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恶性或非恶性疾病后患儿的常见死亡原因.方法 对采用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8例儿童恶性或非恶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共死亡12例(42.9%),分别死于感染7例(肺部间质性肺炎3例、霉菌感染3例、病毒性肺炎1例),复发3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结论 原发病复发和感染是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廖辉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47-1149
脐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和造血调控因子,具有重建造血和刺激造血的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它的发生涉及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免疫异常等。笔者将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据报道,目前患白血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请问,发生白血病时都有哪些征兆?85267部队于献洋于献洋同志:白血病是丧失进一步分化成熟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等组织克隆性异常增生,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由此产生贫血、出血、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血液系统疾病,俗称“血癌”。白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白血病居35岁以下成人肿瘤死因的首位。我国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与死亡率为2~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1.3:1)。预防白血病的发生,重要的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避免…  相似文献   

4.
《人民军医》2014,(12):F0002-F0002
解放军第三0七医院全军放射病救治研究所是国内急性放射病救治的重要单位,参与救治了绝大多数国内辐射事故的急性放射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放射病综合救治、放射病诊断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核辐射损伤应急救援中心第三临床部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内科是能同时开展血液病多种手段诊断(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和细胞遗传学等)和多层次系统特色治疗(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免疫治疗)的优势学科,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Haemonetics-30血细胞分离机分离3例急性白血病CR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每例分离3~7次,每次历时1 1/2~2h,共获得2.93×10~9~4.28×10~9单个核细胞,用于急性白血病自身移植治疗,获得较满意的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病,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儿童血液病,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9例,同胞脐血移植3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1例。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为基础的预处理的方案。结果14例患者植入,1例于移植后15d死亡,未达植入标准。白细胞的植入时间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脐血移植血小板的植入明显较骨髓或外周血延迟(P〈0.05)。主要并发症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复发,11例患者生存;其中10例无病存活,占66.7%,存活最长时间为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1年生存率为76.6%,预计5年生存率为57.4%。结论脐血移植具有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轻、较容易控制、搜寻时间短等优点,对儿童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儿童脐血移植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7.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多能造血干细胞上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粒系(包括成熟及幼稚阶段粒细胞)进行恶性克隆衍生,抑制骨髓的正常的造血功能,并在血液中累积[1]。CML约占所有癌症的0.3%,成人白血病的15%[2],人群发病率为1/10万,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以中年多见,  相似文献   

8.
在啮齿动物,移植多能造血干细胞可减轻致死性全身照射所致的造血系统损伤。已证明从不同的造血组织来的干细胞其性能是不同的。移植脾细胞时,CFUs的再生速度比移植骨髓细胞时快;移植脾细胞所产生的脾巨核细胞是移植骨髓时的三倍。为了确定脾脏的干细胞是否可同样提高照射后血小板的修复,本文通过给小鼠输注等量的这两种类型的细胞,比较这种重建后的小鼠血小板的再生情况。另外,通过将脾切除及多血小鼠与正常小鼠作比较,评价了对红细胞需求增加和降低的情况下血小板的再生。将0、0.5、1、2或4×10~6骨髓细胞或10~64×10~6脾细胞由尾静脉注入给受825~950伦γ射线照射的小  相似文献   

9.
张娟  张洁 《航空航天医药》2004,15(4):241-241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据文献报导我国白血病发病发病年为2.76/10万。恶性肿瘤死亡年中,白血病居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白血病人及时进行正规住院治疗是必要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细致的护理也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在血液病房中通过对白血病人采取以下护理,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成体干细胞对组织损伤再生修复的临床应用[1,2],我科自2008-03~2009-09对收治的160例难治性、疑难性患者进行了成体干细胞治疗,其中89例采用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AHSCT)治疗,71例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现将160例患者成体干细胞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受致死剂量(2.5~33.5Gy)照射的378只死亡狗胸骨和肋骨病理观察表明,骨髓造血组织再生的上限阈剂量,约为4.5Gy(指未给予任何治疗措施的效应狗)。经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约为10Gy(再生发生率仅4.3%);γ线,中子混合照射后,则分别为3.27Gy和6.6Gy。骨髓再生可分为四类,轻微再生、中等再生、明显再生和基本恢复。6Gy照射后,上述四种骨髓再生分别始见于17.5、19、36和150天。作者建议,骨髓移植的适宜剂量应能几乎完全抑制受体的骨髓造血和免疫组织功能而又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受体的全身辐射损伤效应,尤其肠道损伤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临床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常规治疗有效率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SAA尤其是依赖输血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应用非清髓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了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HLA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为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还首次进行了体外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共移植。  相似文献   

