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磁共振三维PC法脑静脉血流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流速编码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选出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方法:采用PHILIPS GYROSCAN-NT 1.5T全身磁共振仪,对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15、20、25cm/s3种流程编码的3D/PC法脑静脉(窦)MRV,分析比较不同流速编码下各脑静脉(窦)的显示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流速编码对较粗大的静脉(窦)显示率无明显影响,3种流速编码下显示率均达100%。较细小、变异大的静脉(窦)在不同的流速编码下,其显示效率明显不同,其中以15cm/s显示最好,平均检出率为71%,明显高于20cm/s(62%)和25cm/s(48%)(F=27.725,P,0.0005)。结论:15cm/s是3D/PC法脑静脉MRV的最佳流速编码,能很好地显示各脑静脉(窦),尤其是细小静脉(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Dous thrombosis,CVT),尤其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si—flUS thrombosis,CVST)为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且特异性不强,易误诊。其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的价值很大。现对23例CVST患者磁共振与磁共振脑静脉成像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作者总结12例脑静脉窦血栓应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 Venography,MRV)的诊断经验,旨在提高MRV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在3.0T磁共振行颅脑常规MRI、2D TOF及3D CE MRV,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生评价两种MRV序列对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乙状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10例(22.2%)患者在2D和3D CE MRV上均清晰显示各静脉窦的正常解剖形态及信号;2例(4.4%)患者在3D CE MRV上静脉窦增强信号较差而在2D TOF MRV上显示良好;33例(73.3%)患者在2D TOF MRV上静脉窦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差于3D CE MRV,包括10例正常静脉窦、3例一侧横窦发育不良、1例一侧横窦闭锁、16例静脉窦血栓、3例颅内脑膜瘤。结论:在3.0T磁共振,2D TOF可作为MRV首选序列,但是,当2D TOF MRV上见到静脉窦信号或管径大小异常时,应增加3D CE MRV序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8例作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记录其静脉窦的各种变异,并由此判断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所得结果与经过DSA等检查确定诊断进行比较,评价MR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MRV显示双侧横窦、乙状窦较为清晰,变异较多,MRV诊断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45),但也具有较高的误诊率(34.6%)和一定的漏诊率(5.6%).结论 由于静脉窦的变异较为普遍,造成MRV对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大误诊率,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MRI、DSA检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脑功能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功能成像的结果更有意义,用不同的回波时间和分辨率的组合分别进行功能成像,计算所得的序列图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并据此判断各自的准确率。结果不同的分辨率和回波时间对磁共振功能成像有不同的影响,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各不相同,其中以50 ms的回波时间和256×256的分辨率比其他参数组合的准确率要高。ROC方法可用以确定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较佳参数。  相似文献   

7.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穴位的作用可能与神经中枢的调节有关,特别是与大脑特定皮层功能有密切关系,局部的针刺信息沿外周神经传到中枢,经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调节后再沿神经或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各脏腑器官。由此可见,大脑是穴位和各靶器官之间发生效应的关  相似文献   

8.
