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度拥挤非拔牙矫治病例。方法:用磨牙推进器联合MBT直丝弓技术排齐牙列。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直面型维持较好,上下牙列排齐。结论: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磨牙推进器可有效矫治牙列重度拥挤。  相似文献   

2.
从三十年代始,对牙列拥挤的拔牙矫治已被人们认识。随着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尤其国内外学者对牙齿生长发育特点、口腔肌肉生理功能与美观等协调关系的研究,认识到拔牙矫治法一般优于扩大牙弓和片切牙齿邻面等保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Damon技术对牙列拥挤患者进行非拔牙矫治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 15例中度牙列拥挤患者,使用DamonⅢ矫治器进行非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探讨牙弓形态的变化特点。结果矫治后的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显著增加,具体的变化特点与牙列拥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区。结论采用Damon技术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牙弓形态改变主要是前磨牙区宽度及牙弓长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Damon系统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采用Damon Q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的中度拥挤患者4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14项硬组织及9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头影测量,根据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软组织Z角分为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治疗前后两组各项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特征。结果 4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22例,失败1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无差异。两组患者L1-AP角在治疗后均显著变大,FMIA角变小;失败组患者下唇至E线距离在治疗后显著增加,Z角显著减小。失败组患者L1-NB距、下颌平面角、上下唇至E线距离以及软硬组织面角在T1和T2时均显著大于成功组。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角病例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直立的下前牙、理想的上下唇突度和较低的垂直骨面型是Damon系统非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成功的有利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度牙列拥挤的Angle's Ⅱ^1错he畸形的非拔牙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为11.5岁汉族女性患者。主诉:要求矫治牙列不齐。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否认不良习惯史,家庭成员中无类似错he。  相似文献   

6.
中重度牙列拥挤的非拔牙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牙列拥挤度在5~10mm的病例14例,进行方丝弓或直丝弓非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的方法包括推磨牙向远中、扩大牙弓、唇向开展前牙和邻面去釉。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非拔牙矫治的14例中重度拥挤患者经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结论:中重度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是可能的,应行综合分析决定矫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3个时间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鼻外侧点间距、上颌基点间距、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和下颌第一磨牙间距在快速扩弓前后(T1-T2)以及正畸治疗前后(T1-T3)有显著性增加,其中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在T2-T3时间点也有显著性变化。全面高、前上面高、腭平面倾度、Y轴角在T1-T2以及T1-T3间有显著性增大。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在3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扩弓能引起上颌骨横向宽度显著增加,其变化包括骨性(上颌基骨)和牙性(上颌第一磨牙)两部分。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2mm或1°,因此可认为并无临床意义。快速扩弓不会引起上下颌骨矢状向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8.
9.
该病例为安氏Ⅱ类、高角的牙列重度拥挤伴下颌左偏,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国产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解除牙列拥挤,建立前牙正常覆覆盖及尖牙、磨牙中性关系,下切牙中线调整为居中,下颌左偏及侧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Damon技术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的适应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和分析Damon自锁托槽矫治器非拔牙治疗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选取上、下颌均用Damon技术做非拔牙矫治的骨性Ⅰ类中度以上牙列拥挤患者19例,包括治疗前(T1)需要拔牙但患者拒绝拔牙的病例7例.排齐上、下前牙后(T2),根据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分为治疗成功组和治疗失败组,成功组T2时Z角≥70°或≥T1时Z角,反之为失败组.测量2组患者T1和T2的模型和X线侧位定位片,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9例患者中.治疗成功11例,治疗失败8例(包括全部7例需要拔牙的病例).牙弓周长和牙弓宽度在T1和T2时均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在T2时上、下前牙和上唇位置均有明显前移,变化量无显著差异,但T1时成功组患者上、下前牙唇倾角和上唇至E线距离显著小于失败组(P<0.05).下唇位置的前移量失败组为3.4mm,显著大于成功组的1.6mm(P<0.05).失败组Z角减少10.7°,而成功组基本不变.软组织Holdaway分析显示,上唇紧张程度2组无显著差异,而颏部紧张程度成功组显著小于失败组(P(0.05).结论:Damon矫治技术不能使需要拔牙的病例免除拔牙.平直的软组织侧貌和直立的上、下前牙,是非拔牙治疗的先决条件,而协调的颏唇关系是非拔牙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周昱  郑敏玲  胡荣党 《口腔医学》2012,32(3):154-157
