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魏锦兰  孙希平 《现代保健》2010,(17):182-18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年来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的临床资料,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措施,随访12个月的HBV感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以护士和外科医师为主,针刺伤占74.3%.19例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经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3、6、12个月均未发生HBV感染情况.结论 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感染HBV.  相似文献   

2.
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职工职业暴露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暴露状况,分析近4年的职业暴露趋势.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医务人员发牛职业暴露情况;追踪调查2005-2008年在院期间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医护人员,0、6个月的乙型肝炎五项定量分析的检验撤告.结果 医院2005-2008年职业暴露率分别为75.63%、64.54%、53.69%、46.32%呈下降趋势,2005-2008年 HBV标准化暴露率4.30‰、5.27‰、7.20%0、8.42%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率为75.96%,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构成比为67.09%,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和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风险都位于较高水平.结论 建立和落实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发生后的上报时间、预防用品药和血清学追踪随访等方面较防护体系建立前及时,有助于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行为,降低职业暴露的危害;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疫苗仍然是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发生职业暴露后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接触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和接触乙型肝炎患者的程度及暴露前后的预防。为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HBV的感染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乙型肝炎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伤情况进行统计,探讨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登记的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伤的医务人员70例,对其人群分布、工龄、暴露源血源传播性疾病分布、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人群主要为护士(64.3%)和医生(22.9%);工龄≤5年的人数最多,占51.4%;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居首位,占48.6%;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疫苗未接种占30.0%。结论应加强高风险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对新入职人员免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定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滴度,及时强化免疫,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587名医务人员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乙型肝炎标志状况,为医院进一步制定高危医务人员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医院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存在利器损伤风险的医师、护士、检验人员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结果 在被检测的587名医务人员中,对乙型肝炎病毒缺乏有效主动免疫能力者311人,占52.9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96人,占33.39%.结论 医务人员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各级医疗单位在注重对他们的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推广对高危医务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医源性乙型肝炎感染.  相似文献   

6.
程邹斌  严宝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20-3720,3722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为了解社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为以后接种实施提供参考,现将2000~2005年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 ,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由于迄今为止缺乏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某三级传染病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某三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且上报登记的81例职业暴露者的职业分布、暴露源、途径和程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1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62.96%)和医生(30.86%)为主;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79.01%;暴露途径以输液过程针刺伤(45.68%)和手术过程锐器伤(29.63%)为主;暴露后均及时进行检测和预防用药,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预防体系,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国内外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医务人员HBV职业暴露后首先进行应急处理,再及时报告。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以便尽最大可能在24h内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各项检测、预防用药和心理干预等。最后摘录国内外几个医务人员HBV职业暴露后应用预防措施的成功案例,说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职业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1352人医护人员的问卷调查,对问卷中的43个问题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 71人职业暴露HBV,56人有针刺伤或锐器伤史;针刺伤或锐器伤、血溅皮肤黏膜、工作年限长是职业感染HBV的危险因素;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洗手、戴手套、戴护目镜是保护因素.结论 减少意外针刺伤或锐器伤、接种疫苗、使用防护用品、提高防护意识对医务工作人员减少职业HBV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2015届临床实习结束返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间共发生职业暴露385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2.31%(385/910),职业暴露者以护理学专业人员为主(190名)。358名(39.34%)医学实习生能够认知自身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自身保护性抗体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222名(57.66%)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次数>1次,暴露环节以诊疗操作为主(45.45%),暴露场所以病房为主(32.21%)。职业暴露后,46.75%的医学实习生第一反应表现为紧张,35.06%表现为担心,18.18%出现严重心理反应,仅14.03%医学实习生寻求他人支持帮助。结论医学实习生对职业防护意识认知不足,应加强其职业防护教育,增加职业防护意识,关注职业暴露后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9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5.79%),其次是医师(16.84%);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或徒手拔针帽时发生率最高;经风险评估,3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技人员(9.70%)。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锐器管理不规范(占46.27%,62例),其次为操作意外(占42.54%,57例)、防护措施不足所致(占11.19%,15例);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4.78%,127例),黏膜接触暴露占5.22%(7例),暴露源不明确者占42.54%,暴露源明确者占57.4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别占35.82%、12.69%、3.73%、2.24%;HBV、HCV合并感染占2.24%(3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占0.74%(1例)。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为95.52%。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做好职业防护,并规范锐器管理,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6.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强化培训在医学生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2015年武汉7所大中专院校的医学生,分为对照组(2011—2013年的675名医学生,上岗前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综合培训,即一次性大培训)和干预组(2014—2015年的682名医学生,实施院-科-带教导师三步式实习生强化培训),比较两组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暴露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各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防护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1.70%(148名),低于对照组的65.33%(441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91,P<0.01);干预组主动进行血清病毒检测和强化接种乙肝病毒疫苗的医学生所占比率分别为14.66%(100名)、11.73%(80名),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6%(20名)、2.67%(18名)]。干预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操作环节均为配药,干预组职业暴露报告率为72.97%(108/148),高于对照组的50.11%(22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78,P<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强化培训,能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监测资料。结果共监测3 362名在院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56例,职业暴露率为1.67%。最常见的职业暴露部位为左手大拇指(15例,占26.79%),职业暴露环节以手术中最高(29例,占51.79%),手术和诊疗操作过程中共发生职业暴露40例(71.43%),均属于锐器伤。暴露源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者46例,占82.14%。发生职业暴露者以外科学研究生居多(37名,占66.07%),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暴露率(2.31%)高于博士研究生(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5,P0.001)。经及时处理及预防用药,发生职业暴露的研究生无1人感染。结论加强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防护;暴露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减少医学研究生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A prevalence study of HBV serologic markers was carried out among hospital employees of ten departments of the Second School of Medicine in Naples, an urban area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HBV infection.Departments and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were selected to represent a spectrum of different exposure to B virus infection. Workers in a large electronic plant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area were screened as controls. HBsAg prevalence was 4.8% in the hospital community and 4.0% in control group. It rises to 4.3% in the Campania Region, where all screened workers live, and in some specific areas of the same region it rises to 12%.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eropositivities for at least 1 marker of HBV, considered to be a better indicator of occupational hazard, was found among personnel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or belonging to different occupational categories. None of the occupational and non-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studied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BV infection.Two years later, an incidenc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mong susceptible subjects. Seropositivity for 1 marker was 2.2% among hospital workers and 2.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figures are lower than the annual attack rate (5%) required for an acceptable cost-benefit ratio of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a geographical area with HBV endemicity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or B virus infection is low in hospital workers because of the high number of immunized subjects and the contacts with infected people out of the hospit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6日—5月6日向全国13个省份158所不同级别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别调查各所医院开展职业暴露监测首年、2010年及2015年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及监测情况。结果81.65%(129/158)的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98.73%(156/158)的医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77.22%(122/158)的医院存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漏报现象。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1 116例,调查首年发生1 542例,2010年发生2 474例,2015年发生7 100例。锐器伤在各类职业暴露类型中占96.76%;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中,护理人员占53.90%;职业暴露人员科室来源主要为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器具主要为注射器、头皮钢针、手术缝针等;静脉注射、针头丢入利器盒、手术缝针等是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在职业暴露源阳性分布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58.69%。结论我国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大,危害重,形势严峻,应通过政府立法、推广应用安全器具、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强化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职业暴露报告、评估和随访机制等措施,以切实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