠感率为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江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44-46,4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及胃肠道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4、7、28天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天肌酐/身高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7、14、2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l、7天TSF和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4、28天r11sF和AM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时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8天体重、体重减少及体重减少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46例次,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13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26,P〈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早期在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管、氧疗、茶碱等相关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10%乙醇湿化吸入20mi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号码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h后以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恢复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2h后,治疗组患者呼吸、心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恢复程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10%乙醇湿化吸入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智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益智活血汤加减口服,每天1剂。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片800 mg,po ti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F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指标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WM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指标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活血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来昭  徐峰  陈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22-12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干预6个月后Barthel评分和MESS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Barthel评分和MESSS评分均优于出院时的评分(P〈O.05)。两组干预6个月后Barthel评分和MES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而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远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高压氧治疗)与参考组(仅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良BI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效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促进其神经功能及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