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诊治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与研究。结果 96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主要基础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2%)与原发肾病综合征(29.2%)。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严重感染(41.7%)、原发病情加重(27.1%)、使用肾毒性药物(18.7%)、高龄(12.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82/96),治疗无效的14例患者中,有7例肾脏功能没有显著改善,有6例转为慢性透析,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有可逆性特点,给患者带来的身体损伤极大,所以必须尽早诊断与治疗,显著改善与提升肾脏功能,进而减少病死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67例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分析疾病预后。结果急性肾损伤发病原因中,肾前性急性肾损并发心力衰竭居于首位,占总例数49.3%;之后依次为慢性肾病(20.9%),手术(19.3%),肾后性急性肾损伤(6.0%),药物中毒(4.5%);本组急性肾损伤患者中采用透析治疗35例,其中治愈16例,改善11例,死亡8例,死亡率14.3%;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32例,其中治愈14例,改善10例,死亡8例,死亡率25.0%。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并发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有降低急性肾损伤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在某院住院明确诊断为肾脏感染并伴有MODS的老年患者23例,同时以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并伴有MODS的非老年患者10例为对照。MODS的诊断标准参照Marshall标准(1995年)确定。各组病人均给予抗感染、连续血液净化、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个数、预后情况。患者预后分为死亡与生存。肾脏转归分为肾功能恢复(脱离透析生存)、肾功能未恢复(必须依赖透析生存)两种。观察终点为停止肾脏替代治疗后30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等均按常规采血,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全套等相关生化检查。结果:老年组中,少尿型肾损伤21例,非少尿型仅2例;伴有呼吸衰竭需要辅助通气、伴有循环衰竭需要升压药物维持的比例大,均过半数。非老年组10例中,少尿型肾损伤7例,非少尿型3例。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率分别为73.1%和29.0%。肾功能完全恢复率分别为9.0%和38.7%,肾功能部分恢复率分别为17.9%和32.3%。结论:老年急性肾损伤较青壮年患者往往病情严重程度重。老年急性肾损伤多为少尿型,少尿或无尿的比例明显多于非老年患者。临床中尿量的监测至关重要,往往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判断依据;同时老年肾损伤患者在合并有严重感染时一定注意积极合理抗感染治疗,配合及时正确的血液净化治疗,及时临床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3例患者(PD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41例患者(IHD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和BUN水平均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患者与IDH组相比,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和IDH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2%(5/43)和14.63%(6/41),两组患者的透析后并发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液透析基本一致,且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动态超声造影技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1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肾脏超声造影、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检测,然后根据肾脏病全球预后改善指南(KDIGO)-AKI诊...  相似文献   

6.
冯少尊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59-160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HospitalAcquiredAcute Renal Failure,HA-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内科住院患者AR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ARF发生地点分为HA-ARF和社区获得性ARF(CA-ARF)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科住院患者ARF215例,其中HA-ARF70例,占同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32.56%,CA-ARF145例(67.44%)。两组比较HA-ARF组患者年龄较高,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及慢性肾脏病(CKD)较多,病病情复杂,致病因素以肾脏低灌注、不合理用药、严重感染为主。结论老年慢性基础疾病较多,患者更易发生HA-ARF,而不恰当治疗导致肾脏低灌注、不合理用药、严重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主要发病诱因,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并及时发现病因、及早干预对HA-ARF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云  尹娟娟  尹登科 《中国药师》2013,16(9):1417-1420
肾脏疾病可分为急性肾损伤(AKI)和慢性肾脏疾病(CKD)[1].AKI患者的肾脏严重损伤时肾小球滤过率在短短几小时或几天内会突然下降,但是这种现象通常是可逆的[2].CKD患者的肾脏功能会持续几个月下降,由最初的肾损伤导致部分组织重构和肾功能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8.
