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肺隔离症患者CT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主动脉造影证实。结果19例肺隔离症中有17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19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呈囊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8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11例。其中18例CT显示供血动脉。结论CT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结节或肿块内部的囊实性成分及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无创性评价肺隔离症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5例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图像,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病变均为叶内型,11例位于左肺下叶,4例位于右肺下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15例病变的供血动脉,均来源于胸主动脉,有11例为单支血供,4例为双支或多支血供。结论 MS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供血动脉,并且安全、无创,为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及以及术前确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前肠畸形(BPFM)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PMF的影像表现,3例患者均行胸片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两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X线表现为肺炎、肺脓肿。CT图像准确显示隔离肺组织,提示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异常通道。上消化道造影清晰显示消化道与呼吸道间的异常交通。结论胸部CT增强扫描配合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树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27-2728
肺段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临床少见,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发育正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无正常连接,并由体循环供血.以往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是DSA检查显示体循环供血动脉,该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且无法同时显示肺内病变.多层螺旋CT快速容积数据采集及各种扫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显示提供了直观、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提高了术前诊断准确率.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临床病理证实的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图像,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螺旋CT征象,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均做了CT平扫与增强,13例做了血管重建。结果1)21例肺隔离症中有16例为肺叶内型,5例为肺叶外型。14例位于左肺下叶,7例位于右肺下叶。2)CT示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12例,囊肿样病变9例,病灶周围肺气肿。3)增强CT显示了15例供血动脉,显示率71.4%(15/21);而血管重建的显示率为92.3%(12/13)。隔离肺无强化(15例)或边缘轻微强化(6例)。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血管重建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病变特征和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儿童肺隔离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肺隔离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收集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图像特点.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2.5岁.临床表现包括偶然发现肺部肿块3例,反复咳嗽2例,咳嗽伴发热5例,胸部疼痛1例.8例病例行CT扫描,3例病例进行MRI扫描.将扫描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IP血管重建后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①本组病例中,叶内型10例,叶外型1例;发生于左下肺基底段9例,发生在右下肺基底段1例,发生于左上肺舌叶1例.②10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内含薄壁多房含气囊腔,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有中等强化,囊壁无明显强化;1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含多个气、液性囊腔,可见液平,增强后软组织成分有强化.③MIP三维血管重建显示10例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支供血,并通过肺静脉回流入左房,1例通过膈下腹主动脉发出异常分枝供血,由肺静脉引流至左房;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相符.结论 儿童肺隔离征多表现为左下肺的软组织肿块伴多房含气囊腔或含气、液囊腔,CT或者MRI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隔离症患者的胸部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后处理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2例病例,9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10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血管重建可显示12例异常供血血管(其中7例来自胸主动脉,5例来自腹主动脉),并清楚显示其起源、走行、分支和分布,1例引流至奇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其余均引流至下肺静脉。结论:术前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走行,对肺隔离症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56岁.术前分别行胸部X线片、CT、CT血管造影术(CTA)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17例经增强CT和64排螺旋CT检查术前确诊.叶外型肺隔离症行隔离肺切除术,叶内型肺隔离症行肺叶切除术;共行左肺下叶切除术21例,右肺下叶切除术5例,右隔离肺切除术1例.结果 2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复发.结论肺隔离症诊断主要依赖于胸部X线片、CT、MRI、CTA,一经确诊或拟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90例分别摄胸部X线平片和进行CT扫描,对比两种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90例支扩患者X线平片表现正常者32例,漏误诊率16.84%;其余病例表现为肺纹理增重紊乱,部分有“卷发”或杵状改变,或在肺纹理增粗紊乱基础上存在斑片样实变影。190例患者中有187例CT扫描存在异常表现,其中85例为管状、环状或椭圆形阴影,47例有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囊腔,其内可见液平,30例有柱状扩张和印戒征,25例患者表现为大小不一的串珠样扩张;漏误诊3例,漏误诊率1.58%。两种方法比较, X线平片漏误诊率较高( P<0.01)。结论:常规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1月经手术治疗15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隔离症的术前诊断率为93.33%(14/15);术前均行胸部CT平扫+增强,其中9例加行血管三维成像.12例叶内型隔离肺行肺叶切除术,3例叶外型隔离肺行局部切除术.术中发现异常供血动脉14例来源于胸主动脉,1例来源于腹腔干.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肺隔离症的误诊率较高,胸部增强CT薄层扫描+血管三维成像有利于肺隔离症的诊断.手术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丽锋 《现代保健》2009,(36):174-176
