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猩红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区2009—2011年猩红热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猩红热病例12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4/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4/10万、1.08/10万、6.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辖区所有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梅林街道与福田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3.33%(52/120)。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春夏季发病71例(占59.17%),秋冬季发病49例(占40.83%)。男性发病70例,女性发病50例,男女性别比为1.4∶1;25岁及以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其中3~7岁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0.83%(85/120);学生与儿童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5.00%(114/120)。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猩红热以散发为主,2011年发病率较高,儿童与学生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龙岗区猩红热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以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报告的2005年1月-2011年12月龙岗区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龙岗区猩红热病例342例,2011年发病率呈数倍上升;12、7月为猩红热病例数较多月份,1~~10岁年龄段占总发病89.18%,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及学生发病数占总发病数93.28%.结论 应加强托幼机构、学校的疫情监测,做好公众尤其是1~~10岁幼儿及其家长的健康宣教,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猩红热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的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浙江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共4 736例,平均发病率为1.84/10万。男性发病率(2.29/10万)高于女性(1.37/10万)(Z=17.193,P<0.05),3~8岁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以4~6月高发,幼托儿童(40.88%)和学生(33.64%)为主,临床诊断病例占98.08%。结论目前浙江省猩红热发病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应加强疾病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共报告猩红热507例,年均发病率为8.17/10万,6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6,P0.01)。3-4月、12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5.83%、23.47%。男女发病率分别为9.76/10万、6.3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P0.01)。病例年龄多为4~7岁(占61.93%),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占42.21%)、学生(占32.35%)和托幼儿童(占22.09%)。结论≤10岁儿童为猩红热的高发人群,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4-2012年长春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上级部门有效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猩红热的发病资料,对2004-2012年长春市猩红热的流行状况、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2 6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3/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为学生(45.41%)、散居儿童(23.45%)、托幼儿童(27.14%),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92.37%)儿童。结论学生、散居儿童、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大连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2004--2012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大连市累计报告猩红热6839例,年均发病率为12.44/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24.49/10万)高于农村(5.5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5-7月(2251例,占32.91%)和11—12月(1721例,占25.16%)。男性4220例,女性2619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男性发病率为15.21/10万,女性发病率为9.6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7岁年龄组,共报告4419例,占总病例数的64.61%;其中6—7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22.92/10万),其次为4~5岁(216.45/10万)。托幼儿童发病3432例,占50.18%;学生发病2779例,占40.63%。结论托幼儿童、学生是大连市猩红热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1982-2007年攀枝花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1982-2007年猩红热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加强猩红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攀枝花市1982-2007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1982-200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累计发病7 4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23/10万,死亡2人,病死率为0.27%;1982-1985年平均发病率75.38/10万,2006-2007年为12.79/10万;全市5个县均有发病,城市发病率54.81/10万,农村发病率11.22/10万;大约7~8年为一个流行周期,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每年的夏季,年龄以5~9岁为主,职业以学生居多,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结论 攀枝花市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当前攀枝花市猩红热发病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来本溪市猩红热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找出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溪市猩红热疫情现状。结果 2001-2009年本溪市累计报告猩红热患者1828例,年均发病率12.85/10万,其中2008年为发病高峰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每年均有2次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共发病1743例,占发病总数的95.35%。结论本溪市猩红热发病有上升趋势,14岁以下儿童为该病的主要构成人群。  相似文献   

9.
