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某陶瓷厂生产车间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其除尘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测量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研制成型车间、喷釉车间和抛光磨边车间内各岗位的矽尘浓度,与车间改造前相应岗位矽尘浓度及职业接触限值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采取通风除尘设施改造后,研制成型车间压机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3.67 mg/m3降至0.40 mg/m3;喷釉车间喷釉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1.37 mg/m3降至0.32 mg/m3;抛光磨边车间磨边岗位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由18.7 mg/m3降至0.36 mg/m3;车间内矽尘浓度明显降低,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采取适宜的通风除尘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车间内矽尘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解决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严重这一问题,通过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系统改造,有效控制和降低水泥包装车间粉尘职业危害。方法 2017年10月以新疆某水泥生产企业袋装车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采样法,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检测,采用罩口风速测定法、风管内平均风速测定法对包装车间气流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包装车间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82.30和31.02 mg/m3,插袋工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分别为17.39和4.30 mg/m3,水泥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短时间接触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半密闭罩内气流组织分析,总进风量为13 157.64 m3/h,总排风量为17 544.57 m3/h,半密闭罩内虽然形成了一个负压场,但气流组织呈紊流状态,造成粉尘的积聚。2018年5月通过对包装车间半密闭罩形状改造、增加新风装置和排风口改造,气流组织效果良好,降低了插袋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结论水泥厂水泥粉尘职业危害超标,通过分析水泥包装车间通风除尘效果不理想问题,研究提出通风系统改造的设计方案,达到水泥插袋岗位粉尘控制目的,为开展水泥包装车间粉尘治理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大型燃煤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研究燃煤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情况,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出科学建议。方法 2014—2017年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等方法对燃煤发电厂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采取了一定的防尘、防毒、防噪声等职业病防护措施,但部分岗位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氨短时间接触浓度较大,其中化学水处理单元氨短时间接触浓度范围为24.7~45.0 mg/m~3,最大短时间接触浓度为45.0 mg/m~3,为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的1.5倍,其他化学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粉尘浓度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输煤单元皮带、翻车机、斗轮机、破碎机等岗位、脱硫脱硝除尘单元放灰区、电除尘器等岗位,其中输煤单元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达到32.3 mg/m~3,为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的4倍左右;部分工人及岗位噪声强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燃煤发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为粉尘、噪声、氨等有关因素,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个体防护及应急救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抽油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分析,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该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和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
结果 该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75 ±2.35)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 ±1.37)mg/m3,超限倍数在1.6~2.9之间,12个焊接工位中9个不符合国家限值标准,超标率75%。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0 ±0.17)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0.92)m,各焊接工位控制点平均风速为(0.30 ±0.08)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
结论 该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焊接车间焊接烟尘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捕着、吸附焊接烟尘,使焊接车间焊接烟尘达到职业卫生要求。方法在对集装箱焊接车间现场调查、检测、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尘源量,并计算每台焊机的除尘风量。结果采用局部除尘和全面通风措施,在连续3天的监测期间,车间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mg/m^3,其他粉尘、MnO2等均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结论在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下,集装箱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某矿渣微粉生产线节能减排除尘改造的效果,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改造前后主要粉尘岗位的粉尘浓度进行对比检测,依据检查结果分析改造措施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结果显示,改造前放料二层平台总粉尘浓度较高,为14.23~21.97mg/m3,成品放料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9.11mg/m3,均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原料岗位CTWA接近但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改造后各采样点粉尘浓度均有下降,成品放料岗位CTWA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改造前后各采样点总粉尘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此次对矿渣微粉生产线除尘设施的改造效果明显,值得在类似生产线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工作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职业接触限值.方法 收集硝基胍的理化性质、毒理学资料(包括毒性、毒物动力学、毒作用机制等)、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在以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研制的原则及方法,制订工作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职业接触限值.结果 建议将工作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定为5 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5 mg/m3.结论 在进一步改进工艺,减少手工操作时间,加强工作场所通风换气情况下,工作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浓度可以降至建议的职业接触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电焊车间新上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净化效果。方法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对工人作业岗位和接尘作业工人分别进行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浓度和时间加权浓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风系统未开启前,车间电焊烟尘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2.62±1.05)mg/m3,(3.90±1.31)mg/m3;通风系统开启后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粉尘加权浓度分别为(1.61±0.43)mg/m3,(1.48±0.26)mg/m3;通风系统开启前后工作岗位和作业工人的电焊烟尘浓度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间电焊烟尘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采石场筛分工序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方法根据某采石场筛分岗位工艺特点及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以外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选型和除尘器的选择为重点,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后测定其粉尘控制效果。结果外部排风罩采用罩口尺寸为1.6 m×1.6 m的带法兰边框的上吸式排风罩,控制距离为1.1 m。除尘系统的总排(送)风量为148 072 m~3/h;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分别为171 023 m~3/h和1 255.5 Pa;据此选择型号为4-79的普通中压风机和处理风量为186 000 m~3/h的WDJ47-3/1型WDJ型卧式电除尘器设备作为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实施后,筛分岗位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6.2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0 mg/m~3。结论所设计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船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根据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结合其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该船厂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其他粉尘、电焊烟尘、锰、噪声.定点检测仅油漆作业岗位二甲苯超标,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最大达到385.75 mg/m3,超标3倍;苯浓度虽未超标,但其STEL达到8.64 mg/m3,接近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限值(10 mg/m3).