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5mg/kg,12h/次,输液泵静脉给药)+鼻胃管喂养,喂养遵循奶浓度由稀到稠,奶量由少到多,待患儿具有吸允能力时可拔除胃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喂养指导,非营养性吸允,腹部抚触,合理体位等,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重开始增加也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抚触疗法、小剂量红霉素等综合措施.两组分别按要求随机抽取60例,男女各30例.结果 干预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胃泌素浓度、静脉持续时间分别为(2.2±0.9)小时、(13.9±3.7)天、(301.5±98.2)ng/L和(12.8±4.7)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开奶时间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奶量为(81.3±30.6)ml,高于对照组(70.4±21.7) ml(P<0.05);干预组奶残留量为(1.3±0.6)ml,对照组为(4.2±1.3)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和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为(22.9±7.0)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符合条件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卧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时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住院,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患儿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洗胃、鼻饲、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3次/d,10~15 mini次.A组与B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 A组腹胀、呕吐消失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7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取喂养的早期护理干预(早期微量喂养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调查大冶市部分婴幼儿喂养现状,发现4个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低、辅食添加的时间不合理、各类辅食构成比不合理、辅食添加频率不科学、辅食的制作方法和添加顺序不科学。针对喂养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对婴儿喂养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评价护理干预对促进婴幼儿科学喂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当代医学》2012,(27):139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极低体重早产儿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而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存在严重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此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该症状,提供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患者跌倒的原因.方法 对11例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造成患者跌倒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结论 针对患者跌倒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医护程序是预防患者跌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中毒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集儿童中毒病例2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干预。结果 以2~7岁发生率高,占72.6%,在儿童中毒原因中自杀和自慰性服药中毒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结论 儿童中毒有可预防性,应重视护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常见到一些早产儿不能耐受喂养,表现为奶量不能完成或者出现呕吐、腹胀、加奶困难等情况。鼻饲配方奶粉时出现胃潴留。上述现象若不及时纠正,可影响体格智能发育。为了探索其喂养困难原因,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提供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我们对2002~2004年住院的早产儿进行了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2~2004年住院的早产儿86例,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其中出现喂养困难19例,占22.1%。出生体重<1 500 g12例,发生喂养不耐受6例,占50·0%;出生体重1 500~1 750 g24例,发生…  相似文献   

14.
罗云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252-2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留置胃管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42例。对照组除临床治疗外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1周及2周后测量2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记录2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接受护理第1周,试验组患儿体重增长9.8±6.5g,第2周测量体重增长13.1±4.9g,而对照组第1周和第2周测量,体重增长分别为6.4±5.1g和8.9±4.2g,2组比较,第1周和第2周体重增长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留置胃管时间为9.9±6.8天,对照组留置胃管时间为17.5±8.2天,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运用于早产儿喂养中,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早产儿的营养问题也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临床观察表明:消化系统成熟的早晚,是影响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因素[1-2].传统上往往采用胃管喂养,胃管喂养无吸吮、吞咽动作参与,使觅食及吞咽反射逐渐减弱,有的甚至依赖胃管.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通过实施非营养性吸吮(NNS)、腹部按摩及合理体位等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次初乳喂养对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初乳日均喂养不少于12次,对照组初乳日均喂养小于4次。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初乳喂养能降低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以及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足月分娩单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且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8.
程少玲  梁惠冰  周玲  刘玲 《吉林医学》2021,(5):1257-1259
目的:观察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分析,为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提供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低出生体重儿总计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0例,其中50例以口腔运动干预措施为对照组,另50例为观察组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及...  相似文献   

19.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转入我院新生儿科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药物干预等。比较两组早产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以及摄奶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摄奶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积极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适当的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