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5日至2017年4月6日期间于本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分析采血部分、送检时间以及血液标本溶血状况是否为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溶血状况以及不同的送检时间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采血部位、送检时间以及血液标本是否存在溶血情况均会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利于临床对疾病的判断,在临床中应严格遵照标准进行血液采集操作,使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建立规范化标本采集规范。方法实验室血液标本200份,分别从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4方面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集时机、采集部位、送检时间以及标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影响。结论血液标本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近期在本院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采集的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方面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血液采集部位、血液采集时间及送检时间、标本溶血均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生化检验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控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和过程,对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机、部位以及标本出现溶血、污染、送检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标本采集的时机、部位、放置时间、送检等过程均可能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对每一个过程都做到认真、细心,了解和掌握容易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的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分别从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采集的部位、送检时间、采集体位、溶血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结果血液标本采集时间、采集的部位、送检时间、采集体位、溶血等因素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为保证血液标本对于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有价值,掌握正确的采集方式极为重要,是临床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104例患者血液标本,随机将10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等处理,对比检验结果。结果不同采集部位、送检时间及溶血状态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结论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血液标本时为控制误差,减少不合格标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干预血液标本的采集,会明显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本采集的相关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28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时间,采血位置,标本溶血和送检时间的不同来研究它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清晨空腹和静脉输液异侧位采血,以及采血后尽快送检和避免溶血准确度都较高。结论:经检测分析可知,采血时间,位置以及送检时间等都会对血液生化检验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采血过程中应规范采血程序,从而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就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室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其后分析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影响血液化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采集部位出现差错、送检不及时以及送检时间等。结论采集与送检不合格的标本会影响血液化验结果,因此,在采集与送检过程中,要规范医护人员的要求,提高其操作水平,从而使临床疾病的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方法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共采集血液标本32 567份,观察血液标本采集部位、时间、标本量及送检时间等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35 267份样本发生检测误差67份(0.19%),其中由于采集部位、体位引起检测误差13例(19.40%),血液标本量导致检测误差23例(34.33%),标本放置时间导致检测误差22例(32.84%),患者心理因素导致检测误差9例(13.43%)。结论血标本的采集质量对血液检验分析结果有直接影响,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血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医院血液检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检验, 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检验准确1957份,检验不准确43份。检验结果不准确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输液侧采集血液、采集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占比分别为97.67%、100.00%、93.02%、90.70%、62.79%、69.77%、88.37%、86.05%,高于检验结果准确血液标本的0.51%、0.41%、0.56%、0.36%、0、0.10%、0.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凝血、标本送检不及时、输液侧采集血液、操作不规范是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要据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积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血液标本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临床检验科对50例进行生化检验的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前不同影响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输液、溶血以及放置时间会直接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治疗。结论采血部位、溶血标本以及标本放置时间均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236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回顾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保存及抗凝剂使用量等方面。结果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来源、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标本采集后的送检时间和保存条件等都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正确采集静脉血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静脉血液标本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密切相关。许多因素可影响血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如溶血现象、采集时间、被采血者准备不当、采集部位选择不当、抗凝剂用量、药物等因素。有的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液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不甚了解,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因此,要提高血液标本质量,护士必须掌握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5.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的血液作为标本,采用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标本溶血前后进行检测,观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对BUN、Cr、TG、HDL无影响,对ALT、CK-MB、ALB、CHO影响显著。结论溶血对部分生化指标影响显著,在采集血液过程中,要避免不规范的操作造成溶血,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液生化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2011-2012年进行生化检验的临床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分别从送检时间、采血部位、样本状态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在不同采血部位、不同状态、不同送检时间取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标本最终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应采取必要手段进而规避误差的出现,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门诊检验标本采集不当导致结果误差的原因,以提高门诊检验标本的准确率。方法我院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门诊共检验血液标本2700份,对引起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700份血液标本采集中,共出现结果误差62份,导致血液标本采集结果误差的原因如下:患者自身因素;标本采集因素;标本送检因素;标本检验因素等。结论在门诊检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并加强送检、检验等工作,以保障医院门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108例3~5岁儿童进行血液标本的检验。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为不溶血标本,研究组为溶血标本,分析两组标本心肌酶类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标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ɑ-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酶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标本的采集、运输过程中避免标本溶血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蓝丹  肖望贤 《河北医药》2012,34(20):3166-3166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通过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验、血液培养、交叉配血等方法协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液检验已成为诊断疾病、完善治疗方案的一种有效措施。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若技术操作不规范、采血时间不合适、标本容器不合格、送检不及时、甚至未执行三查七对而导致弄错标本[1],这些都会对血液标本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轻者延误诊断和治疗,重者甚至给患者造成造成一定的伤害。现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杜绝不合格标本,有效的协助进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