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的CT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与3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表现,CT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0例糖尿病脑梗死中有26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21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124个,平均4.8个;30例非糖尿病有15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6例为多发性梗死病灶,病灶数目总共43个,平均2.8个,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其它CT特点基本一致,无差异性,结论:糖尿病脑梗死以及多发性腔隙梗死为主要特点,但非糖尿病梗死的临床表现,病灶好发部位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A组)与70例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A组发生再出血率明显大于B组,A组治疗效果较B组差。结论:1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大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2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再次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3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较未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脑出血患者差。4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脑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糖尿病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35例,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在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两部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基底节区与双侧小脑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前组循环及后组循环微小动脉均受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CT特点及其预后关系.方法:将同期80例脑梗死分为治疗组3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对照组50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比较两组的CT特点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脑梗死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治疗病组较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生与临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硬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75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所示病灶、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纤维蛋白原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活动不灵活,且多见双侧病变,非糖尿病组主要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头颅CT病变多在基底节区,呈腔隙性、多发性;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多为腔隙性、多发性,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差,积极控制血糖,调节脂质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后对脑损害程度的减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海茹 《中外医疗》2009,28(21):84-84
目的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105例,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5例,比较2组的病情进展情况,头颅CT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纽进展型脑梗死多,CT表现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死亡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相比,其脑组织损害严重,脑水肿明显,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宗民 《右江医学》2005,33(4):356-357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92例及糖尿病组71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A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8.87%和21.13%;B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5.65%和4.35%,两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应该高度重视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3例及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的5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包括年龄、BMI、血糖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腔梗发病与否为应变量,其他各因素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1.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5):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2.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6):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屎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事、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3.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红花黄色素及川芎嗪分别治疗两组病人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用于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糖尿病14例,占28%,高血压25例,占50%,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颅内动脉粥硬化共11例,占22%。50例患者中,5例皮质及近皮质腔隙性脑梗死,3例皮质伴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12例基底节伴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4例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20例深部白质及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6例伴较大梗死的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相关性高;心源性疾病可能是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干预的重点,应积极控制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再次出现脑梗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糖及胆固醇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患者胆固醇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组,观察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3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之间发病情况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较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不合并高胆固醇患者较非2型糖尿病及非高胆固醇患者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是诱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hs-CRP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17.
张海杰 《中外医疗》2010,29(3):81-81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病因。方法分析导致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与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红 《四川医学》2005,26(10):1124-1124
目的研究高血压伴糖尿病致腔隙性脑梗死(SCI)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的2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伴有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发生SCI的概率.结果发现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存在SCI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SCIs)的概率比不伴糖尿病的高.结论糖尿病是高血压致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华钊 《吉林医学》2012,33(16):3454-3455
目的: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2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治疗,研究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隙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及治疗转归.方法 统计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及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者并发梗死类型和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者较非糖尿病合脑梗死者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发生率高,且病情重、病死率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