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我科采用乾坤肠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取得了显著疗效 ,并对治疗前后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兹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 1999年全国慢性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 ,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 ,选取观察对象 12 0例。其中男 5 6例 ,女 6 4例 ;年龄最小者 19岁 ,最大者 72岁 ,平均年龄 38岁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10年 ,平均 3年 7个月。患者随机分为乾坤肠康观察组 (治疗组 ) 80例 ,锡类散和云南白药对照组(对照组 ) 4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乾坤肠康灌肠液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10 0例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3 水平。结果 :乾坤肠康灌肠液能使患者过低的CD 4 值明显升高 (P <0 0 5 ) ,降低的CD 4 CD 8比值升高 (P <0 0 5 ) ,IgG明显下降 (P<0 0 5 ) ,C3 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本方法可调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整肠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健  卢立广 《河南中医》2003,23(3):22-2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其病情不稳 ,易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临床治疗效果差。笔者自 1997年以来 ,以自拟整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该病 135例 ,并同期设对照组 130例 ,以常规西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5例采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中 ,男 79例 ,女 5 6例 ;年龄 18~ 6 3岁之间 ,其中 2 5~ 5 0岁者 111例 ,占 82 .2 2 % ;病程最长 18a ,最短 5月 ,其中不足 1a者 10例 ,1~ 5a者 70例 ,6~ 10a者 4 5例 ,11a以上者 10例。对照组 130例中 ,男 78例 ,女 5 2例 ;年龄 2 1…  相似文献   

4.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至今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感染、变态反应、精神应激、酶失调和保护物质缺乏有关。中医学则认为脾虚为其发病之本,湿热多为发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特点,其发病与肝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选用张仲景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经典方—乌梅丸及四逆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辨治,并结合现代制剂工艺,研制出“结炎康”用于临床,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  相似文献   

5.
结肠炎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科 《四川中医》2000,18(7):32-3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若辨证用药不当,则病情反复发作,疗程较长,是肠道疑难杂病之一。笔者从1982年至1998年17年间在中医古方基础上运用自拟结肠炎方临床治疗18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8例患者均以中医门诊观察治疗为主。其中男126例,女6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25~40岁34例,41~59岁72例,60岁以上82例。临床表现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畅,反复出现粘液血便等为特征。病重发作期常伴有周身酸楚不适、两胁胀痛、关节痛、心悸、口腔溃破、眼痛等症。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2 治疗方法以结肠炎方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表现为大肠部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本病发病率上升且病情易反复 ,笔者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此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46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2 8例 ;年龄为 2 1岁~ 73岁 ,平均 47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1 2浕。 46例患者均经结肠镜检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 ,甚至溃烂。2 治疗方法苦参 30 g ,地榆 1 5g ,槐花 1 5g。上药煎水浓缩至1 0 0ml~ 2 50ml溶液 ,冲入珍珠层粉 6g于溶液…  相似文献   

8.
宗岩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44-444
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汤性结肠炎 46例结果治愈 14例 ,好转 2 7例 ,总有效率 89%。指出临床治疗该病应根据其发展过程中虚实兼杂的特点 ,调补脾肾为本 ,清热燥湿为标 ,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用药、寒温共用 ,摄涩并举 ,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凤云 《北京中医》1998,17(4):21-22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与结果 采用温针灸:下合穴,募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内服中成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总有效率91.94%,T细胞亚群治疗后也接近正常。结论 显示本法有促进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趋于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粘液血便。近几年来笔者用艾灸配合皮内针治疗本病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 2例中男性 2 0例 ,女性 3 2例 ;年龄 2 4~ 6 0岁 ;病程 3个月~ 6年。病变部位均在直肠或乙状结肠 ;病变属轻度者 9例 ,中度者 3 3例 ,重度者 1 0例。每日脓血便次数均少于 1 0次 ,且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如发热等 )。治疗方法对全部患者均用艾灸及埋针治疗。艾灸神阙、足三里 :神阙采用隔药饼灸 (药饼内含附子、肉桂等 ) ,艾炷以精制艾绒制成 ,呈圆锥形(重约 2 g) ,每次灸 1 0壮 ;足三里穴采用…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汤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整个结肠.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95.56%,而对照组分别为55.56%、66.67%,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芍药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芍药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录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美沙拉嗪片治疗,治疗组选用芍药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间症状积分及肠镜前后对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积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肠镜下粘膜改善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药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 42例 )和对照组 ( 2 0例 ) ,分别采用结肠汤 (蜈蚣、白芍、甘草、乌药、儿茶、紫河车、建曲、海螵蛸、黄连 )和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结肠镜检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5)。提示 :本方对本病有舒肝健脾 ,泻火解毒 ,收敛止泻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焕淦  刘慧荣  陈汉平 《中国针灸》2000,20(12):755-758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 ,从直肠开始可见连续性的弥漫性病变 ,有糜烂、溃疡 ,以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 ,属于中医学的“久泄”、“久痢”范畴。近年来 ,众多文献显示针灸治疗UC疗效较为理想 ,现将近年来有关其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1 临床治疗1 1 针、灸并用梁氏[1] 等泻上巨虚、天枢 ,补足三里、关元 ,并于神阙穴施温和灸 ,隔日 1次 ,每次 30分钟 ,疗效显著。马氏[2 ] 等针刺①天枢、中脘、关…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其确诊需钡灌肠、结肠镜的检查,并排除粪便中的病原体。近几年,国内外对其病因、诊断、辨证治则方药和基础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且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就药物灌肠对UC的研究情况作一简单综述。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痢疾”、“下利”等范畴,如《内经》称之为“肠氵辟”,《难经·五十难》称之为“小肠泄”,《备急千金要方》称之为“滞下”,《伤寒杂病论》称之为“下利”。虽名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