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Boutin~([1])首次将氧化铝陶瓷假体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几十年来陶瓷假体在耐磨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2-3]).对于陶瓷假体普遍的担心是陶瓷假体的碎裂,尽管碎裂发生率不足1.5/万,但一旦碎裂则后果严重.本文将对人工关节陶瓷假体碎裂的原因、诊断、碎裂后翻修手术的特点及要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假体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近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9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通过X线影像资料,对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对股骨近端、髋臼周围骨质的应力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均未发现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的临床表现,髋臼及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无明显应力性骨吸收影像,金属-金属组、陶瓷-陶瓷组未发现有碎屑反应,陶瓷-聚乙烯组、金属-聚乙烯组部分有碎屑反应.[结论]使用不同材料假体组合并不会导致股骨假体、髋臼假体与骨界面应力的显著差别,其远期效果差别除了与假体的制作水平、患者的骨质条件及医生的手术技术等密切相关外,聚乙烯材料产生的磨损碎屑所致的骨溶解应该是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聚乙烯假体磨损及其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聚乙烯磨损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与电镜对15例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的聚乙烯假体臼杯内表面及假体周围软组织作形态学观察。进而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微小聚乙烯磨损颗粒促使骨吸收性细胞因子增加,植入物周围骨溶解以及植入物-骨整合强度下降的生物效应。结果 聚乙烯假体在人工关节松动形成时均明显磨损,聚乙烯磨损颗粒诱发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并分泌骨吸收性细胞因子。结论 聚乙烯磨损与假体松动密度相关。其中生物因素是引起假体松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金属假体以良好的刚度、强度和优越的抗磨损性获得了广泛应用。但金属假体随髋关节活动产生大量金属离子,可引起假体周围巨噬细胞凋亡、坏死,刺激假体周围活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而介导假体周围骨溶解,还可通过引起巨噬细胞凋亡及破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平衡等导致假体松动。该文就金属离子与假体松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金属离子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金属对金属假体,尤其是第二代假体在配伍、制作设计和工艺上均有较大改进,能更好地满足临床要求.但金属假体植入人体后产生大量金属离子,可引起假体周围巨噬细胞凋亡、坏死,刺激假体周围活性细胞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而介导假体周围骨溶解;可引起手术部位及全身的过敏反应,可能与假体周围骨溶解密切相关;还可通过离子与DNA聚合物的形成、基因突变、DNA损伤,引起假体周围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和肿瘤发生.该文就金属离子的细胞毒性、过敏性、基因毒性和致癌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置换包括全髋和半髋置换,是治疗髋关节严重病损的有效手段,但假体松动作为术后晚期出现的并发症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假体松动归因于应力遮挡引起的骨质重新塑形,晚期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微动和磨损碎屑诱导骨溶解.近年研究发现假体松动与运动后假体摩擦产热、吸烟、滑液中IGF-I水平等有关.该文就近几年关于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的可能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陶瓷人工关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瓷人工关节假体具有耐磨、生物惰性等特点,临床上因其假体松动发生率较低而备受关节外科医生关注.陶瓷人工关节经历了四代工艺技术的改进,现已日趋完善.第一代人工陶瓷关节的应用从1974到1988年,第二代人工陶瓷关节的应用从1988年到1994年,第三代人工陶瓷关节从1994年开始一直应用至今,第四代人工陶瓷关节已于200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1-3].人工陶瓷关节历经变迁,已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就人工陶瓷关节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磨损碎屑造成的溶骨性损害是构成全髋置换术的主要长期困扰问题。为了避免磨损碎悄,已经有改善磨损特性的耐磨表面全髋假体应用到外科手术中。陶瓷表面假体的长期临床结果非常令人鼓舞,现代的金属背面矾土杯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应用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5年临床和放射学影像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87例接受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39例,女48例;年龄72~96岁,平均(83.4±4.12)岁.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按Garden分型:Ⅲ型32例,Ⅳ型55例.术前均经常规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检测脊柱及髋部骨密度(BMD)筛选,全部采用Biomet生物型Bi-Metric系列股骨假体和陶瓷双极股骨头假体.患者分别在手术后1.5、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一次,根据临床髋关节活动度和Harris评价标准,放射学影像根据AAOS评价指标:髋臼磨损情况,陶瓷组件碎裂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溶骨性病变情况,股骨近端骨生长情况,股骨距重塑,股骨假体远端底座形成情况等.结果 实际83例患者完成终末随访,随访时间61~82个月,平均(72.4±6.57)个月.髋关节活动范围在终末随访时为:屈曲平均(83.5 °± 9.14°),后伸平均(25.2°±5.62°),外展平均(41.5°±5.21°).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11.5±4.0)分,提高到终末随访时平均(89.1±2.1)分,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27.18,P〈0.01);其中优31例,良40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85.54%(71/83).5例(6.02%)患者出现腹股沟区和大腿前侧疼痛,2例(2.41%)患者在手术后3~5年间由于股骨假体出现松动而进行股骨假体翻修.放射影像学随访观察无髋臼严重磨损,无陶瓷组件碎裂,无股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股骨假体松动,股骨近端骨生长情况良好,有24例(28.92%)患者发生股骨假体远端轻度底座形成.结论 应用生物型陶瓷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获得较好的5年临床和放射学影像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的中短期应用结果 ,以探讨这种假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32例 345髋进行随访 ,其中陶瓷 -陶瓷非骨水泥型假体 31例 33髋 ,生物型固定超高分子聚乙烯 -钴铬钼合金全髋假体 30 1例31 2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 ,应用股骨Gruen与髋臼Delee-Charnly分区方法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Harris评分两组患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但是影象学上 ,超高分子聚乙烯 -钴铬钼合金假体的松动范围或程度要大于或多于陶瓷 -陶瓷假体。结论 对于年轻患者 ,新型的陶瓷 -陶瓷假体中短期效果良好 ,影象学松动率明显低于超高分子聚乙烯 -钴铬钼合金假体。