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可以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焦虑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钟安琪 《当代医学》2014,(18):126-12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透析中心收治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2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留置导管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导管留置时间是(3.9±1.8)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导管留置时间是(2.3±0.9)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干预意义。方法:研究纳入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本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案干预下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留置期间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3.2±2.6)d,对照组为(54.3±2.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期间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94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数和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导管滞留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一般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92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共60例出现并发症,24例出现皮肤感染,26例发生导管堵塞,10例出现导管感染,4例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对照组41例出现并发症,18例出现皮肤感染,13例发生导管堵塞,8例出现导管感染,2例出现其他并发症,观察组19例出现并发症,6例出现皮肤感染,9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出现导管感染,2例出现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理护理对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通过积极、高效的护理干预,合理、及时地处理并发症,能够有效地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艳红 《大家健康》2014,(7):250-25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可以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焦虑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采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均取自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为一次性置管成功,血流量在200~300ml/min。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理想的血管通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苏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05-1706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就诊需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法实施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出血、导管脱落以及血栓栓塞现象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对于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管患者,使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全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深静脉置管的MHD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MH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感染、出血、栓塞的例数显著减少,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而确保了透析效果,提高了MHD患者的透析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路径式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导管溶栓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路径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康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水平(健康教育知识量表)、凝血功能(测定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满意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堵塞、导管脱落、伤口感染、出血等);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6.972、5.245,均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t=5.997,P<0.05),观察组术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对照组(t=7.441,P<0.05),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对照组(t=11.121、11.387、6.355,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t=5.83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2,P=0.004);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62%)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路径式护理干预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机体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82-184+188
目的 分析在ICU 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于预防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入住ICU 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72±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47±2.78)d,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39 820.12±29.58)元低于对照组的(81 505.59±42.27)元(P<0.05);观察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为(10.32±1.63)d,对照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为(15.61±2.37)d,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2.00%,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ICU 患者通常都会留置导尿管,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情况,而在ICU 重症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减少脱管的发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且能有效促进留置尿管时间的减少,降低尿路的感染率,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林艳梅 《中外医疗》2014,(35):184-185
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该院行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感染4例(5.0%),出血3例(3.75%),血栓栓塞患者5例(6.25%),导管脱落患者2例(2.5%);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26.25%),出血13例(16.25%),血栓栓塞12例(15.0%),导管脱落患者6例(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导管时间、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90±1.22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6.72±7.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9±3.24分;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2.19±0.67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3.24±9.4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4±1.9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61例(76.25%),有效12例(15.0%),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显效49例(61.25%),有效8例(10.0%),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患者予以舒适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8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及对照组125例,观察组行TURP手术前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术后康复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SAS、SDS在心理干预后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得分及对照组得分(P<0.05),观察组的术后膀胱冲洗天数、留置尿管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使其SAS、SDS得分明显改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血透)置管患者置管时间、健康知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1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 对比分析2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饮食方案、疾病自我检测、并发症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知晓率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及健康调查简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透置管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后留置尿管对患者苏醒期尿道刺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结果:麻醉苏醒期患者尿道刺激反应程度对照组小于观察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访视及麻醉诱导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导尿可降低麻醉苏醒时的尿道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 3月至 2016年3月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腋静脉穿刺留置,对照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液体渗透、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了新生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新生儿应用腋静脉置留置针明显优于头皮或四肢静脉置留置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9±0.1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98±0.32)d,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用药、坚持功能锻炼等健康行为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体动静脉瘘与深静脉导管长期留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透析效果及心功能、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MHD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病人采取自体动静脉瘘进行MHD,对照组病人采取深静脉导管长期留置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治疗效果、透析充分性、心功能、肾功能、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