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浅谈针刺过程中押手操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宗辽 《中国针灸》2003,23(11):671-672
探讨押手操作在针刺治病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针刺前,有探明穴位、分散病人注意、减少针刺疼痛、分散卫气和固定腧穴局部的作用;针刺中,有配合刺手进针、行气、引导进针和改变经气运行方向的作用;针刺出针后,有实施补泻操作、防止经气外泄、预防针穴局部气滞血瘀和解除滞针现象的作用。针刺治病时,不仅要重视刺手的操作手法,还要注重押手的操作,左右手要密切配合,更大地发挥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押手在针刺过程中作用的归纳、总结和说明,强调押手举足轻重的作用,提请针灸医生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探索押手在针刺临床中的重要性。通过文献学习和笔者临床体会,总结、归纳、分析押手在临床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3个阶段的作用,发现押手在临床针刺操作前发挥诊察号穴、揣穴定位,在针刺操作中发挥参与进针、进行补泻,在针刺出针后发挥出针补泻、整理善后的作用。说明押手不仅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或针刺补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参与了针刺操作的整个诊疗过程,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毫针单手进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针进针法是毫针刺法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针刺基本手法之一。按通常的习惯,进针时需两手配合,即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刺手”的主要作用是掌握针具,运用一定手法将针尖透过皮肤,再刺入适当深度。至于“押手”,古人亦很重视。《难经·第七十八难》说:“知为  相似文献   

5.
正穴位埋线是在传统的针刺基础上运用针刺与药线相结合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与传统针灸针刺一样,穴位埋线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不同个体、不同穴位特性和所需的治疗作用,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提高其综合效能。笔者认为,在埋线操作过程中,刺手和押手之间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特别是押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  相似文献   

6.
浅谈“知为针者信其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军  赵银龙 《新中医》1997,29(2):23-24
本文认为,左手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是右手无可取代的。左手的揣摸、按压手法有助于腧穴的准确定位;弹努力手法能激发经气、促使得气;爪切手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乾针时的疼痛;循摄和按压手法的配合应用能诱导气至病所。因此,针灸医生应对左手在针刺过程中的应用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针刺操作和艾灸操作两个角度,对押手作用进行说明、归纳和总结,认为在针刺前,押手有定位揣穴、感知及激发经气、疏散卫气、固定肢体和暴露穴位以协助进针的作用;针刺时,有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针刺疼痛感、辨别和促使得气,增强得气感和控制经气运行的方向的作用;出针时,可起开阖补泻、可解除滞针、防止不必要的出血和消除不良针感的作用。其次,在艾灸操作中,押手起感知皮肤温度以防止烫伤、固定隔绵或隔布、缓解施灸时疼痛感。由此可见,押手在针刺和艾灸操作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临床针灸医生应提高对其的重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病需依据病者机体的虚实寒热,辨证论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一定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补虚泻实、祛除疾病的目的。其中补泻手法是祛邪扶正的主要手段,但是针刺过程中一些辅助手法在催气、候气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难经·七十八难》中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针者信其右”;《灵枢·九针十二原》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在针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右手即刺手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左手即押手的辅助作用。具体的方法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已有论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相似文献   

9.
《难经》载:“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古人将是否重视“左手”作为“知针者”的判断标准,文章重点探讨押手在取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经典文献溯源、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取穴可分为号穴、揣穴、扣穴3个过程,号穴:诊察穴象,指导选穴;揣穴:摸骨循筋,精准定穴;扣穴:固定穴位,协助导气。押手在穴位诊断、穴位选取以及穴位针刺等环节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赵刚 《四川中医》1998,16(9):46-47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强调押手的作用多局限于双手协调配合进外上,而笔者体会到这仅是抒手作用的一个方面而已,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押手在揣摸审穴、调气行气、协助补泻等方面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它在过针、行针、出针等各个阶段的这些作用才能确保针刺安全、高效。1进外1.1揣摸审穴。常言道:未行针灸先审穴。在按照格穴定位标准取得穴位后,我们必须用押手在此处进行仔细揣摸,这时指下多可感觉到是否有异常反应,或松弛虚软,或紧张坚硬,或有包块、硬结、条索状物等.井11及时询问患者在按压时何处疼痛、麻木、感觉舒服轻快、感觉过敏或…  相似文献   

11.
明确"依脉引筋气"治疗经筋病的作用机制与方法,为临床治疗经筋病提供参考。"依脉引筋气"是杨上善对《黄帝明堂经》中经筋病治疗思路的概括总结,但其具体论述已散佚,笔者通过对现存典籍的考究,对筋气的具体含义、经筋与经脉的关系、"依脉引筋气"的方法及其取穴侧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标本兼顾治疗经筋病。  相似文献   