13.
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CMIL)的临床特征,包括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预后和治疗策略等.方法 结合本院1例CCML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并分析了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共148例).结果 CCML是一种少见的儿童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分为成人型和幼年型,以成人型为主(占72.3%),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以乏力、低热、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典型儿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有白细胞计数高、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骨髓不同阶段髓细胞分化和巨核细胞增多;免疫组化提示CD68( ),髓过氧化物酶(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减低,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而幼年型CCML的Ph染色体常为阴性.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较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差.结论 CCML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格列卫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两批肿瘤病人(10例和8例)进行自身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输注组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消化道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较单纯治疗组明显减轻。在接受强烈化疗后对改善骨髓抑制和早期重建造血功能较为有利。用连续血细胞分离器从外周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方法简便,安全。应用动员剂可以显著增加干细胞的数量,为收集造血干细胞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身(全淋巴)照射后100例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过程中用全身照射(TBI)或全淋巴照射(TLI)预处理,研究受照不同剂量患者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造血恢复及相关合并症。方法100例患者(白血病91例,其他肿瘤9例)接受500~1000cGyTBI或TLI和超大剂量化疗作预处理。结果均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白细胞降至(0~0.15)×109/L,骨髓空虚,合并各种感染和出血。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抗感染,应用GM-CSF或G-CSF积极支持治疗及保护隔离措施,92例造血恢复,8例死于不同感染和出血。结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起主要治疗作用,不同造血因子用于治疗急性放射病,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髓移植对一些造血抑制性疾病之所以有较明显的疗效,主要是其中含有能使骨髓再生的造血干细胞。因此,寻找对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的最适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持活力,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扼要报告了小鼠骨髓细胞在4℃和液态氮(—196℃)两种条件下保存后造血细胞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PE -CD34 FITC AnnexinV 7AAD三色荧光法 ,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 ,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5Gy和 8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 1周的连续性死亡 ,既有凋亡又有坏死 ,但是以凋亡为主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 10Gy和 12Gy照射后 ,胎儿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 ,在持续 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受大剂量率γ射线 1次照射后 ,造血干细胞在 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相似文献   

18.
全身照射治疗(TBI)已应用于同化疗联合杀灭肿痛细胞和骨髓移植前用于杀灭骨髓干细胞和有免疫原性的细胞。对异体或自体骨髓移植所用的全身照射技术和剂量是相同。TBI主要适应证包括某些高危的急性白血病,某些慢性白血病(如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症)和某些实体肿瘤(如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从二十年代起人们就已开始应用TBI技术,最初使用的参考剂量为10Gy,低剂量率,在数小时内给予。事实上,在这种剂量水平照射下,不治疗的话,在数周内仅由于造血系统损害而导致患者死亡,骨髓移植可拮抗TBI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TBI和骨髓移植后,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器官是肺,即发生间质性肺炎。低剂量率照射10Gy的效力,在生物学上,估计可杀灭约10~4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作为一种肿瘤阳性显像剂,是诊断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特别是在探测白血病微小病灶、监测诱导化疗后的复发和检测白血病多药耐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99Tcm-MIBI显像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全身骨髓检查方法,对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59年Thomas首次报告骨髓功能衰竭患者经胎肝细胞输注治疗,未见到任何副作用。随后一些作者将胎肝细胞输注用于临床治疗再障和急性白血病,部分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近年来,国外少数作者对急性白血病试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FLT)。在移植前给以强烈化疗和全身照射,争取杀灭更多白血病细胞,严重抑制免疫功能,以期胎肝造血干细胞有可能植上。目前,国内胎肝来源较组织配型(HLA)相配的骨髓移植供者易于获得,且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