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副反应,它不仅使患儿身心痛苦,而且可引起患儿营养失调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治疗效果。自2000年3月以来在我科定期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7例,实施全方位综合防护,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 对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化疗知识宣传、保护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结果 本组患者40例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化疗周期,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化疗后感染而死亡.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知识宣传,配合保护静脉、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等,可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5.
6.
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白血病强化疗期间感染防治措施。方法 对 15例 112例次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期间 76例次感染进行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 (WBC) <4 .0× 10 9/ L者与 WBC>4 .0× 10 9/ L两组间感染率比较 ,P<0 .0 1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外周血 WBC<1.5× 10 9/ 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0 .5×10 9/ L 时 ,加用 G- CSF,WBC达到 4 .0× 10 9/ L,ANC达到 1.5× 10 9/ L 所需平均天数比较未加用 G- CSF组 ,两组均数分别进行 t检验 ,P<0 .0 1;使用 IVIG者发热持续时间比较未使用 IVIG组 ,两组均数进行 t检验 ,P<0 .0 1。结论 感染与白细胞降低有明确关系 ,通过使用广谱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可使感染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医院感染率. 方法使用最新型广谱抗生素、非抗生素性药物、建立良好的环境及护理措施. 结果使用最新型广谱抗生素,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或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加用足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丙种球蛋白使感染得到较好控制,中医药可控制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良好的环境可以降低急性白血病的医院感染,采用无菌病床可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作好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有效地护理措施;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与疾病的防治知识可降低感染率. 结论使用最新型的广谱抗生素、应用非抗生素性药物、建立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白血病化疗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收治应用大剂量化疗120例,根据白血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感染、贫血、出血、静脉炎、口腔溃疡、脏器功能损伤等的发生机制、规律、临床表现、转归进行心里、饮食、病因、发病机制对症等预见性和个性化的护理。结果经过预见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急性白血病护理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均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慧星试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简便、快速、敏感性很高的检测单细胞DNA断裂损伤的方法。将少量细胞悬浮于载玻片上的一薄层凝胶内,裂解后在碱性条件下电泳,损伤的DNA从核中溢出,经溴乙锭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慧星状图案,移出核外的受损DNA形成慧星尾部,未损伤的DNA仍在核中保持球形构成慧星头部。细胞凋亡时,DNA在质膜损伤前断裂,这种断裂很容易被这种方法显示,称之为“凋亡慧星”,凋亡慧星的数量代表凋亡细胞的数量。体外实验证明,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快速而敏感的早期检测细胞凋亡的慧星试验是评价化疗药物敏感性和早期判断白血病化疗疗效的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特点,调查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急性白血病患儿住院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住院的70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358例、704例次,感染率为51.00%、例次感染率为100.28%;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占46.02%,其次是消化道和血液,分别占31.11%、11.80%;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41.9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为占24.11%、18.75%,病毒占10.7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发生率高,化疗后积极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时发现感染灶,加强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环境因素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下护理措施对两个病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位于郊区(甲)和市区(乙)两个化疗病房的7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乙病区 A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率为 73.3%,持续时间为(8.1±7.5)d;甲病区则分别为 48.9%和(3.8±5.7)d;乙病区 ANLL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率为86.7%,持续时间为(9.0±7.2)d;甲病区为68.9%和(5.7±5.7)d。结论 两个病区化疗后感染率和感染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别,提示甲病区通风、患者较多的户外活动等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感染、缩短感染时间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患化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白血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化疗前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差异;化疗后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化疗前后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疗效较差,治疗相关病死率较高,中位生存期较短。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化疗前后低甲状腺素水平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210例住院治疗的AL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0例AL患者5763次住院化疗后共发生感染性休克45例,均为应用强化疗方案后,其中30例(66.7%)发生于复发难治再次诱导缓解治疗,死亡18例(40.0%),其中复发难治再次诱导治疗15例(83.3%);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通过抗休克、抗感染治疗,AL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感染性休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感染性休克多出现在复发难治AL再次诱导缓解化疗、强化疗方案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继发感染性休克;及时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是控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4):93-94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采用化疗与三氧化二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住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患者,进行化疗)和试验组(25例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概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概率(60.00%),试验组患者高血糖发生概率(4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高血糖发生概率(1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异常、维甲酸综合征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采用化疗与三氧化二砷联合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血研所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以联合化疗、脐血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 (AL) 42例 ,其疗效较为满意 ,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 (AL) 42例住院的初治患者 ,其中急淋 (ALL) 16例 (L1型 6例、L2型 10例 ) ;急非淋 (ANLL) 2 6例 (M1型 3例、M2a型 13例、M3型 6例、M4 型 2例、M5型 1例、M6型 1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8~ 60岁 ,中位年龄2 8 0 4岁。1·2 临床分组 本组AL4 2例作为治疗组 (联合化疗、脐血输注 ) ,并随机选择同时住院的AL初治患者56例为对照组 (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在治疗急性白血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疗效观察对象,治疗组,5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接受予TA 方案化疗,即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接受VTLP方案化疗,即吡柔比星联合长春新碱、左旋门冬酰胺酶、强的松;对照组,5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28例ANLL患者接受DA 方案化疗,22例ALL患者接受VDLP方案化疗,两种治疗方案均将柔红霉素代替吡柔比星.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进行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所获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生存时间、无事件生存时间以及死亡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91.67%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疗效达到CR;三年OS率与三年EFS率分别为94.44%、86.1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表现(52.78%),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死亡(8.33%),原因为1例重症肺炎、2例颅内出血。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关键因素是尽早确诊后给予正确治疗方案,应用氧化二砷联合化疗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满意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大多能达到三年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分析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环节所用护理路径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n=20例)给予常规护理护理,观察组(n=80例)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