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 ,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远期结果有待于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陶瓷-陶瓷人工髋关节初步应用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陶瓷型人工髋关节的中短期应用结果,以探讨这种假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32例345髋进行随访,其中陶瓷-陶瓷非骨水泥型假体31例33髋,生物型固定超高分子聚乙烯-钴铬钼合金全髋假体301例312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应用股骨Gruen与髋臼Delee—Charnly分区方法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Harris评分两组患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影象学上,超高分子聚乙烯-钴铬钼合金假体的松动范围或程度要大于或多于陶瓷-陶瓷假体。结论 对于年轻患者,新型的陶瓷-陶瓷假体中短期效果良好,影象学松动率明显低于超高分子聚乙烯-钴铬钼合金假体。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使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远期结果有待于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松动假体界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界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 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界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界膜部分有黑色;界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 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就可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9岁,因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1月在我院行右侧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右侧和左侧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42分和48分.均采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蛇牌,德国),生物型股骨柄,髋臼杯外径48 mm.陶瓷组配为BioloxForte,直径28mm中号陶瓷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肿瘤型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学表现与假体周围组织反应的关系,探讨其中规律.[方法]通过对10例肿瘤型关节假体翻修术中获取的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组织学切片作HE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界膜组织学构成、分布及其聚集部位的组织学特征并进行定量评分,计算CD68阳性细胞数.将CD68阳性细胞率与组织学表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所有10例松动的假体周围界膜均由纤维基质、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磨损微粒等构成.其中MΦ(巨噬细胞)阳性率占24.5%±5%(-x±s).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假体周围组织反应的程度,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不具有聚乙烯包裹的钛合金假体周围界膜组织中,其CD68阳性细胞率和组织学评分均较高,假体周围慢性异物炎性组织学反应明显.[结论]肿瘤型假体与周围组织的接触范围广泛,产生较多的界膜组织填充,引起局部慢性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果能通过选择合适的肿瘤型假体材料控制磨损颗粒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减少周围炎症反应的程度,就可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431-1434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人髋关节重建中最常见的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痛苦,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维持髋关节稳定。术后效果与外科手术技术、生物材料和假体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人工假体按材料分为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几种[2]。相比于其他材料,陶瓷对陶瓷假体在临床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上有着明显的优势[3],其硬度高、抗磨损力强、磨损产物少、润滑性好,有着更好的活动性能和生物惰性,但因陶瓷的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在施行了全髋关节或全膝关 节置换的病人中,发现磨损碎屑向肝脏、脾脏和腹部淋巴节转移。这些磨损碎屑主要是对全身组织、器官而不是局限对假体周围局部组织的影响。经研究认为磨损碎屑导致骨质溶解和假体松动,并证实了磨损碎屑在肝脏、脾脏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散播的发生率和磨损碎屑病理学反应特征。研究了29具尸体标本和对2例病人进行活检(因假体置换失败)29具尸体中生前有21具尸体首次实行全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第一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手术患者不断增加,在美国估计每年有250 000例髋关节手术,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大约为髋关节手术量的17.5%~([1]).Kurtz等~([2])的研究显示全美髋关节翻修的人数和花费还在持续增加.近年来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发展迅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翻修手术.导致翻修的原因主要为假体周围出现骨缺损和骨丢失,致使假体松动、假体柄下沉,最终导致假体失败.因此,解决骨溶解和丢失成为对抗假体失败的重要途径,阐明骨缺损的病因学就成为指导治疗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松动假体界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界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界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界膜部分有黑色;界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界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界膜向溶骨性界膜的转变,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大头径髋关节假体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鸣  蔡郑东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3):161-162,179
以往认为髋关节假体股骨头直径>32 mm时关节磨损将明显增加,近年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股骨头直径大小与磨损率高低并无必然联系,特别是在高交联聚乙烯、金属、陶瓷等耐磨材料应用于人工关节之后.大头径髋关节假体在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方面的优势已引起重视,研究发现随着股骨头直径的增大,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头颈比的改善增加了假体的活动度,减少了假体间的碰撞.目前临床上大头径髋关节假体的应用主要体现于金属-金属人工关节,特别是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大头径髋关节假体在关节翻修术中也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诱导全身的巨噬细胞迁移到关节假体周围,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其中巨噬细胞趋化性蛋白-1(MCP-1)在调节全身的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迁移和慢性炎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是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有可能减轻与磨损颗粒相关的假体周围骨溶解。该文介绍磨损颗粒分类及其生物学特征,以及MCP-1-CCR2信号通路与磨损颗粒诱导的全身性巨噬细胞迁移、最终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