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蛇毒血凝酶与可溶性止血纱布联合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取84只小鼠及1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别经静脉注射蛇毒血凝酶或生理盐水0.5h后手术,以可溶性止血纱布作创面止血材料,同时血凝酶涂布止血纱布,以小鼠剪尾试验法和兔肝脾创面止血法比较各组止血效果。结果:血凝酶无论注射还是外用,联合止血纱布能缩短创面出血时间约56%。结论:尖吻蝮蛇蛇毒血凝酶和可溶性止血纱布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创面出血时间,止血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蛇毒巴曲酶对肝素抗凝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的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蛇毒巴曲酶2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92.0±51.8)ml、术后24h引流量(106.8±15.3)ml,对照组分别为(826.9±44.8)ml和(141.4±15.2)ml,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素抗凝者术前使用蛇毒巴曲酶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种不同方法对经皮肝脏穿刺诊疗所致肝内穿刺腔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根据诊疗方法及穿刺道大小对51例经皮肝穿刺诊疗患者采用3种不同方法行穿刺道止血,其中单纯以明胶海绵条栓塞止血15例(A组),明胶海绵栓塞加注射用血凝酶(巴曲酶)腔道内注射联合止血17例(B组),单纯以血凝酶针道注射止血19例(C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对穿刺道的闭塞效果及止血效果。结果A组栓塞后有6例未完全闭塞(6/15),术后有2例出现肝包膜下小血肿(2/15),未见腹腔内积血;B组与C组腔道完全闭塞率100%,术后无一例出血。术后穿刺道闭塞率及出血发生率三组比较,B、C两组明显优于A组。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结论单纯血凝酶针道内注射对细小针道有良好而彻底的闭塞作用;明胶海绵栓塞加血凝酶注射对较大的穿刺道具有可靠而彻底的封闭作用,因此对于较大的穿刺道应以明胶海绵栓塞加血凝酶腔道内注射以彻底封闭穿刺道为最佳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胸外科手术中用于止血和封闭缺损组织的效果。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将医用蛋白胶喷洒在出血、渗血、漏气创面、残端及吻合口表面上。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 1d,胸腔引流量为 2 0 8ml± 5 0ml,而对照组第 1d胸腔引流量为 330ml± 85ml,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两组输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平均输血量15 0ml± 4 5ml,而对照组平均输血量为 2 80ml± 86ml,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观察组术后并发证亦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生物蛋白胶后 ,术中、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 ,同时可封闭残端和吻合口的侵蚀 ,和减少渗出液 ,促进组织愈合。因此 ,生物蛋白胶在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手术因为其切口小、创伤轻、易恢复、不宜感染、适应证宽等优点,越来越受临床骨科医患的青睐。微创手术操作过程中保持术野清晰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冲洗在关节镜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期望通过联合用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冲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和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2例: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2.5 g(25 ml)止血。B组患者32例: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分别应用0.5 g(5 ml)氨甲环酸浸润,并用纱布填塞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1.5 g(15 ml)氨甲环酸止血。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同一术式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和总失血量。结果术后24 h,A组患者血红蛋白为(10.4±0.8)g/L,B组(11.6±0.9)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血红蛋白为(9.6±1.0)g/L,B组(11.1±0.6)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220.5±15.0)ml,B组(140.9±14.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360.5±21.0)ml,B组(350.9±20.7)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失血量(972.0±45.8)ml,B组(760.0±43.4)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手术时间为(47.0±8.2)min,B组(48.0±8.1)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及股骨髓腔创面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同时,在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局部灌注氨甲环酸止血,较关闭切口后经引流管髋关节腔内单次灌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更好,并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假体周围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血肿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33.02±6.27)mL、手术时间(60.21±0.23)min、住院时间(14.21±1.33)天、住院费用(40568.25±1026.33元)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8%、血肿清除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χ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输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减少病人出血量,从而进一步减少病人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rista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ride hemospheres,MPH)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 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004年2月-2005年1月,本科收治的1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中使用传统局部止血手段。观察组:2005年2月~2006年1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同定术的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中除使用传统止血手段外均加用MPH行局部止血。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48h血常规的变化,术中及术后48h输血量及输血率等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216.54min:264.62min)、术中出血量(807.69ml:1423.07m1)、输血量(476ml:845m1)及输血率(32%:56%)等方面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48hRBC计数(2.62:2.35)、Hb(88.75:81.4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H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止血效果,是减少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锥孔引流后再常规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观察组为2003年4月—2005年4月,入院时已出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4例,在CT定位下,床旁直接锥孔置管入血肿腔引流,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清除残余血肿;对照组为2001年4月—2003年3月收治的有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13例,行常规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结果观察组ADL平均得分为64.78±25.24,死亡1例,死亡率为7.14%;对照组ADL平均得分为42.65±21.14,死亡3例,死亡率为23.0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床边锥孔引流后再常规手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闭式引流手术方法与常规闭式引流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改进法闭式引流术后1 d和22例常规闭式引流术后3~4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头颅CT扫描以及两组术后10 d头颅CT扫描,测量两组患者血肿腔内残留气体和液体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进法闭式引流组仅有微量气体和液体残留,而常规法闭式引流组则有较多气体和液体残留,两组血肿腔积气和液体残留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改进法闭式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更好的方法,符合生理,引流彻底,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腔内冷刀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 60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梗阻程度 :狭窄 49例 ,长度0 .2~ 2 .5cm ,平均 1 .6cm ;闭锁 1 1例 ,0 .3cm~ 1 .5cm ,平均 0 .9cm。