目的 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42例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胸部骨折138例,X线发现130例、CT发现132例;气胸、血胸及血气胸共69例,X线发现45例、CT发现69例;肺挫伤72例,X线发现38例、CT发现72例;肺撕裂伤13例,X线发删7例,CT发现13例。结论X线检查在反映胸部全貌及肋骨骨折定位时优于CT扫描;而对于X线不能发现或不能明确诊断的早期肺挫伤、少量胸腔积血和积气以及膈疝等,CT可以做出明确诊断。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及复合伤的患者应及时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胸部CT在矽肺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胸部CT 检查在矽肺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8 名长期接触矽尘的工人进行临床、X 射线平片、胸部CT 等检查, 该组病人平均年龄(59 ±2) 岁, 平均接尘工龄29 年。结果 两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结果是类似的, 但对早期矽肺的诊断CT 片并不优于普通X 射线平片, 在8 例经CT 检查诊断为0 + 的病例中有2名X 射线平片检查诊断为矽肺Ⅰ期; 而对融合团块的发现, CT 检查要较X 射线平片检查敏感, 在经CT 检查发现的27例有融合团块的复杂矽肺病例中, X 射线平片检查只发现22 例。另外对于矽肺合并症的诊断CT 检查对临床也很有帮助, 在合并肺癌的7 例病人中, 均属经CT 检查证实, 在合并肺结核的13 例病人中也有9 例经CT 检查证实。结论 胸部CT 与X 射线平片比较虽然不能发现更多的早期病例, 但能较早地发现团块融合改变, 此外对肺结核及肺癌等合并症的发现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9例,均行X线平片及CT常规扫描3例,2个月后X线CT复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改变炎症样病变,粟粒样、肉芽肿或莽菌球,多发结节。其中5例CT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菌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有肿块,多发结节,实变。CT影像学的“晕轮征”是肺曲菌病的特征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特征性病变,可明确部位及范围,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rib fracture ,RF)诊断时采用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的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62例确诊为RF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 T扫描方式予以诊断,判断2种方式的确诊率和错诊率。结果患者骨折情况均以最终手术诊断结果为准,62例患者肋骨骨折93处,X线组确诊率为79.57%(74例),错诊率为18.28%(17例);C T组相应数据依次为94.62%(88例),错误率为4.30%(4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RF患者临床诊断时采用CT扫描方式,可提升骨折检出率,降低误诊的情况,值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检查、诊断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男4例,女19例,平均38.7岁。13例无症状。X线检查均为单发肺内软组织结节影。全部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后随访0.6~7.0年,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肺硬化性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4月肺隔离症患者24例,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24例患者中肺叶内型20例,占91.7%。其中发生于左肺下叶者20例,右肺下叶者4例。肺叶外型2例,占8.3%。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间短,图像显示清晰,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供选用,能发现供血动脉及较小的病灶,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青壮年43例占86.0%。HIV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液接触传播46例(92.0%)和性接触传播3例(6.0%),母婴传播1例(2.0%)。临床表现:持续发热44例(88.0%)、咳嗽39例(78.0%)、胸痛16例(32.0%),呼吸困难11例(22.0%),腹泻9例(18.0%)、浅表淋巴结肿大12例(24.0%)等常见。X线表现:播散型肺结核5例(10.0%),中下肺野浸润10例(47.6%),合并肺外结核9例(18.0%),3个月内死亡率26.0%。经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X线表现不典型,肺外结核多,病情复杂,病死率高。抗结核与抗病毒联合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194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平片、CT、MRI扫描及增强扫描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2%、943%、964%.对椎体、骨质破坏包括附件的破坏,死骨形成,敏感性分别为924%、985%、974%.对椎间隙的狭窄椎旁软组织肿块、腰大肌肿块、椎管及脊髓的受累显示率分别为872%、904%、995%.结论 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是诊断脊柱结核的基础方法.如需进一步了解死骨椎旁软组织肿胀、椎间盘破坏、椎管及脊髓的受累,MRI准确率高,评价细致、全面,并且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陈木养 《现代医院》2010,10(8):64-65
目的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病因及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肩关节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X线平片、CT检查的显示情况。结果 25例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检查正位片显示肱骨轻度外展,肱骨头呈功能位或内旋位,肱骨大结节旋前,关节间隙仍然存在,"泪滴"影变小;侧位片显示肱骨头向后侧脱位;腋窝位片显示肱骨头位于关节盂后方。CT检查显示为肱骨头向后侧旋转,脱出于关节盂后缘。结论肩关节后脱位结合临床X线和CT检查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探讨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4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其中共20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以确定其CT表现特点。结果 34例肝脏激发淋巴瘤患者,其中出现结节共27例,弥散型共4例,混合型共3例。34例患者中,出现多发性占位的患者共20例。通过CT扫描均可观察到低密度造影,对病变区域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发现中度强化者共6例,轻度强化者共8例,其余无明显强化表现。结论密度均匀、血供较少、血管无侵犯、多发占位为肝脏继发淋巴瘤的主要CT特点,这些CT表现对于肝脏继发性淋巴瘤的诊断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