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评估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研究的时段为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抽取本院收治的25例甲状腺癌患者与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回顾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在病理检查确诊前均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在以上两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例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灶35个,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25例患者共检出35个病灶,检出率为100%;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病灶30个,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28例患者共检出30个病灶,检出率为100%。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病灶CT诊断密度对比,无差异,P>0.05。通过对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密度对比无差异,P>0.05,而病灶边缘规则性、囊变程度、有无钙化、强化程度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时,多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通过病灶边缘规则性、囊变程度、有无钙化、强化程度等特征对病灶进行有效的鉴别与诊断,可以为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结果 2例患者除颈部肿物外,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经CT检查均发现颈内静脉内低密度影,但不能确诊为癌栓,其中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可诊断颈内静脉癌栓.2例均接受了甲状腺全切除+单侧颈淋巴清扫+同侧颈内静脉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13个月因肿瘤局部未控死亡.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内静脉癌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全甲状腺及受累静脉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还应补充放疗及131I治疗,但总体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超对甲状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2002年12月15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后经病理诊断的甲状腺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提示为良性肿瘤的135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2例,微小癌1例:术前彩超提示为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者16例,甲状腺腺瘤者2例。彩超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7.8%(132/135),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9%(16/18),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6.7%(148/153)。结论 彩超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为甲状腺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生物学行为、组织病理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报道2例发生于腮腺深叶的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块及同侧腮腺腺体,保留面神经,病理证实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深叶的更为少见,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组织病理学是其确诊并分型的主要依据。需要与咽旁肿瘤及腮腺来源的其他肿瘤类型相鉴别。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有四种病理亚型,其中膜性型具有多灶侵袭性,并可伴发其他皮肤肿瘤,同时具有较高复发率和恶变率。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腮腺部分或浅叶及其全腮腺切除术,膜性型应行全腮腺切除,及时随访。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中男8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5.25;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39岁;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腺瘤29例,甲状旁腺囊肿11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40例次、骨质疏松或骨纤维囊性变34例次、泌尿系统症状29例次、声音嘶哑7例次、消化性溃疡4例次、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3例次、胸腔内肿物3例次、淀粉酶升高2例次等.术前定性检查采用血清钙离子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分别采用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甲状旁腺腺瘤29例经手术治疗,28例症状缓解,1例手术后23个月复发;甲状旁腺囊肿11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2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随诊28个月和5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结合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甲状旁腺囊肿行单纯肿物切除术,甲状旁腺腺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为双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肿瘤是头颈外科常见病。报道 3例以甲状腺肿瘤进行手术 ,后经病理证实为气管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 ,ACC) ,并对其误诊原因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3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4 0岁。例1于 1993年 4月体检时发现“右侧甲状腺肿物” ,直径约 1.5cm ,质硬、境界不清 ,随吞咽活动。未行颈部影像学检查。1周后行手术探查 :甲状腺完好 ,肿瘤位于气管右侧壁 ,约 2、3气管环。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为腺样囊性癌。行气管壁部分切除 ,切除范围约 2cm× 3cm ,探查气管腔内壁粘膜完好。气管…  相似文献   

7.
患者于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探查术、选择性左侧颈清扫术、舌根肿瘤切除术。先置开口器,取舌根病理提示:腺样囊性癌。术中先探查甲状腺,见甲状腺右叶明显增大,峡部处肿块与颈前带状肌有粘连、质硬,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完整切除甲状腺,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选择性清扫左侧Ⅰ、Ⅱ、Ⅲ区内淋巴结。于左侧下颔骨下缘下方切口,经舌骨入路进入口腔,探查,切除舌根肿块及2/3之舌体,安全缘2cm,局部减张,对位缝合,关闭口腔。  相似文献   

8.
单独的喉上神经麻痹继发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未见有报道。本文报告一56岁妇女因吞咽饼干哽塞引起暂时性声门窒息而入院。入院前两月患者罹肺炎,随后有声嘶,伴有咳嗽及发声无力。间接喉镜检查见声门后方扭向右侧,右侧声带松弛而呈弓形,发声时声门漏气。右侧甲状腺有3.5cm坚实肿物。手术发现右甲状腺上叶有3cm囊肿,沿甲状软骨外侧延伸上达甲状舌骨膜平面。喉上神经外侧支越过囊肿并受牵张。内侧支紧贴于囊肿后上。喉返神经未受累。病理诊断为囊性退行性变伴有腺瘤滤泡出血。术后5天,声音恢复正常,咳嗽消失。随后检查声门完全正常。从病例报告可看出,喉外支麻痹在病变切除后,被牵拉神经复位,麻痹可以恢复。喉内支  相似文献   

