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塑料包装制品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企业的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控制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及检测。结果该企业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各岗位有毒物质浓度、高温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1.4%。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议对超标的噪声作业点进一步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对原辅料输送环节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某新建汽车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和控制效果。方法对该汽车生产线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进行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性有毒气体和噪声是汽车生产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除个别作业点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84.8%。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应加强抽风排毒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加强防噪声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樊乃根 《职业与健康》2014,(15):2177-2178
目的了解该公司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找出该公司对工人身体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公司进行建设项目控制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各工序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针对各工序生产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公司噪声作业异常人员检出率最高达37.5%,化学毒物异常人员检出率为1.0%,生产性粉尘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7%,高温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7%,紫外线异常人员检出率为0。结论该公司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其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危害最大,在控制效果评价中噪声防护应列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评价垃圾发电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的效果,为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与检验检测法。结果垃圾发电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性和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场,噪声的最高强度为92.9dB(A),为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作业人员每天接触2h的情况下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化学因素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二氧化硫、盐酸、氢氧化钠、甲烷、氨、二甲氨基乙腈、四氢化吡咯、哌啶、二恶英、粉尘等,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所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垃圾发电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且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垃圾成分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大庆某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重烷基苯磺酸盐装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并对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方法对重烷基苯磺酸盐装置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调查和检测结果按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丁醇、硫磺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总平面布置、工艺和生产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合理,试生产期间运行状况良好,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评价某油气处理厂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为企业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建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检测、检查表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作业现场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CTWA浓度为0.15 mg/m3,CSTEL浓度为0.99mg/m3;未检出硫化氢及一氧化碳;存在高温作业危害。结论该油气处理厂总体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在高温方面需要重点加强作业人员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厂塑料编织袋和塑料包装容器生产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确保作业人员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的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物质有丁醇、二甲苯、甲苯、乙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氧化碳、甲醛;粉尘有聚乙烯粉尘、聚丙烯粉尘;物理因素为噪声,共计12种。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工种甲苯、聚乙烯粉尘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对其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后,各工种接触甲苯、聚乙烯粉尘的浓度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本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前职业病危害严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后,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识别、分析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 结果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环己烷、己烷、戊烷、辛烷、高温、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多层线路板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性有毒气体、粉尘和噪声是线路板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盐酸的浓度为0.53~15.6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7.5mg/m^3);其余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96.3%。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化学性有毒气体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和高温,除噪声强度超标外(最高为93.5 dB),其余监测点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气田甲醇污水处理工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主要环节,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标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甲醇污水处理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天然气、甲醇、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6~C25烃类,噪声、高温。该污水处理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均未超出国家标准。有毒物质检测合格率为100%,有害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结论为防范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应加强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和非正常作业情况下的应急防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解铝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工人个体接触水平,分析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系统工程分析、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氧化铝粉尘、二氧化硫、氟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高温、电磁辐射和噪声;该车间工人接触氧化铝粉尘、二氧化硫、氟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合格率均为100%,工人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合格率为100%,工作场所中高温、电磁辐射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该电解车间预焙槽自动化程度高,防护设施运行良好,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用人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确保防护设施正常运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电厂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及氨、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该电厂采取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工人采取巡检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基本合理。检测结果表明粉尘超标率为35.2%,有毒物质中氨和硫酸存在超标现象,噪声超标率为9.7%。结论粉尘和氨、硫酸是该燃煤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输煤系统、除灰渣系统是该项目粉尘的关键控制点,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氨、硫酸添加点是毒物的关键控制点,对超标的作业点应进一步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同时需加大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滨州市滨北工业园某企业液化气叠合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危害程度以及防护措施的控制效果,保证其投产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和标准。方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结果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化学毒物(液化石油气、溶剂汽油、非甲烷总烃、硫酸、一氧化碳、甲醇)、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其中煤尘检测样品12个、化学毒物检测222个,噪声检测78个,高温检测3个,检测浓度或强度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基本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评价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等则》,采用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生产过程中存在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可研报告中该装置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经类比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溶剂汽油(洗胶罐溶剂汽油超限倍数为4.8倍,震动筛溶剂汽油超限倍数为2.5倍),噪声有4个检测点超标、高温(干燥箱45.2℃、洗胶罐35.9℃)超过卫生标准,新建项目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后,可减轻毒物、噪声、高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结论本项目为一般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只要防护措施到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
宁宇  侯旭剑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69-1172
目的通过了解海洋石油生产平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该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甲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和乙酸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个工种(机修工和电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应急发电机开启时的噪声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针对其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可行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某公司钽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毒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比检测结果显示:钽粉车间破碎室和混料室钽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分别为26.10、26.44mg/m^3,超过国家标准。还原、降氧和烧结车间的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分别为26.1、25.9、25.4℃,为高温作业岗位;还原车间及操作室、降温车间、烧结车间、循环水站操作室等工作场所的噪声分别为84、72、81、82、66dB(A),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油品码头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措施分析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评价某油品码头工程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程防护措施及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和半定性半定量评价法(MES评价法),分析该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特点和浓(强)度以及工程防护措施,评价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和工程防护效果。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非甲烷总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盐酸、硫化氢、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和电焊弧光等。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16.67%,超标岗位为燃料油泵棚;高温(WBGT指数)超标率66.67%,超标岗位为10万吨码头和燃料油罐区;其他岗位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风险评估认为:正常工况下,所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均为5级(稍有危险)。特殊工况下,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风险水平维修电焊工均为5级(稍有危险),码头巡检操作工和罐区巡检操作工均为1级(极其危险),检验人员、污水处理工、锅炉房操作工和电工均为3级(显著危险)。结论该项目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基本有效,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在正常工况下较低,但在特殊工况下较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浮式生产储油和卸油装置(以下简称FPSO)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析。结果该项目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的15个工种中仅有5个工种的个体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针对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效可行,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查阅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粉尘、氨、甲醇、硫酸、氯化氢(盐酸)、磷酸、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噪声和高温污染是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接触粉尘(CSTEL:23.67~34.00 mg/m3)、二氧化硫(CSTEL:24.51 mg/m3)、噪声〔86.4~89.6 dB(A)〕、高温(WBGT指数:35℃)的部分岗位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他毒物的接触岗位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该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防尘、毒、噪声设施基本齐全,但在部分岗位仍有超标情况,尚需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