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了解自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污染状况,为保障本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T-2006)分别对自贡市市县级和乡镇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余氯测定。结果 2010年全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50.00%、74.31%,其中市县级水厂的合格率为75.00%和100.00%,乡镇水厂的合格率为35.94%和62.50%;枯水期的合格率为63.89%和77.78%,丰水期的合格率为36.11%和70.83%。市县级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细菌指标合格率高于乡镇水厂,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与水源水菌落总数呈正相关;菌落总数与余氯呈负相关。结论自贡市应重点加强乡镇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和监管,尤其是丰水期;在消毒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自贡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方法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全市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末梢水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检测,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2012年共检测316份水样,合格138份,合格率为43.67%,消毒剂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指标合格率均较低。结论农村水厂消毒措施不到位是影响十堰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原因,应注意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后水质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探讨管理策略。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120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分别在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3月)按要求采集水质样品并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评价。结果2010年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细菌学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分别为44.17%、29.17%;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70.83%、62.50%;总大肠菌群丰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70.00%、65.00%;枯水期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91.67%、94.17%。检测项目中,除肉眼可见物、臭和味、锰、氯化物和砷5项指标全部合格外,其余项目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结论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加强消毒是亟待改善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今后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8月随机选择大连市25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每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本市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农村集中式供水以地下水为主,完全处理的工程占2.09%。抽检1000份水样,在不计算消毒指标的情况下,总合格率为73.80%,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0.80%和66.80%,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5.00%和72.60%。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严重,其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硝酸盐、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3.20%、91.40%、83.70%、75.00%。结论大连农村集中水供水工程水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和硝酸盐超标率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林强  刘爱军  刘勇  李美丽 《职业与健康》2014,(17):2463-2464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9年北京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在全县范围内随机选取65个集中式供水点,分别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影响延庆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为微生物指标,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33.3%,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为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为31.5%。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29.6%,末梢水合格率为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33.3%,末梢水合格率为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枯水期、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为33.3%。结论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完善农村改水和对饮用水的消毒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2015-2016年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共检测172份水样,合格144份,合格率为83.72%。其中,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3,P<0.05);出厂水合格率83.33%,末梢水合格率86.95%,二次供水合格率79.55%,不同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χ2=0.944,P>0.05);市政供水、自建水厂供水和二次供水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8,P<0.05);不合格指标为菌落总数、消毒指标、Mn和Fe,合格率分别为92.44%、94.19%、95.35%和96.51%。结论宝安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好,但仍需重点关注细菌总数和消毒剂指标,同时加大对自建水厂供水和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督力度,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改善我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抽样监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结果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以分散式供水为主,水源以地下水为主,集中式供水工程中完全处理工程占34.86%。抽检水样592份,合格率54.73%,不合格指标中,消毒剂指标不达标和菌落总数超标率较高。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5.41%和54.05%,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7.43%和52.03%。结论绵阳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较低,消毒处理设施不完善,微生物超标率较高,饮用水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南阳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230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调查,并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并检测其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对监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30处工程中,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90.87%,检测的920份水样中,水质总合格率为57.72%,枯水期水质好于丰水期,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好于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质,对水源水完全处理和仅消毒处理的水质好于经沉淀过滤和未处理的水质,单项指标检测以总大肠茵群和茵落总数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9.35%和84.24%,消毒剂余量合格率仅为39.94%。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完善,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超标和消毒剂余量不足是主要原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加强建设和管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某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该县农村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样品采集、检测和评价。结果:2008年-2010年该县218件农村饮用水水质样品的总合格率为16.51%,超标的检测项目主要为消毒剂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等。乡镇级水厂水质合格率高于村级水厂(x2=28.041,P〈0.001)。枯水期与丰水期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5.97%、33.33%(x2=0.832,P〉0.05);“按要求使用”、“偶尔使用”和“不使用消毒设备”的水质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15.933,P〈0.001)。结论: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不佳,需要加强水质卫生管理工作,尤其是村级水厂,还应强化消毒设备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微生物监测指标,评价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状况,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防止水源性疾病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同心县2014-2017年农村集中式供水9家水厂,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样296份,依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4项微生物指标。