9.
外耳道囊性腺样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8至1995年收治的外耳道囊性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2~8年复发,分别行2~4次手术(乳突根治、下颌骨切除、颞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癌,术后随访2~8年,1例死亡。6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腺样癌,其中2例行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加腮腺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术,随访2~10年,2例死亡。2例术前未行病理检查,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3年后复发再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就诊和彻底手术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癌(PTC) 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可触及颈部肿块.患者血钙为(3.25±0.53)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为(1210.25±528.72)ng/L.仅1例术中冷冻明确诊断,3例术后石蜡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3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加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接受内镜下甲状旁腺肿块切除术.结果:随访8~60个月患者血钙及PTH正常,无转移及复发.结论:PTC术前诊断困难,术前结合血钙、PTH血生化检查与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提供诊断信息;术中冷冻病理价值有限.首次手术时根治切除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漏诊预防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PHPT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手术方式进行分析.术前均检测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继行彩色超声波(简称彩超)、CT及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 isobutylis onitrile,99mTc-MIBI)扫描检查确诊PHPT并定位,经药物治疗使血钙、PTH正常后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术中切除病变腺体后10 min快速检测PTH,其中1例PTH较术前下降不到50%,经再探查发现另一腺体病变后切除,26例均在PTH下降50%以上后终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23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术后血钙及PTH均降至正常水平,无术后长期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16例有症状型患者10例原继发症状消失,6例改善.结论 对体检或疑诊PHPT者应行血钙、PTH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阳性者彩超结合CT及99mTc-MIBI定位可减少PHPT漏诊率.术中运用快速PTH测定,可减少手术探查范围,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122例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的特点,提高颈部肿块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收治的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122例。结果:资料表明,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以先天性来源肿块最为多见,共84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舌管囊肿;其次是感染性肿块30例,其中颌下腺囊肿25例;肿瘤来源最少见,共8例。主要根据肿块发生时间的长短,肿块的位置,颈部囊性肿块特异性表现和辅助检查来进行术前诊断。发现肿块的位置没有特殊性。根据某些肿块特征性的体征和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对非甲状腺来源的颈部囊性肿块,术前尽可能的明确诊断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盲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1984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微小癌总结分析.结果 75例(91.5%)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得以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5例因复发和转移二次手术,1例死亡.结论 对可疑病例行必要辅助检查,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术前或术中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清扫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触诊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触诊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3月-2004年12月348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的病例,以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348例行FNAC的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率为61.8%,灵敏度为47.1%,特异度67.9%,其中囊性变的取材成功率65.4%,实性取材成功率84.1%。结论触诊下FNAC可以作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初次检查方法。甲状腺实质性结节比囊性病变更适合行触诊下FNAC。细胞学诊断为阳性的结果比阴性的结果更可靠,细胞学诊断为阴性时需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1-2009年收治的28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男6例,女22例;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46.5岁.22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单发结节或肿块,6例表现为甲状腺多发结节.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11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11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4例,2例行腺叶+峡部切除及颈清扫术.术后病理: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22例,嗜酸细胞癌6例,其中1例有颈淋巴转移.21例良性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7.5年,中位随访4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6例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年,中位随访5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学,部分病例有恶性可能,冰冻诊断有一定困难.手术是治疗嗜酸细胞肿瘤的有效手段.左旋甲状腺素片可起到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收治的1例较典型的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全身疾病病史,头痛伴眼部及鼻部症状,影像学,鼻内镜及鼻腔分泌物真菌培养检查,明确临床诊断。治疗包括鼻内镜下彻底清除病变,术后进行全身抗真菌治疗、基础疾病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患者经病理和真菌培养证实为鼻窦黏膜侵袭性真菌感染,致病菌为暗色真菌链格孢属。经上述治疗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在免疫低下人群,暗色真菌可导致侵袭性鼻窦炎的发生。结合病史、症状、影像学及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时彻底的根治性清创,足量抗真菌治疗,严格控制原发病以及足够的全身支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9-12期间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73例TMC患者的诊断资料,将其分为A、B组,A组为可触及区域淋巴结和(或)甲状腺质硬小结节,共21例;B组为不能触及区域淋巴结和(或)甲状腺质硬小结节,共52例,并对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及术中明确诊断者有53例,诊断率为73%(53/73),其中A组18例,诊断率为86%(18/21);B组35例,诊断率为67%(35/52);各种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对提高TMC的诊断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C临床漏诊率较高,若主治医师能足够重视,通过术前仔细触诊、相应的辅助检查等有助于提高其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28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常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术后常规病理切片确诊,术中、术后病理不符2例;乳头状癌22例,滤泡状癌2例,淋巴瘤1例,乳头状癌合并低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小细胞癌1例;扩大甲状腺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8例,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一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7例,肿物局部切除1例;双侧颈清术5例,单侧颈清术6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新发现声嘶1例,出现抽搐2例。甲状腺全切者常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选择;病理类型、癌肿侵犯范围是决定手术范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 -2009年收治的6例甲状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体检时无意中发现颈部肿物,血钙、血磷及血甲状旁腺素正常,其中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甲状腺下极后方有囊性肿物.结果 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囊肿,免疫组化染色甲状旁腺素、嗜铬素A及突触素均阳性.随访2~9年无复发.结论 手术是治疗甲状旁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舌异位甲状腺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舌异位甲状腺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6例舌异位甲状腺经Tc-99m甲状腺静态显像确诊,均位于舌根部。1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1例未行任何治疗。3例行舌根异位甲状腺转位术,术后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咽部异物感和睡眠打鼾症状消失。1例舌根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支撑喉镜下舌根肿物切除术,失访。结论 甲状腺静态显像对舌异位甲状腺诊断具有特异性。其手术适应证为异位甲状腺致气道阻塞、睡眠打鼾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明显者,肿物出血、囊性变及癌变。治疗原则是尽量保留甲状腺功能,综合运用手术、甲状腺激素替代及碘放疗等方法改善症状、预防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