目的 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对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36例安氏Ⅰ类患者分为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分别为18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和成组t检验。结果 矫治后2组下牙弓周长都有增长,自锁组下牙弓周长增加3.29 mm,传统组增加1.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锁托槽组和传统托槽组牙弓各段宽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但是2种托槽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自锁托槽组LL-EP增加0.63 mm,传统托槽组LL-EP增加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1- NA、∠L1 - NB自锁组较普通组少增加1°,但是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的SNA、SNB、ANB、MP/SN角的治疗前后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不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时,2种托槽都不能改变骨骼关系,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弓作用和使上下前牙唇倾,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替牙期是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的关键时期,牙槽嵴裂植骨与生长改形等都将在此期进行.由于唇腭裂畸形的复杂多样、严重的颅面部生长缺陷,再加上替牙期的特殊性,使得此时期的正畸治疗充满了挑战与争议.因此,笔者就替牙期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程序与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於茂  傅一佳  金敏  陆史俊 《口腔医学》2021,41(12):1100-110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对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患者的临床矫治疗效。方法:选择12例中重度牙列拥挤伴前牙唇倾的患者,采用直丝固定矫治器结合改良片段弓及微种植支抗技术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前突。通过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患者矫治前后的改变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及前牙唇倾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稳定。结论:改良片段弓联合微种植支抗技术能避免矫治过程中前牙的往复移动,缩短矫治疗程,获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固定正畸治疗一般很少在乳牙列上进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对1例下颌骨骨折乳牙列患儿采取固定正畸的方法进行治疗,改善了患儿的咬合状况,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前牙反牙合伴严重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矫治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应用多用途口外弓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严重牙列拥挤患者12例,在推磨牙远移的同时前牵引上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拥挤的牙齿提供间隙。结果 12例患者通过治疗在较短的时间内磨牙远移的同时矫治了前牙反牙合,并为拥挤的牙齿提供间隙,从而避免拔牙矫治。结论多用途口外弓将口外弓与前牵引合二为一,利用前牵引上颌的反作用同时推磨牙远移,可与头帽配合使用,可缩短疗程,有效减少拔牙矫治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用正畸方法对乳牙牙合期上颌骨复合骨折患儿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200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进行治疗的上颌骨复合骨折患儿5例,于伤后1周内行正畸治疗,口内应用上颌薄牙合垫,口外戴前方牵引器配合弹性颅颌绷带联合牵引或用简单头帽颏兜垂直牵引。结果    通过正畸治疗,骨折部位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患者获得较好的咬合关系。结论    运用正畸方法治疗乳牙牙合期上颌骨复合骨折患儿,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软组织侧貌改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    选择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56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牙合间隙等分析,其中37例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19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    随访1年后,56例患者咀嚼功能均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面型改善。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牙列重度磨耗导致了垂直距离降低,有必要对其进行咬合重建,过渡性牙合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而致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10例,通过暂时修复体进行过渡修复以恢复生理性垂直距离,使患者颌位调整到舒适位,再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或覆盖义齿修复,并在种植义齿修复的同时对磨损牙进行固定义齿修复,完成咬合重建。随访31~41个月(平均36个月),评价患者社区牙周指数、种植体骨结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共植入57个种植体;种植体3年存留率100%,成功率96.6%;2例(2枚)种植体颈部周围发生牙槽骨吸收并伴发软组织退缩(骨吸收平均高度1.8 mm,软组织平均退缩1.5 mm),但无美学并发症;全部患者对修复后的牙齿美观、功能和舒适度满意。颞颌关节和咬肌均无异常反应。结论:对牙齿重度磨损伴牙列缺损(缺失)的患者,采用种植义齿联合常规固定义齿修复重建,可有效恢复患者的面部美观、咀嚼和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非拔牙矫治中应用口外弓治疗深覆盖的临床效果及软硬组织变化.方法 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治疗的恒牙(牙合)AngleⅡ1患者36例.应用固定矫治配合使用口外弓,比较治疗前后23项头影测量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指标中,SNA、ANB、Wits距、A-Ptv治疗后减小(均P< 0.01),下颌仅Go-Gn及垂直向指标N-ANS、ANS-Me治疗后增加(均P<0.05);牙性指标中,U1-PP角、U1-Ptv、U6-Ptv、Overjet治疗后均减小(P<0.01),L6-Ptv增大(P<0.01);软组织指标中,Upper-lip、Z角增大(均P< 0.05).结论 矫治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上颌,尤其是矢状向的变化.口外弓颈牵引能有效改善恒牙(牙合)期深覆盖,纠正磨牙关系,改善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