猩红热是由A组β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发热、咽喉炎、全身出现充血性皮疹,疹退后出现脱屑等症状。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干预措施,近几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解近年来猩红热的流行现况,制定控制对策,对仪征市2001年~2009年猩红热疫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1-2013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猩红热病例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0-2013年海淀区报告现住址为本市的病例1 956例,发病率为19.61/105,以3~8岁组发病率最高,占发病总数的89.11%;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3∶1;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最多(占47.19%,923/1 956),其次是托幼儿童(占44.53%,871/1 956)和散居儿童(占7.92%,155/1 956)。城区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011-2013年有春季和冬季两个高峰(3-6月份有一明显的春季高峰,11月-次年1月有一明显的冬季高峰)。结论海淀区城区3~8岁男性儿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发病高峰前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苏州市2011—2015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苏州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累计报告1 832例猩红热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81/10万;各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吴江区、太仓市、张家港市、虎丘区、工业园区;发病高峰为5-6月;男性发病率(3.41/10万)高于女性(2.17/10万),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为1 630例(占88.97%);职业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5.91%、34.33%。结论苏州市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猩红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模块搜集该市2011—2020年猩红热病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1—202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0455例,年均发病率11.38/10万,均为散发病例。除2020年发病数及发病率为近十年最低外,2011—2019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4—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发病数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雁塔区(1627例)、未央区(1446例)和长安区(1398例)。发病以男性为主6391例(61.13%),男女性别比为1.57∶1。各年份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4~7岁组,累计发病7017例(67.12%)。职业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发病数分别为4457例(42.63%)和4500例(43.04%)。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10240例(97.94%),实验室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幼托机构和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应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管理,及早报告、有效处置,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猩红热疫情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5—2011年报告的猩红热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中国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25 538例,其中死亡5人,男女性别比1.6:1,2011年中国猩红热发病率较往年大幅升高,高发地区全部集中在长江以北,南方部分地区的发病率较既往增幅明显,发病年龄主要在15岁以下,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结论猩红热仍存在春、冬2个发病高峰。2010年秋季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表现为分布范围广、高发地区持续高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疫情及发病趋势.结果 苏州市2010-2019年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50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39/10万,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x...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仪征市2005-2014年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报告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分析,采集部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5-2014年仪征市共报告猩红热497例,年均发病率为8.25/10万。发病呈双峰分布,高发期在每年4-6月和11月-次年1月;男女性别比为1.81∶1,≤14岁年龄组占97.58%,学生、幼托、散居儿童分别占48.89%、40.44%、9.66%;全市各地区发病率波动在0.21/10万~21.99/10万间,居前3位的为中心城区真州镇(370例,21.99/10万)、马集镇(22例,7.43/10万)、新城镇(30例,6.26/10万)。病原学检测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病例阳性检出率为63.63%,密切接触者检出率为23.53%。结论仪征市猩红热发病率相对较高,应积极重视,强化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猩红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广西猩红热年均发病率0.49/10万,无病死;病例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在11~1月份,年龄以3~7岁为主(占67.74%),男女之比为1.63:1,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98.55%),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96.11%和3.89%。结论应开展猩红热病原及菌株耐药性监测工作,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宜宾市猩红热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3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0万,各年发病率在0.82/10万~2.82/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2~4月和8~12月,15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8.91%。结论根据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在防治工作中,要加强传染源管理,重点要抓好托幼机构及小学的传染病管理,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南市猩红热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进一步探讨有效控制猩红热的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956-2009年济南市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年间疫情出现6次高峰期,发病率最高的是1958年(333.93/10万)、最低的是2001年(0.69/10万);高峰期每次间隔5~6年,持续2~3年。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病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2006年开始又有所抬头,2007年发病率明显上升,总的发病呈下降趋势(r=-0.548 8,P<0.01)。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区(χ2=59 660.501,P<0.05)。结论目前济南市猩红热发病有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核实诊断工作,防止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山东省2008-2017年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0920例,年均发病率为4.21/10万;2008-2017年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0960.22,P<0.05);4-6月份和11月份-次年1月份为发病高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5.85%和34.55%;各市均有发病,以莱芜市(11.79/10万)、济南市(11.69/10万)、青岛市(8.98/10万)、东营市(7.64/10万)和泰安市(5.49/10万)年均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5.23/10万)高于女性(3.20/10万)(χ2=2359.01,P<0.05);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尤其以3~9岁高发,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79%;幼托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8.57%。结论 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加强冬春季学校和托幼机构猩红热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7-2016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转归情况。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并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描述猩红热病例的转归情况。结果 2007-2016年北京市报告猩红热病例28 505例,其中2011年有6 152例,发病率为31.4/10万,高于历年平均水平。猩红热病例有夏、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男性病例有17 951例(63.0%),职业以学生(13 488例,占47.3%)、幼托儿童(12 167例,占42.7%)和散居儿童(2 596例,占9.1%)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9岁(占90.5%),在近年3~9岁儿童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2011年5月~2013年12月,在发病3周后对7 298例猩红热病例进行了随访,仅8例病例出现并发症,其中中耳炎有2例、鼻窦炎有1例、肺炎有2例、心肌炎有3例,其他病例均痊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近10年间,2011年为北京市猩红热发病水平高峰年,学生和托幼儿童是发病的高危人群,猩红热病例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