噪声测定机械加工及除锈打磨岗位超标率分别为40%和53.3%.其他检测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该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其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局部送风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欠佳.使用无苯油漆,采取局部吸风、整体送风与整体通风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落实建议,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某煤矿年产90×104t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旨在进一步预防、控制和消除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资料收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 在放炮1h后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检测结果:一氧化碳为30 mg/m3,二氧化硫为10 mg/m3,二氧化氮为10 mg/m3,硫化氢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接触粉尘的岗位工人进行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粉尘超限倍数的检测,7名岗位工人总粉尘、5名岗位工人呼吸性粉尘的8h加权平均浓度和10个接触总粉尘岗位、6个接触呼吸性粉尘的岗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余工种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的粉尘超限倍数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15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其中有10个工种的8h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5个工种8h等效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中遵循了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某电石厂粉尘防护设施整改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电石厂进行一般职业卫生学调查,对防尘设施整改前后作业工人接触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并对2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改前,该建设项目14个粉尘作业工种中,有6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标,工种超标率为42.9%。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2 mg/m3和57.3 mg/m3,最高超限倍数为7.2。整改后,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粉尘浓度全部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在各粉尘超标岗位分别增设了通风除尘或喷雾降尘设施,地面或设备清扫采用负压吸尘或水力清洗设施,并合理利用操作室隔离设施后,均达到了良好的防尘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黑龙江省某采油装备制造公司抽油机组装车间(以下简称组装车间)电焊烟尘职业接触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检测通风设施风速,并对该场所粉尘作业进行分级。为同类企业通风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6月对组装车间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组装车间电焊岗位操作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平均为5.75 mg/m~3,焊接工位的超限倍数平均为2.2,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8人8 h CTWA超标率为66.7%;12个焊接工位超限倍数超标率为75.0%。排风口平均风速为2.3 m/s,排风口距焊接工位平均距离4.60 m,各焊接工位平均风速0.30 m/s,8个工位粉尘作业分级为1级。结论组装车间电焊烟尘浓度及超限倍数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主要原因是通风设施除尘效果较差,应对其通风除尘设施加以改造,并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降低电焊烟尘对作业人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腈纶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某腈纶厂的毛条车间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该车间粉尘浓度为4.22(0.10~24.07)mg/m3,主要对接触人员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同时导致肺通气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部分工人胸部X线表现异常;提示车间环境中腈纶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超过2 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超过4 mg/m3时不能充分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稻谷深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来源,寻找稻谷深加工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岗位,为职业病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在全面了解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沈阳市某稻谷深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分布进行识别,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分析劳动者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过程及可能造成的职业损害.结果 该稻谷深加工企业仓储部工作塔,制米部碎米包装及米糠包装、未熟粒包装岗位谷物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9.4、45.6、79.0、11.7 mg/m3,均高于谷物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 mg/m3;制米部砻谷、去石、碾米、抛光岗位及能源部锅炉房司炉岗位噪声声级分别为89.5、86.8、92.9、87.0、89.6 dB(A),均高于职业接触限值85 dB(A);气化炉旁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浓度为36.0 mg/m3,高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 mg/m3.结论 稻谷深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噪声和一氧化碳,关键控制岗位为制米部手工包装岗位和锅炉房司炉岗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市某炭黑厂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结果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该用人单位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聚丙烯粉尘、噪声等,混料作业工人接触聚丙烯粉尘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7.8~9.3 mg/m3,定点采样检测结果为19.0~23.1 mg/m3,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粘合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147.5~832.1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接触聚丙烯粉尘、化学有害物质浓度及噪声8 h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工作主要是从适当改进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加强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对作业工人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某企业投料设备和除尘设施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粉尘和噪声进行检测,对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和改造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技术改造后,除尘通风管道单独设置,除尘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增大,除尘效率提高;同时投料设备得到密闭,除尘风机功耗降低。改造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比改造前明显降低: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由12.4 mg/m~3降至1.8 mg/m~3,40 h等效声级由91.4 dB降至83.2 dB,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局部通风设施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要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企业需特别重视生产设备和通风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设置。  相似文献   

19.
罗森林  张晖  张成  张民  徐贵强  于楠 《职业与健康》2023,(11):1469-1472+1478
目的 建筑材料厂历来是职业危害治理重点行业,为辨识和分析安徽阜阳市某建材厂混凝土生产线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对该建材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法和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该建材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 该建材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高温,搅拌机楼2楼和3楼的巡检人员接触粉尘(总尘、呼尘)的短时间15 min接触浓度不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中粉尘(总尘)短时间15 min接触浓度是1.8~2.9 mg/m3,粉尘(呼尘)是0.9~2.1 mg/m3,其余各岗位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针对超标点,该公司采取了湿式作业、加强清扫、加强除尘器的维护保养等措施进行控制,经复测后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 该建材厂针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尘、防噪声等防护措施,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五金制品厂的生产性粉尘的污染特征,找到关键控制点,应用局部通风除尘技术进行除尘净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基于工程分析方法,结合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通过空气浓度等监测数据分析所应用局部通风除尘工程的除尘效果。结果五金制品厂产尘岗位的局部通风除尘技术设计科学应用合理,控制风速达到0.25~2.52 m/s,满足控制效果要求;监测结果显示裁剪车间的铝尘浓度在0.4~0.5 mg/m~3,研磨车间的粉尘浓度0.3~2.3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五金制品厂进行了较先进的保障措施,局部通风除尘工程能把握主要的污染控制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除尘净化,在职业卫生防护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