结果  50例 (84% )手术成功 ,其中 46例一次腔内手术成功 ,4例因狭窄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成功 ;1 0例腔内手术失败而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 ,2 2例行腔内手术患者术后 3~ 1 2个月复查尿流率 ,最大尿流率 1 4~ 35(2 0 .2± 8.9)ml/s,平均尿流率 1 0~ 2 6(1 6 .1± 5 .8)ml s。结论 腔内冷刀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骨盆骨折致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创伤小 ,是该症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形成脑室铸型的一种微创手术。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也是外源性非特异纤溶酶的直接激活剂,有较强的溶解血肿的作用;还可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具有无抗原性、副作用小,可反复使用等特点[1]。尿激酶血肿腔灌注,可促进血肿溶解排除。自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采用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与术中、术后尿激酶灌注相结合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铸型进行治疗,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为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4~75岁,平均59.5岁。有明…  相似文献   

14.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观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8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2 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血肿、脑水肿体积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 2 1天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两组血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及减轻脑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阴血肿的病因、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阴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经非手术治疗成功,35例经手术治愈,其中14例采用传统腔内缝合法(A组),平均手术时间(55±3)min,平均出血(70±3)ml;21例采用腔外缝合法(B组),平均手术时间(22±2)min,平均出血(20±2)ml,两组比较,B组优于A组(P<0.01)。结论对直径<5cm的闭合性血肿,无继续出血倾向者,宜非手术治疗,开放性血肿或血肿直径>5cm的闭合性血肿宜手术治疗。改良的血肿腔外缝合法优于传统的腔内缝合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注射用血凝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对照组)于术前10min静脉注射等渗盐水4ml,肌肉注射等渗盐水2ml;Ⅱ组(注射血凝酶组)于术前10min静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2kU,肌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1kU,分别测定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于术中、术毕、术后第1,5天检测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1)Ⅱ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Ⅰ组患者(术中P<0.01,术后P<0.05);(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术毕及术后1d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明显缩短(P<0.01);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活动度[APTT(A)]值术毕Ⅱ组患者较Ⅰ组患者明显增高(P<0.01);纤维蛋白原(Fbg)值术后1dⅡ组患者较Ⅰ组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各时间点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注射用血凝酶能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后可在术中一过性地改善部分凝血功能,术后恢复正常,提示术前预防性使用注射用血凝酶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原因分析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内同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 对我院9年来行胸腰椎内固定术的9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术后并发脊髓硬膜外血肿,并通过再次行血肿清除减压术得到证实。针对初次手术、术后阶段、再次血肿清除术以及继发的神经症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初次手术后出现的首发症状均是神经症状的加重,只有1例表现为术后的剧烈疼痛。术后神经症状加重至行血肿清除术的时间平均28.8h。从最初的临床表现异常到血肿清除术的时间为2~14h,平均6h。5例患者血肿清除术后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尽管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但其后果严重。一旦发现神经症状较术后加再,应及早手术。凝血功能障碍、多节段手术、脊柱翻修术后局部瘢痕化严重是产生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术者应在手术中彻底止血,并详尽了解所用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6~1998年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8~82岁,平均58岁。血肿部位:皮层下2例,壳核3例,丘脑6例;其中4例血肿破入侧脑室。血肿量:根据头颅CT检测数据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π/6×同一层面最长×最宽×血肿层面数)为60~110ml,平均70ml。发病至手术时间:8h~4d,平均28h。临床表现:除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外,昏迷9例,偏瘫10例,脑疝4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病史。1.2 手术方法 均在全麻下进行,在距血肿最近处头皮作一直切口,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开一…  相似文献   

19.
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四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2 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头颅MRA或DSA排除了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型 ) ,根据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血肿量和血肿部位 ,分别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引流术、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术和颞部直切口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5 5例存活 ,5 5例死亡。术后随访 2个月~ 4年 ,60例恢复良好 ,轻瘫 65例 ,重瘫 3 0例 (其中植物生存 5例 )。血肿 >3 0ml ,有中线移位或血肿破入脑室有梗阻者均为手术适应证 ,以超早期、早期手术疗效佳。结论 :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血肿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减压迅速、彻底 ,但创伤大 ;后三种操作简易 ,损伤小 ,局部浸润麻醉即可。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可显著减少致残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链激酶(r-SK)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小骨窗开颅及局部引流,血肿腔内注入r-SK的治疗方法.结果 r-SK溶解残余血肿量6~28.6 ml未发生出血和过敏现象,术后死亡率由40%~60%降至12.5%.结论 r-SK能有效地溶解残余血肿,并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