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难治性ITP16例,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每周1次(100 mg)静脉滴注,连用4周。动态检测血常规。结果完全反应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8.75%。有效患者疗效持续时间5~28个月,2例复发,其余患者疗效维持较好。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例继发于SLE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每周1次,连用2~4次,同时根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第一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后,6例(66.7%)患者在2~4周内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随访6~12个月后,其中3例患者维持完全缓解,3例患者复发,但在加用环孢 A和/或达那唑后,血小板又上升至正常且维持良好。1例达部分缓解,2例无效(其中1例死亡)。在随访期间,患者的激素用量均逐步减少。研究期间1例患者发生隐球菌脑膜炎。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部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有效,安全性较好,但需谨慎除外感染。该生物试剂可能成为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诱导缓解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巫洁 《中国处方药》2022,(11):91-93
目的 探讨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弥漫性细胞淋巴瘤患者核转录因子p50(NF-κB p5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120例弥漫性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苯达莫司汀治疗)与研究组(60例,给予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NF-kB p50、VEGF、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ORR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EGF(t=3.256)、CEA(t=6.763)、NF-κB p50阳性率(χ2=4.596)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8+(t=8.022)、CD4+(t=9.451)、CD4+/CD8+(t=3.374)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可有效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VEGF表达水平及NF-KB p50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检测血小板数及淋巴细胞亚群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完全反应(CR)30%,有效(R)40%,无效(NR)30%,中位起效时间3周。治疗后所有患者CD19(+)/CD20(+)B细胞数均明显下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12个月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在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弘  聂波 《哈尔滨医药》2014,34(1):38-38
目的 研究分析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4例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患者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疗效优异,止血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 100 mg/次,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的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完全反应1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66.7%,持续反应率达33.3%,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RTX治疗难治性ITP有效,其作为脾切除前可供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初诊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采用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初诊特发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有典型的"五联征",1例患者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例患者初诊时ADAMTS13无活性,ADAMTS13抗体阳性。4例患者治疗后获得临床缓解,治疗过程中无利妥昔单抗输注反应,无严重感染事件发生。中位随访29个月,患者均未复发,长期存活。结论 4例初诊特发性TTP患者在血浆置换基础上联用利妥昔单抗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难治性重症SLE 15例(神经精神狼疮6例,狼疮肾炎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5例),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500mg,使用1~4次,同时依据病情联合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采用BILAG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对病情进行评价,监测不良反应及外周血B细胞清除情况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重症SLE,至随访终点BILAG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缓解分别占总例数的33%,40%和27%。其中神经精神狼疮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改善显著,起效时间≤1个月,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12个月);入组狼疮肾炎患者效果不佳。研究期间共发生4例严重感染,并导致2例死亡。结论初步提示利妥昔单抗对部分难治性重症SLE有效,该生物制剂可能成为SLE新的诱导缓解手段之一。由于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应用需谨慎从事。尤需警惕免疫抑制状态继发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可通过多种机制杀伤B细胞,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CD20阳性淋巴瘤以及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本文综述利妥昔单抗在儿童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通用名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难治性ITP)的疗效。方法:38例诊断为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并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肝功能方面,不良反应的其他指标的比较,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环孢素A可作为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正常和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鼠/人嵌合型单克隆抗体(mAb).它适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低度恶性或滤泡性、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常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和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利妥昔单抗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皮肤淋巴瘤以及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还可望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脉管炎和多种血液病.通常引起轻微皮肤不良反应,偶可引起副瘤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苔藓样皮炎、大疱性皮炎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方案化疗,1例采用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另1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且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缓解率、复发率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与基线相比,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0.05)。按照病理类型分为3组,其中IgA肾病(IgAN)组8例,IgA肾病伴微小病变肾病(IgAN-MCD)组10例,IgA肾病伴膜性肾病(IgAN-MN)组12例。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三组缓解率,三组的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212 d、29 d和95 d。IgAN-MCD组与IgAN-MN组累积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7,P=0.016),IgAN组与IgAN-MCD组、IgAN组与IgAN-MN组累积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复发率为76.77%(2...  相似文献   

14.
利妥昔单抗是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杀伤B细胞,减少循环抗体的产生及机体免疫反应,进而达到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目的。目前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治疗IMN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初始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即4剂疗法、2剂疗法与单剂疗法,维持治疗方案有以B细胞为指标的治疗及固定时间间隔后重复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IMN期间应监测B细胞数量、CD4~+ T细胞与CD8~+ T细胞比值、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滴度等,人抗嵌合体抗体对再治疗的影响尚不完全明确。两项与利妥昔单抗治疗IMN相关的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中,将为IMN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IL-11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36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IL-11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乏力、心房颤动、皮疹、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一年,实验组患者该疾病复发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疾病复发率(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IL-11治疗,可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缓解患者出现倾向,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共4~6次。其间联用CHOP方案治疗4—6个疗程。结果9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8.9%。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方法与价值。方法将时间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确诊并纳入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9例。本组19例患者均采取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方法。在用药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本组19例患者经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整体效果进行判定,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本组1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经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94.74%(18/19)。治疗期间,共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05%(4/19)。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药物过敏、静脉炎、胃肠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为主。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用药安全性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指标[CRP、TNF-α、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免疫功能(CD3+、CD4+、CD8+以及CD4+/CD8+)。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4.01±2.36)mg/L、TNF-α(18.54±8.32)pg/ml、CA125(26.41±2.2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6.25±2.36)mg/L、(26.93±7.25)pg/ml、(34.21±3.58)U/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30.43%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经地塞米松、环孢霉素和利妥昔单抗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ITP)显示疗效良好。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达到持久缓解。表明这是一种进一步优化疗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文章介绍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以及靶向放射免疫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研究提示,利妥昔单抗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B-NHL具有增效或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缓解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