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宏宇  安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670-1671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层神经损伤24例患的情况,对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全推板切除 椎间盘髓核除术。结果 24例经手术治疗后随访结果按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不恢复3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括约肌功能障碍次之,鞍区感觉恢复最慢,性功能恢复最差。结论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恢复程度与马尾神经的原始损伤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运用和手术中的操作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病人的手术治疗情况、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和随访(2~7年)结果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按Masato标准.[结果]24例患者中优5例(20.8%),良13例(54.2%),好转4例(16.7%),差2例(8.3%),优良率为7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恢复程度与马尾神经的原始损伤程度、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运用和手术中的操作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受压综合征(2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综合征的病理、诊断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采部保留两侧关节突的全反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21例。结果:平均随访4.7年,腰腿前、间歇性破行完全消失12例,部分缓解9例岂力完全恢复6例,部分缓8例、未恢复7例,马尾神经功能恢复完全7例,部分恢复10例、未恢复4例。结论:本病预后与突出物大小、突出速度、病程长短、马尾神经损程度及手术是否彻底,减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9月到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中抽取54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治疗,评估本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康复优良率以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1)本组患者腰椎功能康复优良率是94.4%;(2)本组患者手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是(51.1±6.3)分,低于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是(90.6±2.5)分(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解除马尾神经综合征,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尾损伤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分析本组26例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结果根据腰腿疼消失、二便功能恢复、能否参加工作三项指标评定,优12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1%。结论早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马尾损伤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满意,延误诊断,错误的治疗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8个月5年,根据日本NakanoN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7.5%,有效率100%。结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尽早手术解除压迫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约80%的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我院2001年5月~2002年10月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引起临床上的腰腿痛,同时有些突出物同时压迫马尾神经,会出现种种不同的马尾神经受压的临床表现,引起临床上的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本文作者对近年所收治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中,检查出其中16例患者伴随有程度不同的马尾神经受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与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结果 26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优良率92.3%。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强调早期手术及术中注意保持脊柱稳定性,术中仔细探查椎管和切除突出的髓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马尾神经受压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的严重并发症,目前认为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1995至2004年本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653例,其中伴有马尾神经受压58例,现将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的选择标准和取肾方法。[方法]对87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例供者中术后发生伤口脂肪液化4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无严重并发症,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供受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掌握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的选择标准是保证供者的术中安全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的关键,第12肋卞腹膜外途径是一种对供者影响较小、较为安全的取肾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神经促进技术,感知觉功能训练,ADL训练,心理疏导及传统中知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46例颅脑损伤后运动障碍者进行早期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中期及出出院时进行FIM评分,结果 8例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4例有轻微后遗症,11例需辅助器行走,仅3例仍有重度瘫痪,其有效率93.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曾春辉  赵豹  董磊  姜远远 《临床医学》2012,32(11):20-21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单侧甲状腺腺瘤行腺叶次全切除术25例、腺叶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中顺利,无近期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恢复理想,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单侧甲状腺腺瘤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或腺叶切除术,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直肠癌诊治的特殊性。方法与结果 32例老年人直肠癌(>60岁),术前有合并症23例。手术30例,肿瘤切除24例,切除率80%,13例出现并发症,死亡率占6%。结论 1、直肠指检、乙状结肠镜仍是老年直肠癌主要诊断措施;2、重视合并症的诊治及术后监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3、手术治疗仍是老年人直肠癌主要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年龄,肿块距边缘的距离,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全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严重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Bentall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1例术后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严重钙化的主动脉瓣病变手术死亡率高,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对钙化部分合理处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肾癌患者,其中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2例为观察组,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ALT、AST、BUN、Cr、CK、CK-MB、LDH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 ALT、AST、LDH均显著上升(P<0.05);两组术后24 h ALT、AST、LD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 TNF-α、IL-6、CRP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特点,对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影响不大,同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相比开放手术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结合控制性肺膨胀(SI)对肿瘤术后早期呼吸窘迫(ARD)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肿瘤术后早期ARD患者51例,术后循环稳定,因ARD而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监测并记录其持续无创血压(N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实行肺保护性通气,予SI治疗,记录SI前及SI后10 min、24 h和48 h的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水平及吸入氧浓度(Fi02);监测呼吸频率(F)、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潮气量(VT)、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及动脉血气分析(ABG).结果应用SI后,51例肿瘤术后ARD患者Fi02、PEEP减低(F值分别为66.05、241.28,P均<0.01);VT、Cst增加(F值分别为262.40、118.28,P均<0.01);Ppeak、Pplat、呼吸频率下降(F值分别为88.96、83.05、57.55,P均<0.01),动脉血气分析改善,未发生各种不良事件.结论 SI在肺保护性通气的基础上可改善肿瘤术后ARD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手术危险因素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在胸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重点研究VATS手术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2000年1月 ̄2005年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手术298例,主要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172例,肺肿瘤54例,纵隔肿瘤或囊肿32例,以及肺大疱7例,恶性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4例、脓胸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d,手术效果满意。中转开胸完成手术24例(8.1%),手术并发症37例(12.4%),其中手术后死亡2例,无术中死亡。主要并发症为肺漏气、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复张性肺水肿、出血等。结论VATS及辅助小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术前心肺功能、病变的时间、部位、大小、良恶性、外侵程度、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加强围术期的管理,严格掌握VATS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正确使用辅助小切口或中转开胸,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Congenital esophageal stenosis (CES) is rare and usually manifests in infants as dysphagia, failure to thrive, and food impaction. Dilat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line therapy for CES, bu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erforation and mediastinitis) is relatively high. We report two cases of CES treated by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without prior dilatation. Both infants recovered without recurrent stenosis and were able to eat solid food soon after surgery. One had postoperat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eventually required fundoplication. Thoracoscopic resection could be a valid option for CES.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12例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瘩的术后监护.监护要点包括:密切监剥血流动力学变化,保持出入全的平衡,联合应用血苍活性药物,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本组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4例,胸腔积液2例,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随访患儿心胜血流动力学稳定,无肿瘩复发或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