结果4项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71.62%,2014-2017年4项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61.11%、68.92%、74.32%、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P0.05);枯水期出厂水、末梢水检测合格率分别是83.78%、75.68%,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检测合格率分别是68.92%、58.11%,出厂水、末梢水在枯水期、丰水期检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3、5.16,P均0.05);枯水期、丰水期检测合格率别为79.73%、63.5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57,P0.01);深井水、地表水两种水源类型水样综合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5.71%、6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消毒、未消毒水样微生物综合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0.83%、57.14%和70.8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6、4.45,P值分别0.01、0.05)。结论强化企业管理,规范工艺流程,切实提高饮水质量;注重环境治理、加强水源防护,减少饮水污染环节;加大设备投入,加强监督检查,促进饮用水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为改善城市供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东莞市2008年村级水厂和镇级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检验及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有效水样共1575份,合格1376份,总体合格率为87.4%;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网末梢水(94.5%)、出厂水(91.0%)、水源水(23.6%)。结论管网末梢水、出厂水合格率较高,而水源水合格率低,加强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洪灾后饮用水消毒方法,了解分散投药、专职投药和集中过滤处理后的消毒效果,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形势下我国洪灾区可行的饮用水消毒模式,更好地控制灾后传染病流行。方法:根据《全国救灾防病预案(2005版)》及卫生部《洪灾区饮用水应急消毒模式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结合仙桃市的地理特点,在洪灾多发季节和多发地区的杨林尾镇选择条件相近的多个村组成3个饮用水消毒试点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给予分散投药、专职投药和集中过滤处理干预措施,持续观察2个月后比较各组饮用水(缸水)的消毒效果。水质卫生标准及检测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结果:不同消毒模式组饮用水细菌学指标合格率(分散投药组为10.83%、专职投药组为59.17%、集中过滤组为34.17%,X^2=61.86,P〈0.01。但集中过滤组设备出口处为75%)、细菌消除率(分散投药组为53.09%、专职投药组为46.54%、集中过滤组为95.97%,X^2=15726.88,P〈0.01)和理化指标降低率(13项中有8项P〈0.01或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洪灾区采用集中水处理设备对居民饮用水进行应急消毒处理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其消毒效果及水质均明显优于分散投药和专职投药消毒模式,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作好相关的应急储备。另外,要做好居民安全卫生用水的健康教育工作,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关中地区2018年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针对性加强供水设施改造提供工作依据.方法 制定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关中地区192所农村学校管网末梢水进行采集检测,对水质影响因素与水质合格率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关中地区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59.1%,微生物、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74.5%,84.6%,88.0%.单因素分析表明水源类型、工程类型、卫生许可情况以及消毒设备使用情况等4个因素影响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按要求消毒、工程类型、卫生许可情况影响水质合格率(OR值分别为3.14,2.05,1.99,P值均<0.05).结论 对于关中地区农村学校供水中发现的自建设施管理落后,卫生许可证将持证率较低;消毒设备不能按要求使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校供水的设施改造投入,针对性加强供水处理、规范消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采集的不同供水点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的。结果 2013年共检测水样744份,合格率为45.56%。城市与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2.31%,20.63%(P〈0.01)。市政管网末梢水合格率89.29%低于市政供水出厂水合格率100.00%,城市单位自备供水合格率75.00%,农村集中式供水合格率21.56%,农村学校自建供水合格率11.36%。城市检测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浑浊度(94.32%)、铁(98.48%)、余氯(98.48%);农村检测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有:余氯(26.67%)、硝酸盐(80.63%)、总大肠菌群(90.83%)、菌落总数(91.04%)。结论城市重点加强自来水管网清洁维护及加强单位自备水卫生监管。应加大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管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消毒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万州区农村学校自备供水卫生与水质状况,分析其存在安全卫生问题,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5—6月对万州区30家农村学校自备供水单位卫生管理、设施设备等情况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对其出厂水进行抽样检验,依据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万州区农村学校自备供水出厂水样合格率3.33%(1/30),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86.67%(26/30),毒理学指标合格率96.67%(29/30),微生物指标合格率10%(3/30),消毒指标合格率仅6.67%(2/30)。结论:万州区农村学校自备供水水质合格率很低,学校供水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以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学校自备供水监管力度,建立饮用水安全卫生保障机制,着力落实饮用水消毒措施,防止介水疾病的发生,确保农村学校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阳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安全饮水工程及安全饮水工程附近农村的家庭自备井进行采样、保存和检测,并对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样品192份,总合...  相似文献   

17.
王姣  操基玉 《中国校医》2012,26(10):732-733,735
目的了解合肥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现状,为进一步贯彻实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对策。方法于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全部市级市政水厂、县级市政水厂、市级企业自建水厂和乡镇水厂的卫生现状及水质自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在卫生管理方面,市级市政水厂总体好于其他水厂。目前合肥市共有各类水厂50家,其中,市级水厂、县级水厂、自建水厂、乡镇水厂分别占10%,6%,6%,78%。出厂水不合格的主要单位为单位自建水厂和乡镇水厂,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浑浊度、消毒剂余量、总大肠菌群;抽检末梢水230份,合格213份,合格率92.6%。结论合肥市各类集中式供水单位在卫生管理方面有待加强,水质处理工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水质自检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河北省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分别于2012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某市9县(市)1060份水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水样合格率为65.8%,单项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72.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2.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2.2%。枯水期与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25,P〈0.01);深井水源与浅井及其他类型供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P〈0.01);不同的地域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547,P〈0.01)。[结论]该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受供水时期、水源类型、地域等多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进深井水源选址,加强丰水期净化消毒处理,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秋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26-2327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集中式供水系统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布以来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采集、保存、检测分析,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项目及限值进行评价。结果检测水样190份,总合格率为47.89%,水源水的合格率为37.50%,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分别为53.33%、50.00%;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色度、耗氧量、铁、锰等。结论海拉尔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水质卫生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7—2010年厦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我市饮用水水质及卫生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2007—2010年厦门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结果检测水样2170份,合格1586份,总合格率73.09%,合格率由2007年48.66%提高到2010年82.43%,经卡方检验(X2=118.02,P〈0.00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饮用水卫生质量逐年提高。对4种不同供水方式水样合格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X2=325.10,P〈0.001),二次供水合格率最高,达83.72%,分散式供水合格率最低,为38.97%;直饮水为48.33%。分散式供水和直饮水存在严重生物污染问题,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高达56.77%和44.44%。结论目前厦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GB5749—2006的要求,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分散式供水及直饮水卫生监管力度,同时加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