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能级管理配合弹性排班模式对手术室护士作业疲劳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5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12月实施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实施前),2018年实施能级管理结合弹性排班(实施后),采用日本产业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编制的《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能级管理配合弹性排班模式前后作业疲劳症状各维度得分及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困倦感、情绪不安感、不快感、怠慢感和视觉疲劳感评分均低于实施后(P<0.05);实施后,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能级管理配合弹性排班模式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护士的作业疲劳状况,提高医生、护士、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在普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普外科改革夜班排班模式前后,根据纳入标准,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实施前后对出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检查、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包干制排班模式后出院患者满意度大幅度提高,总体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工作职业倦怠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护士认可新的排班模式,认为精神压力比以前小、拖班现象比以前少,同事间较前团结。结论:夜班包干制排班模式的应用,实行了人性化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世俊  赵薇  鲁珺 《吉林医学》2013,(36):7757-7757
目的:探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创新方案。方法:在骨科病区实行能级对应的护理人力配置、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以及质量监管等创新举措,比较实施前后各3个月患者对责任护士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病区护理质量。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患者对责任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较之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PN排班模式结合护士意愿的实施方法及效果,从而提高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方法 对传统排班方法进行改革,实行APN连续排班;同时,由以前的护士长安排班次模式改变为满足护士意愿进行排班.结果 实行APN排班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有提高(P<0.05);满足护士意愿进行排班在开始实行的不同时间段内护士满意度有差异(P<0.05).结论 APN排班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的发展;同时满足护士意愿融入APN排班方法,能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是本科迄今探索的最好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改变护理模式,优化重组,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自2013年1月起,在胸外科实施护理小组长负责制,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垂直管理,使护理质量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责任组长和护士,细化分工,强化各岗位职责,问责到个人。对比传统排班模式及责任组长负责制两种模式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工作压力。结果:实施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护士工作压力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兼职护士管理体系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力资源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小组,开发兼职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准入资质、培训策略、质量监督管理、药物耗损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统筹安排等方案,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比较两组药物冲配平均时间、药物配置近似错误发生率及兼职护士、静配中心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实施后,药物冲配平均时间从(122.20±4.95)min缩短至(101.06±10.91)min(P<0.001);药物近似配置错误发生率由实施前0.125‰降至0.058‰(P<0.05);兼职护士满意度、静配中心满意度及临床科室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P<0.001)。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兼职护士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高效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相对固定的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的成效,为病区改变排班模式,为病人提供连续、高效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推行相对固定的连续排班模式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采用相对固定的连续排班模式后,基础护理的落实、护理措施的落实、治疗的及时性、护士满意度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行新排班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责任包干,改革传统的排班为连续性的排班模式,可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比较上述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的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和未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爱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注射室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有效对策。方法:制定管理目标;采取护理小组长负责制、交叉统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分组进行竞赛;加强培训;改变班次,保证每个低年资护士有同等的机会得到锻炼。通过3个月对策的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病人对护士静脉穿刺满意度有无差异,是否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结果:对策实施3个月后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实施前86%上升至96%,注射室病人对护士静脉穿刺满意度由实施前90%上升至95%,对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结论:采取的对策切实有效,能显著提高注射室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吉林医学》2013,34(12):2355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素质在胸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体会,为提升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胸外科护士实施素质管理来提高其素质,并通过问卷调查实施前后的自我评价情况(责任意识、专业技能及管理依从性)及200例住院患者(实施前后各100例)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的护士自我评价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除责任意识P<0.01,其余项目均为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满意"例数多于实施前(P<0.01),"不满意"例数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提高护士素质在胸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高,不仅也提升自身水平,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住院患者的静脉用药护理效果,并根据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对接受住院静脉药物治疗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护理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并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实施效应模式前有32例患者出现用药错误,占0.309%,实施模式后有9例患者出现用药错误,占0.087%,2组患者的用药错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P<0.05)。实施模式前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82.07%(8502/10360),实施模式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98.06%(10030/10228),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2,P<0.05)。结论静脉用药护理中加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患信任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绍平  马静  马倩 《四川医学》2013,(9):1503-1505
目的 探讨实行护士岗位管理结合APN连续排班模式在妇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妇科病房实施传统排班责任制护理模式(对照组)和实行岗位管理结合APN连续排班模式(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行岗位管理结合APN连续排班模式后病房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各项操作技能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件、病房管理、护理缺陷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实行岗位管理结合APN连续排班模式,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衔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升了护士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3.
刘姝莉 《吉林医学》2012,33(28):6205-6206
目的:探讨弹性排班对导管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导管室2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排班模式,观察组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合格率、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医院纠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士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合格率、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院纠纷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排班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患者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采取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分层分组使用护士、注重"五个一"的优质服务等举措.结果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质量评价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53 500份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6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静脉药物配置情况资料260 55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药物配置质量、出现药物配置问题及各科室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审方、取药、排药、送药时间、配置室空气洁净度、配置速度及药物损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科室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降低配置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各科室对配置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有利于临床工作的有效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提高儿科护士综合能力中的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 建立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方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分别对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和护士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比较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前后护士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情况.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后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后医、护、患满意度高于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前,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结合模式能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医、护、患之间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C连续性排班模式联合分层级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实行新模式前、后5个月中各50例患者及27名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行ABC连续性排班模式及分层级管理后,一级、二级护理及病例文书规范、消毒隔离措施、护理安全等评分均较实行前明显提高(P<0.01);且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较实行前明显提高(P<0.01),总分亦显著高于实行前(P<0.01);实行后,护士在护理工作、护士自身感受、医护关系、决策、专业地位、自主性、专业发展、收入、护理行政管理及享受工作方面的满意评分均较实行前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ABC连续性排班模式联合分层级管理,优化了人力资源,提升了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整体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丽  许勤  刘林 《中国医院》2013,(11):57-59
目的::探讨固定小组包干制连续性排班在胃肠外科优质护理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胃肠外科实施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和固定小组包干制连续性排班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施固定小组包干制连续性排班模式后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明显提高,与传统排班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小组包干制连续性排班模式大大提高了护患满意度,确保了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排班与质量控制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采用连续性排班与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61%,对照组为72.46%,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优秀率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71.01%(P0.05)。结论:将连续排班及质量控制应用于传染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质量,为今后传染科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护理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性(APN)排班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排班模式进行改革,实行APN排班模式,总结实施一年后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结果:APN排班模式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比传统模式明显提高(P<0.05)。结论:APN排班模式充分发挥了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作用,加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对薄弱时段的质量加强控制,减轻了护士的压力,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