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经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7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ADL分级: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26例、Ⅳ级12例、Ⅴ级2例.死亡8例.结论 早期或超早期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治疗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4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尔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微创皮层造瘘,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结果本组43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6例,死亡率14%。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脑疝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大骨瓣开颅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力  吴春辉  邓洁瑜  梁苗 《海南医学》2005,16(8):107-107,59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加骨瓣减压的方法治疗41例高血压病患者脑出血。结果恢复良好(ADL1-3级)36例,占87%.经过手术病人其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术后脑水肿严重,持续时间长.约3—4周,所以,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74例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皮层下≥30ml,额叶颞叶≥20ml)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分两组:1组35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2组39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疗效。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GCS评分与术前对比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良好(穿刺后再出血1例除外)。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GCS评分大部分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可。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适应症.方法 将74例有手术指征的(基底节区≥30ml,丘脑≥10ml,小脑≥10ml,皮层下≥30ml,额叶颞叶≥20ml)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别分两组:1组35例,出血量达手术指征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2组39例,出血量这手术指征,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后GCS评分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GCS评分与术前对比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良好(穿刺后再出血1例除外).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选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GCS评分大部分不下降,术后半年病人恢复可.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不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达手术标准,伴有大脑半球脑水肿,最好行开颅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病死率。方法:对37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行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在头颅CT定位指导下小骨窗开颅,骨窗约3 cm×3~3.5 cm,直视下清除血肿。分析病人救治经过,并与同期36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作对照,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后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评级(ADL):小骨窗组Ⅰ、Ⅱ级26例(70.3%),Ⅲ、Ⅳ级6例(16.1%),Ⅴ级1例,死亡4例。大骨瓣组Ⅰ~Ⅱ级19例(52.8%),Ⅲ、Ⅳ级12例(33.3%),Ⅴ级3例,死亡2例。出血量为30~80 ml时小骨窗开颅手术疗效好于骨瓣开颅。结论:小骨窗早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简便快捷直接、微创和有效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措施。术中操作得当,术后有效控制高血压等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对照组接受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瞳孔恢复时间、住院天数进行比较,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2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发脑疝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黄强  王颖健 《吉林医学》2011,(33):6999-700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更合理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早期行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及大骨瓣清除血肿,并进行总结。结果:35例小骨瓣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5.71%;41例大骨瓣开颅减压,死亡9例,死亡率为21.9%。结论:小骨瓣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较满意,止血可靠,在严格遵守上述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恩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大骨瓣组(34例)和小骨窗组(34例),分别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消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脑水肿情况。结果小骨窗组患者水肿体积、水肿持续时间、残留血量均低于大骨瓣组,小骨窗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85.29%)高于大骨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术后恢复及术后脑水肿方面均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消除术,临床上可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标准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为基础手术治疗5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结果效果以ADL分级统计,Ⅰ级2例(3.8%),Ⅱ级8例(15.4%),Ⅲ级30例(57.7%),Ⅳ级5例(9.6%),Ⅴ级1例(1.9%),死亡6例(11.5%)。结论以标准大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为基础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是行之有效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张承军 《当代医学》2010,16(13):3-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大于90%者32例,其余8例血肿清除小于80%。手术后存活34例。6例死亡。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38例,床旁采用YL-1型针穿刺抽吸部分血肿,缓解高颅压症状,后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残余血肿。术后早期采用亚低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8例,无一例出现术后再出血,死亡5例,病死率13%。术后随访3~12个月,根据ADL分级法判定疗效,I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4例,Ⅴ级3例。结论 YL-1型针穿刺引流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经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期亚低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采用改良小骨窗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血肿全部(〉90%)清除42例,大部分(70%~90%)清除16例。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治愈53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8.6%。结论改良小骨窗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特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东生 《西部医学》2014,(6):745-747
目的 研究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另外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术后即刻CT及术后48小时CT复查,观察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31例,80%以上5例,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15例,80%以上6例,成功率70%.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恢复良好率、残疾率及死亡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良好率较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逵  唐辉  任海波  范润金 《四川医学》2013,(9):1342-134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 232 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资料.结果 232例患者中,术后再出血33例(14.2%).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ADL分级法:Ⅰ级35例(15.1%)、Ⅱ级74例(31.9%)、Ⅲ级40例(17.2%)、Ⅳ级47例(20.3%)、Ⅴ级8例(3.4%)、死亡28例(12.1%).结论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正确的血肿清除方法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术式,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方法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及微创穿刺抽吸3种手术方法,观察并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各组死亡率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间的差别。结果骨瓣开颅组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P〈0.05);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引流2组治愈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认为骨瓣开颅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存活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8±2.3)d,手术出血量为(80±15.5)ml,患者存活率为87.5%(42/48),神经损伤2例;对照组分别为(15.3±2.4)d、(200±16.7)ml、79.2%(38/48)、1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3例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发生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治疗组恢复良好16例,中残1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与对照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而言具有恢复快、出血少、术后神经创伤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CT表现及对手术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7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均行双层螺旋CT检查,明确患者CT分型并应用ADL量表评估预后。结果 19例传统开颅手术患者中,(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4.2%,31例小骨窗微创开颅患者的(Ⅰ+Ⅱ)级患者所占百分率为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共41例患者预后较佳,为Ⅰ或Ⅱ级,其中患者CT分型结果多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分别为1例、7例、16例,预后良好率达92.3%,24例Ⅳ型及Ⅴ型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则为70.8%,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分型级别越低,预后越佳。结论CT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特征明显,可尽早确诊并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并预测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威  李劲松  刘光谱  张敬泉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48-115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07-2012-07间在我院进行经外侧裂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3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30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为100%。术后2个月GOS水平:优8例(26.7%);良15例(50.0%);重度病残4例(13.3%);植物生存状态3例(10.0%);死亡0例。术后5个月ADL分级情况:Ⅰ级10例(33.3%);Ⅱ级12例(40.0%);Ⅲ级5例(16.7%);Ⅳ级3例(10.0%)。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减少对脑部血管、神经及组织的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