夏鹏  顾光官  沈娟 《海南医学》2006,17(3):124-126
随着fMRI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为人类研究大脑工作过程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将对fMRI原理、技术及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影像在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和MRV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朵多为中青年,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静脉性梗死及脑出血灶,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高血流信号的缺失、狭窄。应用脱水、抗凝、溶栓治疗。16例中13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死亡。结论MRI和MRV是诊断和随访CVST形成的最佳检查方法,对脑静脉、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血栓 (CVT)所导致的中风在病理生理上与动脉血栓有所不同。Rother等总结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 :血脑屏障的破坏及细胞毒性脑水肿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并存。弥散成像 (DWI) ,首选由 L e Bihan等人提出 ,可用于脑中风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 ,由于细胞功能紊乱所引发的水的扩散变化。弥散成像诊断脑动脉性中风的方法早已建立 ,并得到了大量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证实 ,其表现弥散系数 (ADC)在早期降低 ,后期升高或是变为正常。现在公认在动脉栓塞早期 ,细胞毒性水肿的明显特点是弥散的降低 ,而血管源性水肿由于细胞外间隙水份的增加 ,弥散也…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3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 磁共振DWI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慢性期行MRI扫描 ,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成像。其中 9例同时行增强MRA。结果  18例患者按DeBaKey分型诊断为Ⅰ型 4例 ,Ⅱ型 8例 ,Ⅲ型 6例 ,18例均显示了真假腔及内膜瓣 ,其中两例为多发假腔 ,18例中 12例显示了真假腔之间的破口 (占 6 7% )。有 3例为多发破口。 10例显示主动脉夹层有附壁血栓形成 (占 5 6 % )。结论 MRI和MR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且无创伤性 ,有助于临床及时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15具(30侧)经血管内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经开颅取出整个大脑,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大脑中浅静脉相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脑半球吻合静脉都发达。Trolard静脉左侧半球缺如4例,右侧半球缺如9例。Labbe静脉左侧半球缺如4例,右侧半球缺如3例。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熟练掌握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对判断术中静脉损伤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静脉能保留的应尽可能保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桥静脉流出部位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及其残余应力。方法观察15条猪脑桥静脉及其与上矢状窦交界部的形态及纤维排列方式,并测量它们的展开角。结果脑桥静脉流出口狭部位于脑桥静脉和上矢状窦的交界处,流出,狭部的直径较脑桥静脉的直径小,管壁厚度较脑桥静脉厚(P<0.01),其中环向胶原纤维较多。静脉流出口狭部和桥静脉的展开角分别是(115±4)°和(120±4)°(P>0.05)。结论脑桥静脉流出,狭部在脑静脉流出中起限流阻力阀的作用,它可能在稳定脑静脉血流及调节颅内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对肝细胞癌侵犯血管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4月~2009年2月我院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或肝脏手术前接受门脉3D CE MRA,采用仪器为Philips achiva 1.5test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所获的原始图像经计算机重建成类似血管造影的3D CE MRA图,用于诊断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情况。3D CE MRA的诊断结果同术中超声X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D CEMRA。所有病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均显示良好。手术或门脉造影发现受累血管门静脉23例,肝静脉15例,下腔静脉12例。3D CE MRA检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总体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2.8%、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3D CE MRA对肝癌侵犯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直观和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取得很大进展,本文重点将磁共振(MR)新技术在脑梗死当中的综合应用,及脑梗死在遗传学和治疗学,尤其是在溶栓治疗及神经保护药物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 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 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 4种MRA技术检查 ,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 ,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 ,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 (P <0 0 0 1)。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 3级者 ,3DPC法均为 85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 3级者 ,2DTOF法分别为 5 5 %、3 5 %和 2 0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 :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 ,而 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脑内静脉在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15例人尸颅脑标本,在显微镜下模拟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并对大脑内静脉及其相关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 大脑内静脉在解剖学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其明显变异的属支即透明隔静脉外径与大脑内静脉前部的外径差别不大.结论 大脑内静脉有些变异使得大脑内静脉或其较大的属支成为选择经胼胝体-穹隆间手术入路时进入第三脑室的障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注意,以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的方法和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溶栓前先经右侧股静脉 ( 1 7例 )和右颈内静脉 ( 3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后用尿激酶 1 0 0 - 1 5 0万u进行溶栓介入治疗。结果滤器置入全部成功 ,经右侧股静脉溶栓的 1 7例成功率达 4 7% ,右颈静脉溶栓 3例 ,均成功达 1 0 0 %。全部病例无一例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导管溶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溶栓治疗的根本保证 ,对防止肺栓塞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主动脉病变(包括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3例,假性动脉瘤2例),在常规MRI(10例)和cine MRI(5例)检查后接受3D DCE MRA检查,扫描序列为3D FSPGR(GE Signa 1.5MR/i磁共振成像系统)。结果:①3D DCE MRA较常规MRI和/或cine MRI多检出1个主动脉瘤,多显示血管分支受累2支;②3D DCE MRA显示了全部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及内膜片,显示血管分支受累较常规MRI好;③3D DCE MRA显示了全部4个假性动脉瘤病灶,瘤腔及破口显示清楚,较常规MRI多显示1个假性动脉瘤病灶。结论: 3D DCE MRA对主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分支受累显示满意。在常规MCI检查基础上,辅以3D DCE MRA技术,将大大提高MR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和诊断能力,可替代创伤性的DSA(主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