12.
饶泽华  岳增辉 《河南中医》2021,41(2):185-187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然而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从穴位名称分析,...  相似文献   

13.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Zhuo LS 《中国针灸》2011,31(11):1045-1048
检索古代医学典籍,发掘有关经脉、经气、营气、卫气以及相关刺法等方面的论述,用以考察“循经感传实验”的方法、思路、设想和理论.结果发现,“循经”之气并非来自于经气,而是卫气的反应,此亦可从这类实验的结果中获得解释.因此,“循经感传实验”是否揭示了经脉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假说和设想都将会受到质疑.虽然“循经”与卫气有关,但却不能据此就认为“感传实验”揭示了卫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孔璟怡  梁艳  俞捷  顾尤  曹世杰 《河南中医》2022,42(1):142-146
中医对毒品成瘾的认识早在明清时期已有论述,提出"五脏六腑受瘾说"。针对心瘾,选择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两经主治心胸、神志病等,均有宁心平息、镇静安神的作用,协助患者戒除"心瘾"。毒品成瘾者多瘀或久病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或因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调,因此在经络选择上,医家认为,针刺多气、多血的经脉,如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能调节患者脏腑盈亏及体内阴阳平衡,使之恢复正常。针刺督脉穴位能保持脏腑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治疗毒品成瘾的常用经络。针刺治疗毒品成瘾常用耳穴有神门、交感、肾、肝、肺、内分泌、皮质下;常用体穴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百会等。电针的频率和强度是调控神经的重要因素,不同频率能够促进不同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对于毒品成瘾,高频、低频电针均可减轻戒断症状,低频电针更能减轻精神依赖,促进脑组织功能缺损的恢复,患者对低频电针的接受程度远高于高频电针,故电针治疗毒品成瘾多选取低频电针的刺激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腧穴使用特点并总结其运用规律。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共6个数据库2008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文献,在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中提取腧穴名称等关键信息,使用聚类算法及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244篇,涉及143个穴位,腧穴总频次2 257次。选用腧穴遍布十四正经及所有特定穴,但集中趋势明显。使用频次前五位的腧穴为肩髃、曲池、合谷、肩髎、外关,占总频次的36.02%。选穴集中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及上肢部,重视阳经腧穴、经外奇穴及五腧穴、交会穴、原穴、八脉交会穴等经气汇合、联络、散布的特定穴的使用。对高频选穴进行聚类分析聚成5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5条关联规则。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选穴应以理顺气血、通络除痹为治则,结合痰、虚、瘀等因素辨证论治。通过对高频腧穴的聚类及关联分析所揭示的选穴规律,可为保证疗效、合理选穴等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胸痹的病因病机、胸痹与经络的关系(经络阻滞不通是胸痹形成的首要因素、经络不通使胸痹的病情加重)论述从经络调养平衡论治胸痹。指出:应用经络的调养法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气机,消散瘀痹,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的理念治疗胸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胸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灸大成》记载,尺泽穴为手太阴肺经合穴,既有肺经腧穴的共性,又有五输穴合穴的特性,具有养阴润肺、清泄肺热、条畅气机、化痰止咳平喘、疏经活络、通络止痛、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系疾病、肢体经脉痛证、脾胃疾病、神志病及小儿慢惊风等。取穴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辨证配伍其他穴位。治疗小儿慢惊风时,单独使用此穴即可见效。治疗肺系疾病时,多配本经的列缺、经渠、鱼际等穴。治疗肘臂拘挛时,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伍曲池、合谷等穴。治疗脾胃疾病时,根据循经取穴,配伍足三里、三阴交、太白等穴。操作手法上,强调补泻手法的运用,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脉气血汇聚之处,五行属水,临床上多采用强刺激泻法以清泄肺热,和胃理气。  相似文献   

19.
马廷辉 《针刺研究》2002,27(4):308-310
本文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经络间的内在实质联系的论述总结出十二经络阴阳二气盛衰和经脉交接的规律 ,认为经络阴气变阳气在于手 ,阳气变阴气在于足 ,故十二经中经络阴气始于足 ,汇于胸 ,上散于手 ;经络阳气始于手 ,汇于首 (头 ) ,下泻于足。阴阳二气交换转变形成大周天。  相似文献   

20.
浅谈杨继洲“通关交经”针法的操作和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针灸大成》中"通关交经"针法在理论上的反复研习,又经临床中不断实际操作验证,认为仅依从《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通关交经法"中描述的方法操作不容易出现通关过节、飞经走气的效果,若能将"通关交经法"与"运气法""提气法"三者综合运用,则可明显提高在四肢远端穴位做向心性传导时通关过节、气至病所的几率.临床据此"通关交经"针法操作,气至病所,一穴即可取得较佳之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