正杨莉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专业,连续7年捧走全国第一,她本人也作为国际急性肾损伤专家共识组里唯一的中国专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发表学术见解。近日,在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杨莉教授介绍了最近十几年在中草药药物性肾损伤的特殊类型——马兜铃酸肾病基础和临床的相关内容。2012年《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报道了我国王海燕教授牵头的一项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不同程度的急性肾损伤(AKI)的患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青年人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各90例,比较两组基础疾病、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的不同.结果 老年组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的比例分别为31.1%和24.4%,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6.7%和4.4%;中青年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狼疮肾炎的比例分别为37.8%、15.6%和20.0%,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17.8%、8.9%和2.2%(均P<0.05).老年组感染及肾毒性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8.9%和22.2%,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的11.1%和6.7%;中青年组恶性高血压及原发病恶化的比例分别为22.2%和26.7%,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4.4%和4.4%(均P<0.05).中青年组治疗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老年组的71.1%(x2=6.846,P<0.05).结论 老年与中青年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的60例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48例(80%),缓解12例(20%),治疗后血甲状旁腺激素及血清钙均获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能有效降低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吴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8-49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治疗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本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慢性肾脏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低血糖症应该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昏迷患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若无好转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直到病情稳定。结果加强和重视慢性肾脏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低血糖防治,对提高慢性肾脏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慢性肾脏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不及时发现可加重肾损伤重者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活检用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肾活检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肾活检对急性肾衰竭的检出率为100%,血清胱抑素C检测肾衰竭的检出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经过肾活检检查后,对原有的诊断进行修正,同时改变了原来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的原发病的同时,将病因去除,其中38例患者的肾功能恢复基础水平,9例患者血肌酐水平下降超过15%,2例患者肾功能无变化,1例患者进行维持性透析。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可作为早期筛查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指标,对于慢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诊断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肾活检进行诊断,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患者接受,可明确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使患者尽早的接受治疗,恢复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时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血肌酐较前明显下降6例,总好转率86.7%。其中血液透析(下称血透)7例,时间6~38 d,1例转为长期血透。结论慢性肾脏病更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诊断与治疗能延缓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李晖  朱凤雪  安友仲 《中国医药》2013,8(6):879-880
国际急救医学和肾脏病学者提出以"急性肾损伤"取代传统的"急性肾衰竭"概念,强调对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肾损伤尽早识别、诊断、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急性肾损伤是一组由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球滤过率突然和持续性下降,尿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在血液中蓄积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ICU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在1.5% ~24%[1].现将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生物学标志物和肾功能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 ICU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 Bagshaw等[2]研究显示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36.1%,其中终末期肾功能不全R(Risk)级16.3%,Ⅰ(Injury)级13.6%,F(Fai1ure)级6.3%,每个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分级均与住院病死率独立相关.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其他的共存疾病对机体的负担也应引起重视.并存的疾病或许可以解释尽管肾功能支持手段和重症监护措施均有长足进步,但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仍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时的诱发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几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共14例诊断明确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用1:3配对分析42例多发性骨髓瘤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并对其诱因进行整理,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以感染最为常见,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造影剂,另外高尿酸血症和利尿剂的使用也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多数有明确诱因,治疗过程中应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并发几率,从而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感染性急性肾损伤的患者42例,根据急性肾损伤的不同分期,分为急性肾损伤Ⅰ组(18例)、Ⅱ组(13例)、Ⅲ组(11例),APACHEⅡ评分比较预后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急性肾损伤Ⅰ、Ⅱ组治疗48 h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Ⅲ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恢复率与人为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急性肾损伤Ⅰ、Ⅱ期时可明显改善感染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而在急性肾损伤Ⅲ期则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预后。方法筛选2016年4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碘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患者,按照急性肾损伤分层标准将其分为非严重损伤组(A组)和严重损伤组(B组),从基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转归预后等方面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1 920例患者中发生PC-AKI者90例,其中A组72例(80.00%),B组18例(20.00%),B组中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干预者11例(12.22%)。A组与B组间一般情况、基础肾功能、碘对比剂的使用以及联用肾毒性药物、静脉水化量等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B组合并慢性疾病者更多,其中冠心病(55.56%vs 29.17%)、心肌梗死(27.78%vs 5.56%)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第一诊断为心肌梗死者占45.45%。65.85%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10 d内肌酐仍高于基线,54.54%的透析患者在出院时仍需透析治疗,81.81%的透析患者出院时死亡或放弃治疗。结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PC-AKI,当合并这些疾病的患者使用碘对比剂时,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其肾功能的变化。PC-AKI的肾功转归较差,发生PC-AKI后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透析治疗方法。方法:将98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膜透析,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比较两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透析并发症为8.2%,对照组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作为一种连续性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技术简单、疗效好,且透析相关并发症较少,可作为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主要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红  钟爱民  刘燕呜  王友莲 《江西医药》2008,43(12):1350-1352
目的观察指甲肌酐测定对判断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意义。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组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组20例、慢性肾脏病组22例患者的血肌酐和指甲肌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急、慢性肾衰两组的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与慢性肾衰组相比,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肾损伤组的指甲肌酐水平明显低。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时,患者的指甲肌酐水平较慢性肾衰的患者低。结论指甲肌酐测定有助于判断慢性肾脏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发病原因、预后及其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8例进行分析,其中并发意识障碍72例,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判断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2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并发意识障碍72例,发病率为31.6%,主要表现为意识恍惚、昏睡、昏迷等;造成意识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脑栓塞(70.0%)、脑出血(68.4%)、蛛网膜下腔出血(59.4%);经过积极治疗,痊愈27例,好转24例,死亡21例,痊愈率为37.5%,病死率为29.2%。结论意识障碍可以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的依据,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改善脑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