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萍  锻炼 《中外医疗》2010,29(6):163-16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者15例,占30%。结论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出血征象,进行有效的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黄欢 《吉林医学》2013,(29):6194-619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早期观察及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转院3例,3例死于原发性脑损伤,42例均痊愈。结论:做到早观察、早护理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对促进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共68例(48.23%),干预组73例出血29例(39.73%);对照组68例出血39例(57.35%)。结论:干预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贺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4-39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先兆表现及预见性护理,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并发应激性溃疡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与预见性护理。结果 150例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0例,其中伴有低氧血症及低血压、血糖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概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做好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易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和预见性护理;对于已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消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能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在其临床治疗过程中,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着重加强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及应激性溃疡相关护理工作。结果:49例患者经治疗后1周内停止出血,且无复发;2例患者因原发病病情恶化死亡;2例患者因严重消化道溃疡出血死亡。结论:护理措施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干预可有效预防及治疗溃疡导致的出血,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6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别应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奥美拉唑组中有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6.1%。西咪替丁组中有16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比西咪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7.
王宝凤 《安徽医学》2013,34(12):1847-184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方法 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为7.32%.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5):530-530,534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 (洛赛克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117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预防组 ,西米替丁预防组 ,无抗酸组 ,观察住院期间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例数。结果 :三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奥美拉唑预防组明显低于西米替丁预防组和无抗酸组 (P <0 .0 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防止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尚未开展品管圈活动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观察2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由活动前42.5%降至活动后27.5%,与活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9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应激性溃疡的动态观察方法。应激性溃疡的饮食护理、预防性治疗及护理、治疗与护理、胃管护理、口腔护理等。本组住院19~51天,除1例外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痊愈出院。认为: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不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消化道反应,还要对患者饮食、胃管、口腔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就能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鼻饲并发应激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应激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的干预性护理措施。结果 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32例1周内治愈,8例2周内治愈。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降低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重要环节,进而减少或减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对策,主要措施是抓住护理重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力争早期发现并发症。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细致观察、正确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措施,56例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或预防并发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SU)导致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的预防效果直接影响着原发病的预后.我科1999年5月至2003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其中发生 SU 者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意义。方法对监护室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循证护理。结果本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11例,占12.41%,死亡15例,死亡率为20.2%,较文献报道30%~50%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能有效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采取预防护理措施,避免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结果 1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39例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原因与颅脑损伤严重、血糖、血压、体温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颅脑损伤严重、体温过高、高血糖、血压过低可引起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针对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及护理应激性溃疡的效果。结果:87例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15例,占17%。除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外,其余经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降低了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同时,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既重视证据又不脱离实际,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甲氰咪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甲氰咪胍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②方法分析28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GCS评分≥8分)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按对照组治疗外,用甲氰咪胍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④结论颅脑损伤愈重,GCS评分愈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愈高,应用甲氰咪胍预防,可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及由应激性溃疡引起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王欣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8):560-560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我科近几年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1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26例,发生率12%,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评估奥维加(注射用兰索拉唑)与泮托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奥维加治疗,观察两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5.00%)和死亡率(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6.67%),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组间差异p0.05。结论:奥维加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死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单因素检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76例,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7.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脑疝与否、手术治疗与否、血糖水平及鼻饲与否具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是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类型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综合评价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